APP下载

秋冬茬大棚莴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3-10-26郑良伟宿州市埇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莴苣苗床粉剂

●郑良伟(宿州市埇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 宿州 234000)

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为菊科莴苣属的一种1年生或2年生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叶酸等营养成分,可生食。莴苣具有生长周期短、不易受病虫害侵扰、适应性广泛的特点,栽培管理相对容易,效益较高。埇桥区是全国莴苣重要的生产基地,占全国莴苣市场销售份额的1/7。“埇桥莴苣”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畅销全国,成为该区乡村振兴的主导种植业。农民在近几年的莴苣种植中,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间,改变过去集中上市的弊端,合理安排茬口,实现一年两季莴苣,8 月下旬种植,11 月中旬即可上市,收获完毕后可栽植第2 季越冬莴苣。从元旦前后至4 月中旬都有莴苣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稳定了种植的收入。2022年全区秋种莴苣面积达20 多万亩(每亩约667 m2,下同),莴苣行情好的情况下,收购价2.8 元/kg,亩收入可达8000 元,有的大棚亩收入可达1.2 万元。

利用大棚种植秋冬季莴苣,不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可营造适宜莴苣生长的生态环境,加快莴苣食用茎的膨大速度,使莴苣的收获时间提前。由于秋冬季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大棚种植莴苣具有保温、保湿、保肥和防虫的优势。栽培中不易发生病虫害,因此不用施加农药,符合市场对绿色蔬菜的需求,经济效益比春莴苣高2 倍。在生产管理方面更便捷,劳动强度低,能实现与茄果类蔬菜一样的创收效果。

1 品种选择

埇桥区主要种植莴苣品种为“红叶香笋”,该品种的莴苣株型紧凑,叶面微皱,有光泽,株高50 cm 左右,成熟期80~100 d。不仅耐寒、抗冻、耐肥、抗病、适应性强,而且口感好,皮薄肉厚,肉质绿色,细嫩、无空心,无冒薹,品质好,产量高,商品性好。

2 育苗

2.1 育苗地选择

苗床应选用肥沃的砂壤土。施入磷酸二铵0.1 kg/m2,磷酸二氢钾0.1 kg/m2,然后耕深10~12 cm,将畦整平,浇透水,入渗后覆盖0.1~0.2 cm 厚的细砂土,再播种。要求松土晒垡后耙平、整细,畦宽1.2 m,畦高25 cm,便于苗期田间管理。

2.2 棚室建造

根据地形而定,大棚高2.8~3 m,棚宽8~9 m,长度70~90 m,骨架采用镀锌椭圆管,规格为75 mm×32 mm×2 mm,间距约1 m,南北横梁贯穿。顶部采用PO 大棚薄膜,设计全覆盖式,利于通风换气。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20℃的清水浸泡种子3~4 h,捞出后用纱布袋装好,置于20℃的温度下,促进发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 次,控干水后继续促芽,2~3 d 即可满芽,待播。

2.4 播种

埇桥区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 气温20~25℃时适宜播种。播种时将种芽混入一定数量细沙土稀播、匀播,达到育壮苗目的。移栽1 亩大田需种子50~70 g,苗床每平方米播种2~3 g,播种后覆盖一层浅薄细土,然后用木板拍平厢面,用3%甲霜·恶霉灵水剂1000 倍液喷湿厢面进行消毒,预防病虫害。

2.5 苗床管理

为了让苗床保持湿润,可用遮阳网覆盖,白天温度在16~20℃,夜间10℃左右。温度较高时,土壤水分蒸发较快。上午08:00 前浇一次水,17:00 后浇一次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度。待幼苗完全出苗并长出1 片真叶后,根据出苗情况开始间苗,剔除拥挤苗、弱苗、小苗、病苗。秧苗距离在3~4 cm,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后期见干见湿,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苗出齐后,幼苗长至2叶1心时喷施叶面肥,可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苗期喷2次矮壮素,防止徒长及早期抽薹[1]。

3 适时移栽

3.1 整地施肥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施腐熟的农家肥2800 kg/亩,三元复合肥80 kg/亩,硼肥2~2.5 kg/亩,若土壤缺硼,莴苣收获期肉茎容易炸裂,莴苣整体品质下降。在沟厢建成后,喷施99%立枯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可预防部分土传病害的发生。

3.2 定植

莴苣苗龄20~25 d 时,当苗龄长到5 片叶时准备栽植,苗龄不宜超过30 d,如果苗龄过长,容易导致秧苗老化。定植行距35 cm,株距25 cm,栽植密度为5500 株/亩。

4 大棚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压力滴灌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态肥料制成的肥料液,随灌溉水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的根系土壤中。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按数量、时间、比例直接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定植阶段,以控水为主,促进根茎生长。待长出2 个叶环,肉质茎开始变大,此时开始浇水带肥。缓苗期追施尿素4~5 kg/亩,肉质茎快速生长期需肥量大,随水冲施水溶肥10 kg/亩,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封垄前要求中耕除草2~3 次[2]。莴苣生长后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以防浇水过多导致莴苣根茎腐烂。

4.2 防冻防寒

秋冬大棚莴苣生长期间,外部气温逐渐降低,尤其秋冬交替时期天气多变。莴苣幼苗期,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5~20℃,温度高时应将大棚两头掀开通风降温,预防莴苣幼苗徒长。肉质茎生长期及生长后期,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8℃左右。在进入“霜降”后,外部气温降到0~3℃时,应关注天气预报,如遇寒潮或冷空气,应及时封闭好大棚膜,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导致植株受损。

4.3 莴苣病害防治

4.3.1 莴苣霜霉病莴苣霜霉病是由莴苣盘梗霉引起的一类真菌病害。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当环境条件持续低温高湿时,会产生水渍状病斑,最后病斑连成片导致叶片枯死。在相对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种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用687.5 g/L 银法利悬浮剂1000~1500 倍液、66.8%霉多克可湿性粉1000~1500 倍液或77.2%霜霉威水剂1000~1700 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期,每亩选用2 亿CFU/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25~250 g 兑水灌根或喷淋[3]。每隔7~10 d 施用1 次,连续施用2~3 次。

4.3.2 莴苣叶焦病叶焦病又被称为细菌叶缘坏死病,从心叶或叶尖处发病,叶子边缘逐渐变为褐色直至坏死,当叶片组织脱落、叶片脱水之后,叶片变轻、颜色变淡,脉间坏死,叶脉也变干枯,最终植株死亡。治疗方法:避免土壤、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控制好棚内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棚内白天的温度不应高于20℃,夜间的温度不低于10℃。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施用钙肥,土壤含盐量不宜过高,提倡施用有机肥。发病初期可使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90%新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 倍液喷施,5~7 d 喷1 次,连续喷施2~3 次,配合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更好。

4.3.3 菌核病由核盘菌和小菌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茎基部。初期为黄褐色至褐色水浸状;发生严重时,可在发病部位产生浓密的白色絮状菌丝;后期由菌丝体集结成黑鼠粪状菌核,致植株腐烂或枯死。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较重,当温度为5~15℃、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发生细菌侵袭,防治方法:可采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等喷施防治,每隔7~10 d 施用1 次,连续施用2~3 次。

4.4 莴苣虫害防治

4.4.1 蚜虫种植莴苣的过程中,蚜虫虫害比较常见,可采取黄板招引杀灭蚜虫的方法。大棚内设置黄色板,将0.33 m2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涂一层凡士林或机油,铺架在距地面0.5 m高处,可诱杀有翅蚜[4]。当蚜虫株率达到2%左右时,可用0.36%苦参碱500 倍液喷防,每隔7~10 d 喷1 次,连续喷施2~3 次。

4.4.2 南美斑潜蝇若虫发生初期,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8~3.6 mL/m2进行苗床喷淋;或使用1.8%阿维·啶虫脒微乳剂45~60 mL/亩、8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5~18 g/亩等喷淋,间隔期7 d,根据发生情况喷施2 次左右。

5 适时采收

通常情况下,莴苣收获期在11 月至翌年4 月初,植株顶部与顶部叶片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茎完全膨大,这便是“平口”期。是最适合采收莴苣的时间段。同时,它也可以提前收获,在市场好的时候分批上市。在采收期间,去除茎的下部叶,保留上部叶,为捆扎提供便利。在莴苣“平口”期,在晴朗的早晨用手掐去茎尖顶端的生长点或花蕾,可以有效地控制莴苣生长过程。

猜你喜欢

莴苣苗床粉剂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秋日野餐会
莴苣和韭菜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
爱上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