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研究
2023-10-25叶胜毅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越发重视教育体系改革,在新课程标准及“双减”政策全面深化落实的背景下,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科目在现有教学体系中越发占据重要位置。音乐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力,陶冶音乐情操,实现心灵与情感方面的共鸣,而学生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在相对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放松。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声乐发声训练进行专项研究与分析,先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乐艺术的价值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探讨声乐发声训练实现对策,以期为我们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声乐;发声训练;初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越发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导致新型教学手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距甚远,将以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唱课堂活动转化为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情感与音乐情感之间的融合,实现音乐文化和审美价值的有效渗透。但是当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学方法单一等多元化问题,对此需要充分认识初中音乐教学中声乐艺术的价值,并掌握更加全面的声乐发声训练方法,助推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声乐艺术的价值
初中音乐教学中强化声乐艺术有利于以声乐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彻底打破以往传统应试教育阶段对声乐艺术甚至是音乐教学的负面认知和僵化定义。以往初中音乐开展教学中声乐艺术讲究“三种唱法”,但是此种教学手段已逐渐脱离时代发展趋势,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讓学生结合自身音色修饰声音,发挥长处,提升对音乐发声的掌握水平。另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强化声乐艺术教学,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如我国传统京剧艺术强调字正腔圆,京剧唱法也给初中音乐声乐教学带来一定借鉴和启发,应用声线、气息,吐字清晰流畅、字正腔圆,既保障了声音的穿透力,也能够抒发或婉转或悲壮的思想感情[1]。
二、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现如今,我国很多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虽然很多音乐教师越发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应在现有教学手段中进行优化,尝试应用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初中音乐教学只是休闲娱乐放松的科目,尤其在声乐发声训练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进行发声练习,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发布的相关任务,发声练习缺少主观能动性,单调的曲目无法提升学生个性发展水平,最终导致学生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在长时间声乐练习影响下进一步激发抵触和排斥心理。另外,有一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反应不积极、不活跃,无法在现有学习进程和声乐练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反而对其他课程态度积极,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声乐发声训练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作为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内容和声乐发声训练时仍旧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甚至保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一味将自身位置抬高,认为教师的威严不容侵犯,但是也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越行越远,往往会在原有的对教师敬畏之心之外生出厌烦感,不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以往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直接应用“填鸭化”教学方法,严格按照音乐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需要记笔记时才会动笔,或需要进行声乐练习时才会发声,整体课堂教学氛围尤为沉闷,更有学生表现不积极。究其根本,出现此类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负面影响[2]。
三、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现对策
(一)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基础要素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强化声乐发声训练,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良好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学科都是引领性要素,如音乐科目,学生学会演唱,并将音乐与舞蹈、诗歌等相关内容进行融合,把握音乐的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而音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更加多元化,因此需要从源头出发,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始终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则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让学生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结合自身感情和见解进行解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具创造性色彩,这也是实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2.教学方法优化
优化教学方法需着重打破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内容规划和设计根本,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能力,既要结合音乐教材合理完善和规划教学内容,也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意义和实施声乐发声训练的价值[3]。针对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提前了解音乐材料和课本内容,从中提取更有针对性、使用效果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规划教学目标,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确保当前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与学生实际发展和声乐训练需求紧密契合,如可以采取情境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形式、小组教学形式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教学趣味提升
声乐发声训练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兴趣为根本,通过越发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全面沉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感受音乐的乐趣和审美价值,不断提升个人音乐学习和参与声乐发声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内生动力。对此学生需要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学情、学习基础等,合理规划教学形式和教学主题,并在课前导入阶段或课程组织阶段应用更加新颖有趣的形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性,既满足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好奇心,也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4.学生认知强化
音乐课程并不是以往应试阶段所强调的休闲娱乐性课程,反而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专项培养的课程,如果原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难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那么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我国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开展阶段,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学和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之一,通过良好的音乐教学手段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始终明确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同时要帮助学生改善以往对音乐教学和音乐发声训练方面的理念认知和错误思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合理对待声乐发声训练和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声乐发声训练的重要性认知。
(二)掌握声乐发声训练技巧
1.发声姿势
开展声乐发声训练首先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以确保声乐发声过程中学生的正确呼吸,很多初中生在进行声乐发声训练时,都是第一次接触系统化的声乐教学,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经过此类专项发声训练,因此在前期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尤为详尽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示范,巩固声乐发声训练基础。帮助学生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自然直立,略微昂头挺胸,眼神向上,保持直视;要放松肩膀,并向后展胸,让胸部自然挺起,手臂避免过于紧张缩于胸前,需保持自然下垂;在放松状态时需要略微收腹,双脚前后分开,既能实现稳定站立,也要保障重心的正确落点,确保在后续歌唱和发声训练时,能够随着节奏变化而进行顺畅呼吸,把握节奏。在歌唱过程中需保持面部表情的自然性,发声时可以略微收紧下颌,身体躯干始终保持直立挺拔,背、肩、颈连成一条直线,此种正确发声姿势需要教师为学生明确不同要点并做好讲解和示范,可以由学生进行模仿,后续自主演示观察,尤其针对学生身体过于紧张的状态要帮助其进行调整[4]。
2.呼吸方式
实际开展呼吸训练时,需要帮助学生体会不同共鸣方式,分别是口腔、胸腔和头部,在歌唱和声乐发声训练中应用不同共鸣方式,明确气息控制的意义。很多声乐发声训练中直接应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这也是声乐发声的训练重点,需保持口鼻声息,让空气直达肺部,随后胸部挺起,膈膜扩张,背部保持直立,整体歌唱中需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呼吸节奏需有序控制,实现均匀呼吸和平衡气息。尤其需要注意,很多初中生正处于声带发育阶段,因此发声训练和气息控制要避免过度,以免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发声方法
日常说话与歌唱时的发声技巧有一定差距,在唱歌时人体的喉头位置相对较低,歌唱发声中需主动打开喉咙壁,放松舌根和下巴,其中“喉咙打开”是声乐发声训练中的重难点之一,如果直接进行练习则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得其法,对此教师可以应用“打哈欠”等小技巧,明白何为“打开喉咙”。在打哈欠过程中保持这一姿势,随后再进行试唱,学生往往能够体会喉咙打开之后的歌唱,声音则会更加饱满,音质和音色更加动听。
4.吐字咬字
声乐发声训练与京剧唱法相类似都强调咬字吐字,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全面引导,把握咬字吐字的内在规律,可以分别按照声母、韵母和韵尾三个要素进行吐字和咬字发声练习,其中声母影响咬字,而韵母影响吐字,二者需要着重区分,从中体会发音规律和良好的咬字、吐字技巧。很多学生受到方言区域影响,在发出个别声母或韵尾时,会受到方言音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咬字吐字练习,避免用力过猛,须保持放松自然的良好效果,学生在歌唱和发声训练时,要随着节奏变化而进行顺畅呼吸,合理把握呼吸及咬字吐字的节奏[5]。
(三)強化声乐发声训练的多元化要素
1.以音乐欣赏提升音准感知
音乐的聆听是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应用良好的聆听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表达的音乐意境,从中进一步激发情感共鸣。在实际开展声乐发声训练时,教师可以应用更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手段,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的音准感知水平。当第一次聆听歌曲时,学生往往会进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随后再以分段的形式进行聆听,更加细致地体会歌曲风格和其中蕴含的意境。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善于运用音乐欣赏手段,助力学生音准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牧童短笛》曲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之前,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山村美景的视频或摄影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更加安宁、秀美的音乐氛围,为后续声乐发声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练习音准感知能力时,可以将《牧童短笛》音乐进行分解,第一段音乐相对舒展,旋律优美,可以帮助学生畅想牧童在牛背上安逸地吹着笛子、缓缓前行的画面,而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音乐则旋律起伏更大,更具意境之美。通过更多元化的音乐层面理解,提升学生的音准感知效果。
2.以视唱练耳培养音准习惯
视唱练耳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准习惯,但是如果始终沿用传统类型的视唱练耳,则会出现专业化水平更高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认知特点的掌握,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为学生进行随机训练。例如,从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将音准练习和视唱练耳转化为游戏形式,随机进行音准训练。如针对低音或高音分别举右手或举左手,让学生应用与之相对应的肢体动作,巩固音准掌握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声乐发声训练中,应用某一图形如三角形或波浪形卡纸作为歌唱连贯性符号,三角形为停顿,波浪形为连贯,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某一歌曲伴奏,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演唱,如果体现为波浪形卡纸,则需始终连贯跟唱;如出现三角形卡纸则需及时停顿。此种教学手段既可以由教师进行课堂引导,也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指挥,实现引领跟唱,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实现音准训练的良好学习习惯[6]。
3.以科学方法改善音准效果
在声乐发声训练中,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或柯尔文手势等科学教学方法,进一步改善音准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重点或难点,或直接进行情境营造,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而柯尔文手势能够强化学生的捕捉力和注意力,将过于抽象的音准转化为具体动作进行协调把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力度的柯尔文手势所代表的音高变化,为学生音乐训练和声乐发声训练进行可视性改革。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充分认知声乐艺术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并直面初中音乐教学问题,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现对策,分别论述了要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基础要素,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趣味性和学生认知四个方面入手,要掌握声乐发声训练技巧,其中发声姿势、呼吸方式、发声方法和咬字吐字尤为重要;最后需要把握强化声乐发声训练的多元化要素,以视唱练耳培养音准习惯,以科学方法改善音准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笑梅.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23(05):181-183.
[2]赵丹.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2(23):222.
[3]白洁.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家长(上旬刊),2019(12):152-153.
[4]李秋菊.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探析[J].黄河之声,2019(21):108.
[5]齐成娟.论如何在初中音乐中通过微课辅助声乐艺术教学[J].中外交流,2021,28(06):295.
[6]叶伟庆,著.经典古诗词吟咏[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付晓琳
作者简介:叶胜毅(1970-),男,福建松溪人,本科,中教一级,从事声乐或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