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讨

2023-10-25石霞

体育风尚 2023年3期
关键词:乒乓球课程思政大学生

石霞

摘要:大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和最后阶段,在现代社会市场环境下,道德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要素养。乒乓球作为我国体育中的特长项目,在教学中除基本技能外,还应强调文化属性,与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同行,在令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坚定其理想与信念,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也尤为重要。本文则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探究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乒乓球;大学生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實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369;2022年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国乒精神在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中的思政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Y22A20。

以往的体育项目课程教学是以技术为主,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不单要求大学生拥有健全健康的体质,其思想意识也要保持健康积极,并且良好的思想文化对体育运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想要保障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效果,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的培养都要拥有足够的重视度。

1.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的问题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文件中曾明确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主要应包含体育运动参与、体育技能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主要部分。同时,通过分析普通高校设置的针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得出拥有的良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现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养,因此在乒乓球教学中,应把课程思政也融入到教学目标之中。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专项教学中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往往是不足的,以乒乓球教学为例,主要是以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要导向,在道德素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培养也是围绕乒乓球的规则展开。虽然乒乓球教学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实际应用,但课程思政却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层面,对其实际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教学的表面化问题

高校乒乓球教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在以往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让学生了解并理会体育文化、塑造体育精神;实践教学则是系统的学习、掌握和熟练各项技能技巧,令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乒乓球水平可以同步提升。其中,我国很多高校乒乓球教学在保持原有的身体素质训练、技术战术教学基础上,逐步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但相应的产生了表面化的教学问题。任何形式的教学最终都需要转化为实际的运用,即便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思政也需要对学生产生实际的影响,才是实现了教学效果。然而,多数高校乒乓球教学的课程思政,都只是基础的理论性内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1.3教学方法单一化问题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特正体育项目,在很多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其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能力和实践技巧。然而对于课程思政来讲,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仍较单一化,没有真正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学习的方法仍然是以读写背为主导,没有与乒乓球产生足够的联系,教师、学生、乒乓球和课程思政之间往往是相互脱离的状态。课程思政无法对乒乓球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乒乓球教学也没有突出思想政治的重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则容易处于片面化的情况,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也难以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提高。

1.4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多数学生是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为主,因此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自主学习部分也有所欠缺、比如:网络技术。多数大学生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是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休闲娱乐、交流分享等,很少用于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相关内幕信息。一方面是因为校方和乒乓球教学对思想政治较轻视,因此在课时安排、宣传推广上有所不足;另一方面也没有加强培养学生此部分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途径探析

“课程思政”是目前指引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高校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则具体是指以课程为载体,采取系统而人性化的方式方法挖掘隐性教育资源,从而令思政教育与乒乓球课程实现有机结合。

2.1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同行

首先,在乒乓球教学结合课程思政这一积极科学的教育环境下,可以有效协助教师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单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认知,还可以开拓思维意识,实现体与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标准,另一方面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强力的支持。课程思政的运用则是将“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理念贯穿于乒乓球教学的全过程中,灵活运用课程教学主渠道,帮助乒乓球技能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其次,普通高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养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虽然乒乓球运动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导,但仍不可轻视、忽视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培养,精神层面的健全与强大直接影响了体育竞技的实际能力与技术的稳定发挥。课程思政在其中的实施,正需要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塑造良好的竞技价值观。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中,我国正在逐渐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因此普通高校的乒乓球课程则应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教学相关的育人要素与责任,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确保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2.2突出乒乓球课程思政的人文精神

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主体对象包括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乒乓球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也会有所却别,针对这一点,则需要运用与其息息相关的实例,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建立紧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则需要乒乓球教学中程积极协调课程思政的内外资源,不单要改变单方面传输的教学模式,还要充分利用乒乓球运动中包含的人文事迹,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加深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增加教学角度,从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

纵观乒乓球运动在国内外的发展史,包含了很多值得课程思政运用的优良事件,围绕“乒乓球运动对我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比如:1959年,中国队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在此影响下我国也第一次举办了乒乓球锦标赛。之后,我国选手接连获得各乒乓球比赛的多数冠军,教师则可从事件本身或以运动员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包括国际乒联的改革与我国运动员的不断突破。利用赛前、赛时和赛后的各种经历,为学生展现坚毅、坚韧、拼搏等优良品质,为其塑造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这些良好心理品质和思想文化的利用,可以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在乒乓球教学中的渗透性、贯穿性和连续性。

2.3增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明确指出,教师自身的素养对课程思政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体育强国的发展背景下,乒乓球教师或教练,不单要负责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心理健康建设和思想文化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水平,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校方也需要创建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不单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高素质,还有思想品德、人格素养的高素质。一方面,校方应开展强化培训,先分析研究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设置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培训项目和内容;另一方面,联合其他同类院校,定期组织相关的研讨会,让更多的教师一起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方式。

3.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向

3.1课程思政教学规划

课程思政在普通高校中并不是新颖的教学内容,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乒乓球教学中想要保障其效果,则需要系统而具体的教学规划,明确课程思政在其中的目标,之后再以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针对这方面,课程思政的目标可按照教学时长短大致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短期的目标主要是指在一堂或一周乒乓球教学中课程思政所要达到的效果,比如:学生的接受度、参与度和知识点的掌握。长期的目标则主要是指在一学期或一学年课程思政后应实现的效果,比如:学生思维意识、思想政治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等。同时需要注意,长期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最终目标,因此就需要保障短期课程思政的质量,只有不断达到短期的效果,才可实现最终目标。

3.2重视网络技术的作用

现代高校教育中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而在乒乓球课程思政教学中也要重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技术。首先,建立网络乒乓球学习平台,上传分享各种乒乓球相关的视频、文章和讯息,而其中则可融入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真正实现“体育”与“德育”共存。通过这种方法,一是要拓展乒乓球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多样性,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不仅可以通过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课后也可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和便捷性特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社会责任感,多角度的内容和信息还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因内容和时间有限,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往往无法实现面面俱到,而利用网络技术则可上传分享并保存丰富的思想政治知识,学生使用更加便捷和自由,打破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课程思政的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3.3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应改变传输型的教学模式,令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课堂的主体,不单在乒乓球技能实践上实际行动,在思想政治方面也應积极求知,从而全方位地提高综合素质。针对这一点,首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大脑的活跃思考,而不只是被动地听和模仿。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多人小组的形成展开谈论,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位组长,组长负责控制组内成员的发言时间和顺序,并总结归纳学生的答案和观点,而组长则可由组员轮流担任,以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

其次,应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课程思政效果、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并在期末的评分上,适当加入体现课程思政的部分,以此实现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在意识形态中提高对思政内容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令思想政治逐渐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令其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最终成为一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

3.4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

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入更多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内容、实际案例、思政情境等,利用与大学生关系较密切、较熟悉的元素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步骤、有方法的逐渐激发学生对思想认知和兴趣度。比如:与大学生年纪相仿的人物故事。无论是年纪较轻或较大的乒乓球运动员、教练等相关人员青年时期的故事都可,或是与乒乓球相关的科技发展,如:球拍、运动鞋、训练方法和训练器材等。以这些元素为中心,再向思想政治拓展则可实现积极的引导作用,逐渐改变学生以往在课程思政中被动、消极的状态,令其认识到思想政治与自身的关系和实际价值。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一点,校方和教师应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对思想政治和乒乓球的了解、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性格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才可制定既有多样化,又有针对的课程思政内容。

3.5团结合作的有效运用

对于乒乓球运动而言,多数人的印象仍然是一对一的对抗,但双人配合在其中也尤为重要,这种合作精神与思想政治中的集体意识相似相通,因此课程思政的是指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乒乓球合作战术和技能,令其对思想政治有一个新的认识。乒乓球运动中的竞争关系十分明显,但团队合作能力却是现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要要素,不单是合作的方法,团队意识也非常重要,而这正是课程思政的重点之一。目前,无论是乒乓球或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对团队合作的宣传往往有所不足,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乒乓球与思想政治的结合,则可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弥补这一缺点。因此在乒乓球课程中,则应适当增加多人对抗的教学和练习内容,让学生可以熟悉并适应合作的感觉与过程,逐渐向思想政治中的集体意识靠近。

参考文献:

[1]沈利.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J].智库时代.2019.S1.54-55.

[2]丁朝阳.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52-54.

[3]石红梅.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2.59-60.

[4]王海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长江丛刊.2020.36.168+190.

[5]姜珊.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长江丛刊.2020.36.177+179.

猜你喜欢

乒乓球课程思政大学生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靠拢的乒乓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