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传播中医药文化

2023-10-25陶学湖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将军新建科普

陶学湖

余红岗,南昌市新建区人。他是南昌市新建区政协委员,旴江医学流派分支余门伤科“土将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江西省土将军中医药科技研究院院长。了解他的人都说:他虽自信但不自满,他虽普通但不平凡。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红岗,了解一名中医人背后的传承故事。

“土将军”创建于1879年,是旴江医学流派分支余门伤科的字号。“土”字寓意历代传承人隐于民间,治病救人;“将军”二字源于余家人敬仰清初武将余门拳先世余克让。数百年以来,余红岗的祖上靠一把草、一根针、一张膏药,治病救人。匠心传承,从未断层,他们在江南一带享有“丰城五百钱,新建土将军”的美誉。早在“土将军”字号创建之前,余红岗祖上余时鸣遍访名医,切磋医道,开设易医堂,与本地名医喻嘉言都有往来。那时,称医生为医师。当地民间有句俗语“有病找喻医师,有伤找余医师”。因“喻”与“余” 谐音,加上新建方言辨音不清,后来干脆就说“有病有伤找喻(余)医师”。

探源旴江医学流派“土将军”仁心仁术的学术家风,可追溯到五代吴越钱王和宋代著名的医学家钱乙、钱闻礼。钱乙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鼻祖”。钱闻礼精于伤寒,撰写了著名的《伤寒百问歌》。钱氏医者以慈悲为怀,以医德为本,仁心仁术为己任,悬壶济世守苍生,救治了千千万万的伤病患者。1939年3月,南昌会战打响,日军在新建松湖、石岗及周边乡镇烧杀抢掠。面对家仇国恨,百姓奋起杀敌,“土将军”传人余顺瑞、余为善带领族人男女老少,救治伤员。后来,他们继续投身上高会战,救治伤员。

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医学理念和精神,让我们在挖掘“土将军”的前世今生时,看到一本本缺角少页的医书古籍,看到一张张发黄且皱巴巴的诊疗单。它们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倾诉着民族医药在传承发展路上的风雨和光华,不由得让人对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年传承充满了敬畏和崇敬。

据杨建葆等医学专家考证,旴江医学流派的土将军传承特色鲜明。一、历代传承人扶困济危,无偿帮助贫困患者治病,在当地家喻户晓。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二、“土将军”祖上精通易医方術,谙熟鬼门十三针,擅长伤科易筋推拿,妙手回春。三、“土将军”膏药制作技艺分为选料、浸泡、提炼、升华、下丹、丹溶、祛火毒、祛燥邪、启封摊涂等,形成了一套既博众家之长又标新立异的绝活,它明如镜、黑如漆、亮如晶,对颈、肩、腰、腿疼痛及跌打损伤的患者疗效显著。

“土将军”之所以风生水起,与其祖辈传承的辛劳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作为江右良医,他们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匠心传承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土将军”祖上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和传承中医药国粹,足迹踏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尤其在省内的樟树,省外的湖北武汉、湖南湘潭采购药材,更是往返频繁,不辞辛劳。在湖南张家界采药时,当地名医邓权军会和他们一同进山,肩背篾篓,手拿铁锹等,白天帮忙采挖草药,晚上一起研学医书古籍。这反映出作为江右医者,“土将军”祖上广交天下医者朋友的敬业精神和纯朴本色。

据余红岗回忆,在他很小的时侯,本县十里八乡的村民,丰城、高安等县一带的村民慕名找他爷爷看病。爷爷经常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若遇到穷苦的村民,他爷爷则会免费为他们治疗。在余红岗10岁时,父亲常带着他和弟弟上山采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余红岗和弟弟从小就认识很多中草药并掌握其药理。余红岗小小年纪就对中医药可以治病救人充满了好奇。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为余红岗后来传承中医药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江西传统医药方面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品牌“土将军”,记载了医药的传奇。余红岗在风雨传承路上,不滞步,不断层,不自满,不守旧,而是不断地汲取、延续和创新。在城区、在学校、在社区,尤其在乡村民间、田头地角,他治好了不少患者。人们都说,良药并非“苦口”,虽“土”也是“将军”。其意为“土将军”不是口服的,自然不存在“苦味”,它虽然“土里土气”,但药无贵贱,对症则灵。医场如战场,能“赢”就是“将军”。古语“医之临病,胜于临敌”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随着老一辈中医人的逐渐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传统医药。因为传统医药的从业门槛高,没有行医资格证就会被列入非法行医的对象,学习起来既繁琐又枯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确实好高鹜远,不想子承父业。因此,很多地方在医药传承方面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余红岗认为,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定期让中医药公益科普走进校园,从中小学生开始抓起。他积极联系学校,并深入荒山野地,把户外采来的药材带到课堂,讲解生动有趣的中草药知识。他通过一个个喜闻乐见的中草药小故事,让学生领略一花一草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让学生认识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余红岗自筹资金50万余元,对祖上用来治病救人的百年老旧古宅进行抢救性的修整,作为基地展示馆。展示馆展示“土将军”中医文化、民俗文化、炮制技艺文化等发展历程,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余红岗还联合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相关部门,开通线上“土将军”数字博物馆。通过线上科普展示、线下基地走访、老师实践教学的方式,展示馆年接待科普受众群众6000人次以上。余红岗和志愿队伍一边做公益,一边壮大科普志愿队伍,足迹遍及南昌、上饶、宜春、吉安等地。

长期以来,余红岗坚守传承,守住初心,创新创业,永不言弃。他积极寻求当地主管单位的政策支持,还联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和组织省内相关医学权威文史专家,深入家乡调研。在政府的推动下,他们编纂了科普图书《百年“土将军”——发现余门中医世家》,使“土将军”中医世家的文化得以抢救和挖掘。这为推动本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为讲好老字号品牌故事、擦亮金字招牌发挥了示范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余红岗以培养人才、宣传中医文化为己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提起他,身边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广大伤病患者更是仰慕不已,纷纷点赞。

余红岗热爱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迹。

2020年春天,当余红岗和志愿队伍了解到当地医护人员防疫物资紧缺时,立刻积极筹备防疫隔离服,在第一时间捐赠价值15万元的爱心物资和“土将军”药品,并通过线上对群众进行中医药防疫知识科普。2022年,他带领志愿队伍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针对居民感染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使用“土将军”产品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进行调理救治,免费为社区居民讲解中医防疫抗疫相关知识。针对一些年龄偏大或腿足不便出门的患者,他总是会带志愿队伍上门服务。同时,他常常带上爱心物资和产品,组织志愿队伍深入社区贫困居民、下岗工人等“五类”人群,送去爱心物资。

作为一名中医药科普志愿老兵,余红岗和志愿队伍走到哪里,就会把本土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哪里。作为一名医生,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在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的推动下,他在新建区中医院开设了土将军非遗特色门诊。同时,他筹集15万元,在新建区中医院增设中医药文化科普展示区,让老祖宗的古法特色诊疗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

作为南昌市新建区政协委员,他总是认真答好委员试卷,积极撰写提案,为抢救、挖掘传统中医药建言發声。“传统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不能丢,丢不起,更丢不得。”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在平凡的人生中,为传承中医药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得上下而求索”,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余红岗还推出“三招”开展公益活动。

第一招是“膏”招。针对一些弱势患者等特殊群体,他经过研判后,为其免费提供中医药及上门义诊服务。

第二招是“用”招。他聚焦南昌市新建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校、社区等,通过“科普宣教”的模式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志愿服务,为有身体疼痛的群众开展义诊服务,普及使用方法。

第三招是“学”招。为践行新时代文明活动,他联合高校开展中医药科普,设立线上数据中医药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让青年学子对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利于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发展过程中,“土将军”志愿服务队不仅仅是简单地治病、送膏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他们创新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我为居民支“膏(高)招”等,走进百姓心中。

余红岗是江西传统医药的优秀代表,我们期待他在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土将军”名声越叫越响。

猜你喜欢

将军新建科普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我家的“将军”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将军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将军驾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