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10-25吴腾飞许宁波孙永伟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动力工程三全育人能源

吴腾飞,许宁波,孙永伟

(1.郑州工商学院 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2.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工程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依据。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以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利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近年来,以BIM技术、绿色发展、新建筑产业、新能源模式为特点的建筑和能源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强行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本文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该专业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根据地方和行业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与探索,以期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在本专业和能源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 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依据

1.1 基于“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

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有良好道德、有文化修养、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首要目标。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育人都始终是大学的本职职能,都应把思想政治目标放在首要位置[2]。

1.2 基于“新工科”的建设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一带一路”“人工智能2.0”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急需新型工业科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升级改造。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能力[3]。学习不能只限于专业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对机械和电气控制也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拓宽领域,有更深远的发展,更能为社会做贡献。

1.3 基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发展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素质教育早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转化为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与品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与方针,坚持以社会需求、时代发展为风向标,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4]。

1.4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为地方经济提供着重要的人才支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地方经济增长为导向,明晰服务域和功能域,既要满足地方经济多样化的需求,也要结合具体企业类型,不能过于宽泛,以解决对口性不强的问题。还要兼顾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地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5]。

2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2.1 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能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可在制冷、制热、储能、能源高效转换、节能减排、冷链物流等能源动力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性能优化和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国家能源动力行业发展需求;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企业,使教育回到“工程”。对于高校而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持续不断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结合“新工科”和“节能环保”的理念来优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6],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取向,深入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3 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3.1 进行“三全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

秉承“三全育人”方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身心素质训练、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第一,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思政大赛”并按照教师思想一票否决制度来抓牢课堂主阵地。第二,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五项工程”建设,即: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身心素质训练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社会实践工程。其中,思想品德提升工程指社团、学生口等组织志愿者活动,如打扫卫生、去敬老院、迎新生等,辅导员负责记录并计入德育分;书香校园工程指每学期选择两本书,安排学业导师以上课的形式带学生阅读、思考;身心素质训练工程指组织学生进行早读、早操、晚自习、夜跑、体育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比赛;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指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要进行课前演讲,由教师点评;社会实践工程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要进行社会实践,并由学业导师负责调查统计数据和等级评价。第三,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导师每周都要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谈话,秉承“和学生在一起”,并及时和学生家长、辅导员进行沟通。第四,积极打造第二育人课堂,如:播放正能量影片,举办12.9主题晚会、主题辩论会、沙龙,开设创新创业讲座、工匠大讲堂,还可以通过网络答题、微信公众号推送来丰富教育形式,定期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给全体学生家长发送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相关宣传,引导家长一同参与进来。

3.2 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建立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科学素养课程平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应的通识课主要有:高等数学A1和A2、概率论、线性代数、大学物理1和2;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大学英语、体育课、普通化学、艺术鉴赏、中原经济与文化等,其中,大学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应设置为每学期的必修课。

第二,构建全面的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不可或缺。为了增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从事流体机械类和专业设备制造工作打下基础,需将机械制图1和2、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力学、能源与环境、控制理论、管理学、电工与电子技术、PLC原理及应用设置为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新能源利用与开发、供暖制冷工程、冷链物流等能源利用领域的技术发展,为能源与动力专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使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郑州工商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实力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划分为制冷与空调和供热工程两个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不分方向,包含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传热学、传热传质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专业核心课分方向设置[7]。专业核心课设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核心课

第四,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考虑其可行性和继承性,也兼顾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郑州工商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四台一体”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8]。与其相应的实践创新平台如表2所示。

表2 实践创新平台

4个平台环环相扣,以系统性的观点合理安排各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平台的搭建离不开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流动站建设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还应大力倡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同步设计,以系统性观点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做到“1+1>2”。此外,应依据行业或岗位需求、学生就业情况动态调整课程体系。

3.3 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

第一,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而言,存在着大量的规范和标准,知识更新很快,与政策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去旧增新,注重增加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政策。方针政策是指挥棒,例如在讲制冷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知识时,增加“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建筑”概念,并适当引入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讲解专业课时,加入最新的行业规范和通用标准,使学生能及时学习最新的标准规范和行业知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大力倡导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在讲暖通空调和供热工程时会涉及很多计算公式和软件,系统性也较强,可把设计院、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课堂上,用几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来贯穿始终,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并能具备做项目、课程设计的一定能力。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力,实现学生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变,需要对一门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甚至需要多门课知识点进行交叉融合、整合优化,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并且可以触类旁通,将工程问题、设计经验、行业标准、职业素养、责任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育人效果更显著。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开展研讨式教学、问题教学,形成“主导-主体相结合”模式,让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提出新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雨课堂来统计学生数据,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计划。

3.4 加强产学合作,改革学生考核和教学评价的做法

“加强产学合作,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把教师“派出去”,让教师深入企业,带着项目回归课堂。把行业、企业专业骨干人才“引进来”,组建涵盖能源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双师型”教师等为主体的“企业学校联合培训班”,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现场,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开展与问题研讨、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相关的实训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他们的成长成才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9]。

同时,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改革。对于学生,“全方位过程考核”是必然趋势,从课堂表现、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期末成绩占比不能超过综合成绩的50%。对于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不仅仅是学生评教成绩,还要融入行业、企业元素,让行业、企业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力量,以便多方面考核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4 “四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四模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校企合作而言,学院和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万测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省内外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产教研融合流动站”,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实践平台。就教师队伍而言,不仅“双师型”队伍越来越庞大,还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使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得优秀毕业生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三全育人”和评教机制的引导下,课堂上思政元素和项目教学案例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和学生考核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此前,教师在河南省创新教学大赛中曾荣获佳绩,学生在第四届“品茗杯”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中也斩获了十余项奖项,郑州工商学院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制冷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融合,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不仅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强、知识面宽、勤劳肯干。近些年,大部分毕业生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例如进设备厂家、中建公司、设计院、热力公司等单位。用人单位的满意反馈说明,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质量高、素质高。

5 结语

深度落实“三全育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是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培养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加强产学合作,并且落实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全过程。不断探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有利于培养出该专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动力工程三全育人能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锅炉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
探析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