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2023-10-25郭亚娟张萌萌张立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协同育人

郭亚娟,张萌萌,张立东

(山东交通学院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

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我国教育领域“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需明确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省市均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变革的路径,稳步推进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分类实践[1]。可见,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2],是当前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的迫切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承担着培养对接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3-4]。现代产业学院是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是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实现载体[5]。现代产业学院能够在发挥高校既有特色优势的同时,充分体现企业等其他主体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人才、教育、产业、创新四链有机衔接,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6-7]。

中央和地方政府均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进程。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2020年8 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对产业学院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任务。2020 年12 月,山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省本科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在上述背景下,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特色优势,探究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及主要模式,探索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路径,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现代产业学院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以现代交通物流产业学院为例,其立足地方经济与交通物流产业特色,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牵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交通运输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政校企协”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具体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产业学院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融合“政校企协”多方主体,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全方位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提升产业学院组织管理、师资管理、人才培养、产学研服务“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

1.1 组织管理机制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学院组织管理机制。“政校企协”多方主体推荐人员,成立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搭建组织运行架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办公会负责制,理事会是产业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院长办公会负责学院的运行管理,包括行政、人事、财务、教学等管理工作,下设行政办公室、招生就业部、学生管理部、教学培训部、对外交流部、后勤部、财务部等部门。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形成多业务部门协同建设的联动机制,制定产业学院人事、财务、教学和科研规章及管理制度等。

1.2 师资管理机制

多方共建了解行业动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交通物流行业师资队伍,满足产业学院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8-9]。建立多方互惠共赢的师资流动管理机制,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或政府主导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者到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或协会挂职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政企协”各方主体选聘在交通物流新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方面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到校参与兼职授课、课程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工作。

1.3 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应用型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地方需求为主要服务领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构建产业学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对接产业链的现代交通物流专业集群,进而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为指导,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专业的要求,建立以“项目解构—知识重构—能力强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解析产教融合工程项目与培养目标映射的教学环节、知识点,构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4 产学研服务机制

建立产学研服务机制,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高校与协会会员单位、交通物流相关企业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围绕交通运输行业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营造以研发为主的创新环境;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以生产为主的实践环境;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向学生开放共享科研基地,将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环境。通过产学研服务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统一[10]。

2 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基于OBE 工程教育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需求导向、工程驱动、案例贯通”的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模式遵循外部政策驱动、产业需求牵引、产学融合创新的逻辑,坚持“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原则,以典型工程项目为驱动,通过案例库,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和交叉融合,有序有效融入多方资源,实现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主要涵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多方全链条协同育人以及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一体化融通三方面内容。本文以现代交通物流产业学院为例进行探析:

2.1 基于地方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布局需要对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中产业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形成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模式。

该专业动态调整模式重在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根据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利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调整专业教学方向,加强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构筑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集群,始终保持专业集群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科专业优势与地方特色,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11-13]。

在专业调整过程中,现代交通物流专业集群(包括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智慧交通等专业)需要聚焦交通强省示范和“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交通大数据、物流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等多个专业方向。另外,核心专业(如交通工程和物流工程)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行业、企业、协会等教育资源,且与产业契合度高,应积极发挥核心专业引领作用,加快学科专业调整进程。例如,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可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协调联动,加快推进交通类专业建设的标准化和国际化[14];获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试点的物流工程专业,可以加快创新基于文科和工科融合的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5]。

2.2 基于工程项目驱动的多方全链条协同育人

现代产业学院以OBE 理念为指导,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将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融合,集聚政校企协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提炼典型工程项目,将其贯穿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构建基于工程项目驱动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全链条式协同育人模式。

打破“知识本位、学科主导”的传统理论教学观念,构建以“项目解构—知识重构—能力强化”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重视学科知识结构科学性,解构学生未来从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重视培养人才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将项目驱动理念融入每一门课程[16]。

挖掘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耦合关系,建立“知识掌握—能力训练—素质养成”进阶式、“课内实验—专业实践—实习实训”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内实验方面,建设基于实际项目任务的虚拟仿真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课程;在专业实践方面,分析政校企协多方亟须解决的问题,建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库,提高具有工程项目背景的选题的比例,通过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训方面,集聚政府部门、协会会员单位、产业园区、生态圈企业等的管理决策平台、研发平台、生产基地等优势资源,建立“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的专业集群实习实训基地,针对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教学需求,提供可供选择的实习实训场景。通过进阶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将项目驱动理念融入实践教学活动。

2.3 基于案例库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一体化融通

工程案例库是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的内容和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应以案例库为“粘合剂”,构建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一体化融通模式,贯通育人全部环节,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案例库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一体化融通路径

剖析交通运输产业需求,挖掘核心知识体系,厘清知识脉络,将知识分类,解析工程项目与培养目标相映射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归类组织案例内容,构建规划类、设计类、控制类、仿真类四类案例库,同时听取专家反馈意见,跟踪技术发展,持续对案例加以补充完善,提升案例质量,建设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学科理论全覆盖的案例库。

逐层剖析工程案例库中蕴含的理论元素、技术元素、科学元素和思政元素,组织理论讲授、专业实践、科技竞赛和思政教育等育人环节。首先,从“点—链—群”三维度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抽取简单案例,讲授单一知识点,延展案例链条,强化知识链,通过项目实践、软件测试、项目汇报等新型教学方式构建专业知识群[17-18];其次,从案例库中选取实务专题,采用对分、翻转、讨论等新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专业实践;再次,从工程案例中提炼科学创新点,结合本科导师制,开展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最后,将工程实施中的求实精神、行业发展史等作为思政素材,融入教学活动。

3 结语

创造性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点工作。探究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本质上就是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生态系统[19],充分发挥系统内部“政校企协”等多方主体的优势,培养引领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人才。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需求,研究了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了“优势资源集聚化、产业形态高端化、载体建设丰富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体建设路径。首先,从组织管理、师资管理、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服务四方面入手,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为现代产业学院制度体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导向、工程驱动、案例贯通”的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为创建“专业布局合理化、育人过程工程化、案例融通一体化”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