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0-25刘懿萱

山西农经 2023年17期
关键词:信阳市基础设施城乡

□刘懿萱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然而,城乡融合态势不均衡、协调度不高。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因此,需通过充实、完善、创新发展思路,指导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将更多资源向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的领域倾斜,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在此大环境下,信阳市也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对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对处理信阳市城乡关系、重构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具有现实意义[1]。

1 信阳市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1.1 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

信阳市是农业大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与湖北、安徽接壤,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江汉淮河一带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地展开,信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较原来也有较大增长,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2020 年信阳市的总产值为2 805.68 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5 万元,比2021 年增长5.63%。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连续攀升,产业结构正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信阳市2021 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3 947.8 元,同比增长9.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595.3 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479.7 元,增长8.2%。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虽都保持上升态势,但由于基数不同,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农村居民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城镇居民[2]。

1.2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信阳市经济基础较弱,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规模化是信阳市未来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信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信阳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优势,重点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产业,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解决了原有的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参差不齐、规模效应不突出等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多产业融合,具有信阳市特色的乡村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已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实现多向延伸发展。近几年兴起的红色乡村旅游、果品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新的收入增长点[3]。

1.3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我国以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配方面大多会出现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始终强于乡村,“二元经济结构”无法彻底消除。因此,要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根据乡村现状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增加建设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水利等硬件设施,作为提升乡村发展潜力、赶上城市发展步伐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4]。

2 信阳市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2.1 城乡产业发展不均衡

乡村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源、人力和物力,有力地支持了县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提出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但实际上城乡之间的差距仍很大,城乡发展各方面都存在不平衡现象。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人均经济收入低、人居环境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来人才,本地培养的人才不断流向城市。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信阳市乡镇地区,除了少数乡镇形成特色鲜明、经济效益较好的旅游、制造、特色农产品等主导产业外,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农业种植和加工为主,没有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收入水平和居民生活条件也各不相同。近年来,信阳中心城区经济有了明显进步,但从整体规模上看,其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上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没有形成明显优势。产业集聚规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形成的规模产业科技含量不足,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较大,缺少研发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信阳市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由于自身经济薄弱导致吸纳承载能力不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进一步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信阳城区很难发挥带头作用,无法通过自身优势拉动乡镇地区共同发展[5]。

2.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一是基础设施资源匮乏。根据本研究的调研结果发现,信阳市当前基础设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匮乏,可以从2 个方面分析,即基础设施总体上的缺乏以及基础设施存在地域和城乡2 个维度的不平衡性。在调研中发现,信阳市南部的基础设施资源在城乡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正在快速缩小;而信阳市西部和北部地区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上,城乡之间的差异非常突出,虽然这种差异也在缩小,但是缩小的速度明显不够。以信阳市北部县城为例,其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上达到80%左右,但是在多数农村中,仍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或者再建的农村基础设施覆盖率在20%左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见表1(数据均为调查所得)。二是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备。基础设施管理体系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对社会公众服务能力的关键手段。对于信阳市城乡居民来说,对基础设施的主要需求就是有充足的活动场所,既包括定期的饭后运动,也包括灵活性运动,如乒乓球、篮球等。因此,对于基础设施要有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但是,当前信阳市多数基础设施都缺乏这种针对性的管理,乡村基础设施更甚。一方面,信阳市多数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在乡村基础设施层面,这种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导致居民对基础设施合理应用的理念弱化,甚至造成一些基础设施的损毁,信阳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结构见图1。三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建设经费不足,这也是制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所体现的领域也有所差异,集中反映在城市的近郊区以及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作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其投资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所需的市政和民生投资很多,难以广泛的兼顾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四是公共基础设施开展活动能力不足。对于一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来说,由于城市居民一般忙于工作,闲余时间不足,社区很难有效调动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缺乏创新引导意识,表现出对居民的体育带动能力不足;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由于多数乡村呈现出青壮劳动力流失的“空心化”,也难以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而仅能引导中老年群体参与广场舞等简单的体育活动。这既是信阳市当前公共基础设施活动开展能力不足的表现,也是不足的关键原因,信阳市公共基础活动主要类别见表2。

表1 信阳市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分布

表2 信阳市开展公共基础设施活动主要类别占比 单位:%

2.3 城乡财政投入差距大

近年来,信阳市政府在人们关注的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日渐增多,但是与城镇相比,农村公共设施非常薄弱、公益事业不受重视,资源投入增量没有达到预期,且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城乡发展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师资引进方面,由于乡村地区居住生活条件落后、社会福利保障等不健全,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人才往往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定居,而是倾向于去拥有更多机会的一线城市发展,导致乡村地区很难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缺乏使得无法走出乡村的居民难以接受高质量教育,进而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更无法通过教育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另外,土地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不协调,城镇建设中占地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城乡产业发展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紧缺。

3 信阳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选择

3.1 合理制订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信阳市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保证规划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忌统一模式,尽量凸显地区的特色。城市管理要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施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以城市出入口、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区域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实施交通秩序畅通工程,推进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完善交通设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

3.2 发展特色农业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城市带动乡村共同发展进步外,最重要的是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和创收实力。

一是积极完善和引进农业规模作业配套设施和管理方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从产、供、销等方面提升农户生产转型的积极性。二是将农业产业现代化思想植根于每一位从业者思想中,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引导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深入乡村从事技术开发和指导工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信阳市应依据自身农村农业特色,强化农业发展载体支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业集群,形成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3 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通过系统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农民现代科技素质、帮助其掌握农业产业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就业能力、创收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针对信阳市农民而言,要围绕绿色生产、高效生产和特色生产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分类培训,有重点、有选择地对不同群体开展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满足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要求。二是提高农民文化教育广度和深度,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3.4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度,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属于自身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表现,更是发展为了人民的表现。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应从以下2 方面进行。

一是加大对辖区内居民对基础设施需求的调查力度,在明确居民主要体育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规划制定,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指导,保障基础设施修建与广大居民的需求相契合。二是加大对辖区内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政府要结合辖区内具体需求,加大对辖区内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近郊地区以及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支持,改善辖区内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从而满足辖区内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

4 结束语

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手段,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央不断将工作重心聚焦于城乡融合上,着力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城乡关系不断积极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信阳市基础设施城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城乡涌动创业潮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信阳市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