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山东省农村产业振兴发展研究
2023-10-25齐明睿陈香凝
□齐明睿,陈香凝,高 璠
(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首,在乡村振兴中起统领作用。要实现产业振兴,前提是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产业振兴现状
1.1 农业发展稳定提升
山东省平原辽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劳动力十分充足,现代化生产设施水平较高,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2011—2021 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逐年稳定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2020 年山东省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 万亿元,迈上新一层台阶。其中,农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始终在50%左右浮动,夯实了农业作为山东省第一产业最大产出的地位。2011—2021 年,林业年均增长约10%,牧业年均增长约4%,渔业年均增长约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长3 倍多,年均增长11%左右,带动了农林牧渔业以及辅助性活动的发展[1]。总体而言,2011—2021 年,山东省农业发展相对稳定并保持上升趋势,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2011—2021 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1.2 政策支持不断增多
多年来,山东省一直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振兴。2010 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对蔬菜、渔业、畜牧业、果业、苗木花卉5 个山东省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了产业振兴计划。2011 年出台了《山东省油料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 年)》《山东省棉花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 年)》等4 个产业振兴规划政策。2020 年正式印发《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从构筑产业平台、推进产业融合、产业绿色发展等6 个方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山东省切实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涉农补贴、融资担保等支持力度,例如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粮食风险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保护利用农业资源,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1.3 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成效
由图1 可知,2016—2021 年山东省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 年,第一产业总值较2020 年增长12.4%,达6 029.0 亿元;第二产业总值较2020 年增长16.6%,达33 187.2 亿元;第三产业总值较2020 年增长12.6%,达43 879.7 亿元。各产业的生产总值逐年增加,2021 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7.2∶40∶52.8。整体来看,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虽然2020 年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2016—2021 年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与第二产业的占比差距拉大,直观地反映了山东省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仍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占比由2016 年的8.2%下降至2021 年的7.2%,说明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图1 山东省2016—2021 年三次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
2 山东省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融合程度低
现阶段,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尚处在初级阶段,融合程度不高,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仍趋于表面,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深度加工少,缺乏设计和品牌策划,大多为初加工,只是简单地清洗、分拣、包装,甚至还有一些农产品未经加工直接出售,产品附加值低,难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流通不畅,产业融合空间较大。从横向上看,三产融合方式单一,融合效率低;从纵向上看,农产品产业链有待延长。
2.2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会抑制产业发展。在目前的市场交易中,山东省农村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完善,难以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为利益制衡机制效用小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同时,现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能力弱,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保障农户的利益。因此,农户在与龙头企业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议价能力较弱、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农民参与订单农业、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2.3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会影响农村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所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短板。例如,数字建设发展水平低,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远低于城镇,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用于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村生产资料购买的流通辅助设施等。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而言,交通不发达,现有的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流通设施建设不足以支撑农产品的线上发展。出现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制约了产业发展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了山东省农村产业的发展。
2.4 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不足
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需要吸引各类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从目前来看,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仍然不足。山东省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大学生往往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留在城市,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农村从事相关农业技术研究的专家团队较少,虽然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高新技术含量不高,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除此之外,融资也是产业融合的难题,不少农业企业面临融资渠道少、融资贵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农业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市场上针对农村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抵押方式较少,农业企业的借贷业务投入产出比较低,金融机构缺乏向农户贷款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
3 山东省产业振兴实现路径
3.1 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从横向上看,要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依托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模式上可以是“农户+企业+专业的合作社”“党总支+企业+农户”等[4],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打造多种有效的三产融合模式。
从纵向上看,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一方面,建设农业园区,紧密衔接农业发展各环节,进一步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各环节信息精准化。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经济,将农业生产主体与消费者连接起来,让农民更直接地了解市场信息,从而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5]。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农村经济条件与农业实际情况,借助农村各产业间原料、农业副产物的可循环利用以及各产业间的技术关联,构建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要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提升农民的市场参与能力,发展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完善订单协作、股份合作、链式等利益联结机制[6],让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享农业农村发展红利。一方面,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协议的约束降低企业对农户的影响。另一方面,创新利益共享模式,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农户通过更多的方式互利互惠,提升农民在产业融合中的话语权,保障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民与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政府要保障政策落实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建设力度[7]。一方面,针对网络信息技术,要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数字通信基站、数据服务中心等,提升计算机服务水平,增加软件从业人员数量,对农民和企业进行互联网培训,加强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对于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村生产资料购买的流通辅助设施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推进田间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特别是对数字保鲜仓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农产品包装、仓储与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集约化发展。
3.4 逐项突破生产要素瓶颈
针对人才问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育本土人才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在引进人才时,制订科学的引进计划,参照人才的类型和擅长的专项,精准对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闲置和错配等问题,对本土村民进行相应的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人才,注重产业振兴与人才引进的相互关系,通过改善本地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人才,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吸引更多外来人才,满足农业发展需要。
针对技术问题,积极与从事相关农业技术研究的专家团队交流,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农产品销售电商培训等,实现农业现代化。
针对融资问题,政府可以引导资本下乡,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村民融资难等问题,落实财政惠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三农”领域进行资本投放,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4 结束语
目前,山东省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发展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要素支撑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应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加快健全完善订单协作、股份合作、链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逐项突破生产要素瓶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