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理路、困境与路径*——基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调查

2023-10-25蒙雅琴于湉湉郭世超陆元兆

运动精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瑶族陀螺民族

张 宏 蒙雅琴 于湉湉 郭世超 陆元兆

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理路、困境与路径*——基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调查

张 宏 蒙雅琴 于湉湉 郭世超 陆元兆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生态宜居、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等多种价值。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进行调研,针对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中出现的困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兼顾体育文化均衡发展;积极发掘文化价值内涵,提升乡村体育产业实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力度,增强本土文化抵御韧性;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走绿色原生态发展之路;扶持培育体育骨干人才,融铸体育人才链持久化。

民族体育文化;乡村振兴;民族体育;瑶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角度广,民族体育文化扎根于民族地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群众基础,如能对其进行有益的挖掘利用将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探析民族体育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对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度理解,还可厘清民族体育文化如何帮助推动乡村建设。目前民族体育文化存在挖掘不深、缺乏创新型转化及受现代体育文化冲击严重等问题,而如何利用民族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梳理当前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多从民族体育旅游、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少,此方面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以民族体育文化作为切入点,疏通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五大振兴的理路,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境,探究其解决路径,为民族体育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同宗同源: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路

1.1 发掘资源优势,助推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最大、最有优势的资源是自然资源,通过打造出有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资源,注入民族体育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加深文体旅融合,使得乡村充满民族文化气息,以此带动就业与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推动其成为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加速产业振兴进程。如湖南省岳阳市屈子祠镇以屈原为核心,龙舟为主题,围绕龙舟制造、龙舟旅游和龙舟文化三方面打造屈原文化,仅2019年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7.42亿元[1]。体现出民族体育文化价值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积极引进IP赛事发展旅游,在2021年共接待游客634.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24亿元[2]。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融入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1.2 发挥体育功能,推动人才振兴

人才是发展基石。首先,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塑造新人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能够普及和提高民族体育,能够培养学生体育文化意识、文化素质、文化创造力,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如在民族体育项目磨练过程中感知“学贵有恒律”,塑造练习者的品性,即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其次,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增长见识并且促成思想成熟,优秀民族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及理念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在勤学苦练、勤做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如学习太极能够知晓动作原理,悟出太极与八卦的关系哲理等。最后,在民族体育文化中学习到人本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和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学习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领悟其丰富的独特民族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如自娱性、审美性、共同参与性等。民族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能够增长自信,失败和挫折同样能够磨练滴水穿石的坚强品质,因此,民族体育文化有着推动人才振兴、培养农村发展所需多类人才等多种益处。

1.3 丰富乡村生活,增强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灵魂。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之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容[3],再根据当今社会需要加以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使得乡村“软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体育文化振兴的新动能。如共同的信仰、活动能够加深民族认同感,维护民族利益与名誉,里湖、八圩民族地区最近几十年来没有发生盗窃事件是个很好的例子[4]。民族体育赛事对人际、村际关系有着修复和促进作用,以共同喜爱的赛事活动为媒介,使得以往纠纷和矛盾的双方增进交流与和谐,化解以往误会。如广西金秀县桐木镇村民在白天的工作学习之余,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丰富乡村生活,形成了“村村有篮球队、村村有灯光篮球场、夜夜有篮球赛、事事大家帮”的乡风文明新局面。

1.4 重现乡愁依托,促进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要求相比城市来说会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向往,使得乡愁更加浓郁。民族体育文化跟随着民族特色发展,民族特色围绕当地自然景观、人文价值方向深化其内涵,最终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宜居。在乡村中,依靠自然环境建设体育场地,如高尔夫、马拉松、攀岩等现代体育设施能够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美化,使得交通便利。除此之外,龙舟、武术、舞龙舞狮等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使人感受到乡村独特的文化气息,强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下,现代体育设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协同发展,在此运动的人了解当地民族和区域的传统活动和文化,促使双方相互尊重,包容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践行生态文明观、构建和谐社会。

1.5 增强民族认同,推进组织振兴

治理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首先,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其中村规民约是一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化习俗。有的村规民约以文书和图案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则是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共同信仰约束,以此来激励全体村民共同遵守,这不仅有助于凝聚民心,促进村民团结,也有助于解决村民纠纷。如在篮球场旁张贴或雕刻功德榜和球场管理条约,发挥着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其次,优秀民族体育文化中蕴藏着社会治理“基因”,在民族体育活动中开展乡村治理相比粗放式管理要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拥有强烈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的农村环境有利于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文化中与现代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共同理念,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从而创造出乡村居民更能接受的乡村治理模式[5]。最后,体育新乡贤在农村里具有一定贡献、自身才能卓越,村民才更愿意听取新乡贤的建议,积极发挥体育新乡贤的组织治理能力,组织动员村民,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2 实例分析:基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实地调查

里湖瑶族乡中瑶族占总人口的67%,是全国瑶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由于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加之强烈民族认同意识、传统信仰,民族伦理规范的继承和喜好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思想,因此保留着较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如寨居文化、葬俗文化、铜鼓文化、婚俗文化、服饰文化和陀螺文化等,正因此当地瑶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也被外界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6]。

2.1 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2.1.1 朵努社区是提速乡村振兴事业一大壮举

2017年,南丹县政府依据国家扶贫搬迁的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将易地搬迁和旅游扶贫相结合打出一套不返贫“组合拳”,“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搬迁旅游开发项目揭开帷幕。在六个月完成了3个片区509栋2482套安置房的建设,为1.35万瑶族人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其中比较大的安置地朵努社区得到投资5.7亿元,建有联排天地楼332栋,建成2471套共30万m2安置房和1万m2商铺,占地1200亩的社区共有1227户贫困户6489人搬迁至此[7],南丹集团投入5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把该项目与4A级景区歌雅思谷打造为民族风情小镇,利用瑶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毗邻贵州省荔波小七孔国家5A级景区的地缘优势,打造跨省旅游经济合作示范带,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带动瑶民脱贫致富,解决了部分瑶民移民后就业创业问题。

2.1.2 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

里湖乡政府积极组建场馆和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发掘保护、传承瑶族文化。瑶族生态博物馆和朵努社区的五个民族文化展示坊正是在此环境中得以建设。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自然屯组成,旨在以征集、保管、展示和研究瑶族民族文化为工作重心,截至2019年末,博物馆共收录藏品数量180件/套,是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与传承民族生态文化的一个有益探索和尝试;朵努社区一同建立的陀螺坊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注意增产增收,吸引各地游客2万余人,累计收入达130余万元,使得200多名族民实现稳定增收[8]。

六千贫困人口搬迁至朵努社区,虽解决了人口移民安置问题,但教育配套设施问题亟待解决,南丹县委、县政府秉承着“再苦不能苦教育”的观念,结合瑶族民族文化特色建设王尚小学。学校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有民族文化长廊,还有服饰文化教室、铜鼓文化教室、皮鼓文化教室,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瑶族民族体育文化课程,加上非遗文化传承人细心讲解授课,以一种崭新的传承方式,将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活动中,旨在用民族体育文化激励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本民族的价值认同。

2.1.3 民族体育产业开始起步

每年农历正月,尤其是元宵节前后,里湖瑶族乡及周围地区都会举办陀螺比赛,吸引着许多的瑶民、陀螺爱好者参赛,同时也吸引着各地游客观看比赛和瑶王的陀螺技术表演,属于里湖瑶族乡影响力最大、开展规模最大的群体性传统体育活动。自1995年竞技陀螺成为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目后,接踵而来的各种民族运动会如雨后春笋涌现,2003年,首届陀螺文化节在南丹县举行,至今,多种大型文化活动在南丹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及参赛选手体验到瑶族淳朴民族风情,感受当地陀螺氛围,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及住宿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收入。另外,当地的陀螺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995年和1999年举办的全国民运会中南丹陀螺队皆取得团体第二名的佳绩,在广西第十四届民运会中获得团体冠军,男子单打第二、第三名,在“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比赛中个人组、双人组和团队组都赢得前三的奖项。瑶族陀螺竞赛水平不容小觑,实至名归的“陀螺王”名誉正向外界不断传播。

2.1.4 体育表演市场持续发劲

打陀螺代表何光斌老师是陀螺绝技创始人,擅长陀螺技巧表演,能让陀螺在身体各部位旋转或游走,他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多次获得表演奖项。此外,何光斌也是里湖村小学一名教师,负责开设民族文化传承班培养陀螺文化传承人,成立并培训了一支少儿陀螺表演队,多次在景区内外进行陀螺表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国家级猴鼓舞传承人黎芳才组建的南丹县瑶族民族风情表演队多次前往区外大中城市表演,尤其是在2008年4月至5月,瑶族民族风情表演队被中国民族博物馆邀请前往法国进行“多彩中华在法国”的民族演出活动,活动中展示了瑶族古朴而又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歌谣文化、服饰文化、陀螺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走出了瑶山致富路。

2.2 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境

2.2.1 民族体育品牌宣传重视力度不足

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当地政府努力举办活动宣传瑶族民族体育文化,但是这些活动没有形成延续性,究其原因:一是自身的体育文化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型转化。瑶民自古隐居深山,文化冲击较少,但与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来看,瑶族体育文化缺乏对人群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二是社会参与度低迷,市场反响不足。在旅游开发及运营等方面缺乏经验和运营理念,导致社会企业没有勇气涉入,只能依靠政府主导,而财政支持有限,民族体育文化品牌宣传无奈陷入被动局面。三是村民参与欲望低,功利性强。在当地体育文化表演机会少,民族体育竞赛不能满足谋生的需求,情愿选择外出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降低,直至淡化、漠视,不愿参与民族文化品牌宣传。

2.2.2 场地变迁之后文化仪式随着解构

易地搬迁项目之后,使得分散的瑶民聚居起来,但原来赖以维生的耕种如今也只能荒废,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家中留下老人孩子,空巢化愈发严重;里湖瑶族乡瑶族文化在流传时就无文字记录,这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难度无疑加大;当今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不相适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在“比较”阶段时,评价自己的社群不如其他社群,之前的种族坚守也会瓦解,强势文化对里湖瑶族乡体育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曾引以为傲的民族服饰,只有老年人在坚持穿着,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民族体育文化在消退和流失,而且具有不可逆转的态势,据此,民族文化的传承、理论、价值等迫切需要得到挖掘和抢救。

2.2.3 民族体育人才链传承断裂

传承人断裂成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孩子们更愿意在操场上打篮球,而不是进行民族体育活动。在调研时一个小学生说道:“想去练习打陀螺的,但看到大家都是打篮球和乒乓球,自己就不愿意一个人玩陀螺了。”曾经农闲时刻在田野此起彼伏的打陀螺声音,这种声音在现在很少听到了;最具代表性的猴鼓舞也面临着同样的遭遇,国家级猴鼓舞传承人黎芳才也在访谈中表示:“现在孩子更喜欢电子产品,对民族文化兴趣不大,也吃不了这份苦,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

2.2.4 体育文化经济价值缺乏创新开发

目前,里湖瑶族乡的民族体育产业大多在体育表演业上,民族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民族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民间对其没有充分的认识,加之文化流失,对民族体育文化转化经济价值缺乏尝试,这些问题也困扰着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另外,里湖瑶族乡民族体育文化缺乏与其他行业联动开发,产品服务单一,未能发掘体育文化制造业。民族体育表演市场规模又过于局限,商业化运作能力有限,影响着瑶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多措并举: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兼顾体育文化均衡发展

民族体育的发展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思想问题。脱贫攻坚时期,体育扶贫工程的进入使得贫困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得到极大的建设,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得到基础保障,但农村地区的体育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思想观念的阻碍,对体育是否能与乡村振兴产生联系存在着认识偏差,严重制约着体育功能的充分发挥。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乡村的发展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思想问题亟待解决。民族体育文化扎根于乡村,培育于乡村,在新的发展阶段,抓住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机遇,基于农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补齐基础设施;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各种价值,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模式拓宽乡村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与新形式,在乡村振兴发展谋划中开创乡村体育新局面。

3.2 积极发掘文化价值内涵,提升乡村体育产业实力

打造专属民族文化产业链,铸就民族品牌。一是深化以赛促旅。依据地方环境特点,赋予民族体育文化特色,打造区域赛事,使得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融合共同发展。二是以节庆活动为发展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点、民风民俗为看点、体验式文化为突破点举办节庆活动,利用媒体宣传,加大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增强区域民族影响力。三是开发文化周边制造业。以赛事为推动点,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开发比赛者、旅游者喜爱的多层次产品,不断提高民族文化产品附加值,打造出专属民族文化产业链和民族文化品牌。

3.3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力度,增强本土文化抵御韧性

民族体育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建设能够厚植乡村文化根基,增加本土民族体育文化抵御强度,促进乡村文化健康发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一是将乡村民族体育文化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乡村体育文化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民族体育文化管理岗,形成专人管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创意设计。引导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推动创作生产出体育文化创意产品,把美术气息、艺术气息引入乡村规划和景观改造,将民族元素充满乡村地区,展示乡村美丽风光、美好人文和幸福生活。三是深化文旅融合。以景区为中心打造文旅品牌,将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融入旅游活动中,带动乡村旅游,增强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维护本土民族文化名誉。

3.4 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走绿色原生态发展之路

乡村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助乡村地理环境的优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其中,推动乡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特色效益。如将马拉松赛事引进乡村地区,一来可展现美丽乡村的风貌,享受比赛时也可激发跑步热情。二来可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促使乡村交通便利。资源匮乏地区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特色效益。如南宁马山县依据自然山体风貌,发展自然攀岩,创造了体育扶贫发展典范“马山模式”。三来可以践行生态体育、走可持续发展路线[9]。生态体育强调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废物排放,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协同发展,激发农村自然资源“造血功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3.5 扶持培育体育骨干人才,融铸体育人才链持久化

任何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力保障,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也需要骨干人才将民族体育文化内容深化和宣扬传播,建议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保障机制。积极构建“政府+社会+专业院校+素质教育+启蒙教育”等人才链,将体育管理人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体育指导员、乡村体育教师等引入其中,组建社会体育组织并构建出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体系,增加村民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渠道,加强链条韧性,优化人才结构,创造乡村社会良好环境。加大教育、医疗、岗位等资源倾斜,吸引乡村人才回流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把体育人才留住乡村,留稳乡村。

4 结语

民族体育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农村全方位振兴发展,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可以盘活农村民族资源帮助推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力量,不断发挥民族体育文化力量在产业、设施、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农村体育现代化发展。然而,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努力。

[1]刘如,方倩倩.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浙江体育科学,2022,44(1):68-76.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江西崇义更幸福:群众赛事激发崇义健身热[EB/OL].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c24878834/content.html,[2022-11-03](2023-01-3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4]邱仁富.文化变迁与认同: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文化现状审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104-109.

[5]廖上兰,吴玉华,肖锋,等.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及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20,40(11):31-41.

[6]百度百科.白裤瑶族[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8%A3%A4%E7%91%B6%E6%97%8F/22380013?fr=aladdin#reference-[2]-22996969-wrap,[2019-11-27](2023-01-31).

[7]广西民族报.千户瑶族人民把家安[EB/OL].https://view.inews.qq.com/a/20201030A0ERSR00,[2020-10-30](2023-01-31).

[8]新浪网.南丹这个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推广[EB/OL].http://k.sina.com.cn/article_2878339751_ab8ffaa70190140le.html,[2022-6-16](2023-01-31).

[9]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80(7):20-23.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Ethnic Sports Culture: Rationality, Dilemma, and Path --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thnic Sports Culture in Lihu Yao Township, Nandan County

ZHANG Hong,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聚居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数字化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BTY015);广西体育局科研课题《广西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服务》(合同项目编号:YZLNN2021-C3-115-GXQT)。

张宏(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经济。

陆元兆(1965—),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

猜你喜欢

瑶族陀螺民族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多元民族
我最喜欢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