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

2023-10-25

福建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文化

朱 燕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几乎和文明共存。无论是简单的饮茶还是后来衍生的茶具、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烤盏等茶艺技巧,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到现在,我国的茶艺用具种类繁多,对不同的茶类也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在茶文化中,光是品饮红茶、绿茶就有12道程序,而品饮乌龙茶的程序更是达到了36道之多,每一道都有自己固定的内容,不可逾越。然而,有不少人虽然经常喝茶,却对茶蕴含的内涵与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下去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宣扬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文化,为国家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1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有一套完整且规范的礼仪和道德准则,这套准则能够在茶文化中完美体现。比如说有人做客于家中,作为主人家,自然会热情招待。客人落座,主人便会拿出家中最好的茶叶沏上一壶茶,待客人杯子见底,主人则会主动续杯,这便是比较浅显的待客礼仪。

唐朝时期,茶文化较之前更为盛行,由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了茶叶的历史,包括起源、发展生产技术、饮茶的技艺、关于茶的产区和史料等,是一本综合性论著,被人们成为“划时代的茶学专著”。《茶经》将平常的饮茶升华成一种富有美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茶文化的发展。作为茶文化的开山巨著,直至今日,《茶经》仍然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的典籍,其地位之高无出其右。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先人传下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瑰宝,还有一套完整连贯且内蕴无穷的制茶工艺,每一道工序的背后都是先人几千年的智慧传承,代表着不同的人生启迪和做人的道理。这一系列的工序、茶具以及内蕴共同铸成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合了古典哲学,带给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价值观。这种思想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生命烙印,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弘扬爱国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新媒体发展迅猛,这给中国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借助新媒体传播传统的茶文化,可以让我国优秀的瑰宝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传统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生生不息。

2 茶文化发展现状

茶文化历久弥新,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仍旧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随着近几年国家传承加强传统文化的宣扬力度,加强国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自主地传播与传承,人们也开始留意起被快节奏生活掩盖的茶文化。想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茶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新媒体无疑是很好的选择。通过新媒体这一平台,茶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其具体内容和蕴含的哲理也能呈现在大众面前,加深大众对茶文化的理解[1]。茶文化向来不应该属于小众文化,而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有所认识的优秀传统。茶文化传播中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成为了重中之重,新媒体平台需要丰富茶文化的内容,挖掘其中蕴藏的值得大众学习的内涵和能够吸引更多人研究的文化精华,让更多的人熟知茶文化的特点。

3 新媒体发展现状

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带来的是生活上的便利,随着人工智能、VR以及AR等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作为一种较早发展起来的技术已逐渐趋近于成熟,它通过手机、电脑等渠道,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服务。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新媒体具有大容量特性、时效性以及交互性,能更好地穿梭在世界各地实现媒体的全球化。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之私企图利用新媒体实施犯罪,在公共平台宣扬一些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我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

因此,想要让茶文化走得更远,走得更自信,走得更广阔,新媒体平台必须明确茶文化的每一个环节,杜绝附带的负面消息影响人们对茶文化的判定,还要拓宽茶文化覆盖面,让“茶文化走向全世界”化为坚定的步伐在全世界传播。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士对茶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进行探索和研究,保证茶文化能够在新媒体的介入下稳步、全面发展。

另外,虽然是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但也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特色以及人民的生活特性,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调整传播策略,进而将茶文化更大程度地融入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

4 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弊端

4.1 人们对茶文化认知不全面,尚需大力宣传

我国是一个国民都酷爱喝茶的国家,南方多地都盛产茶叶,且产量富足,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入茶叶,无论是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等,可见人们对茶的喜爱程度。然而,尽管人们热爱喝茶,却对饮茶文化知之甚少,只是单纯地将茶作为日常饮用所需。又因为茶文化的渗透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使得很多人在生活中并不会刻意去调查茶的文化背景。同样是传统文化,茶文化和汉服一样,尽管很多人已经在尽己所能宣传汉服,但汉服仍旧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真正地走入大众视野,一部分人在大街上看到穿汉服的人依旧会指指点点。人们买茶,大多数会根据茶叶的功效以及价格去挑选,却对茶叶的本质并不了解。

4.2 茶味道的特殊性,与人们多需求冲突

喝过茶水的人都熟知大多数的茶水味道清淡,略有苦涩,回甘较淡,且茶还需要趁热喝,水温一凉涩味就会更重,难以入口。而今,市面上的奶茶、饮料、果汁等饮品不仅给人以口味上的甘甜,还能刺激人的味蕾,其滋味醇香、浓厚、丰富,更是茶所不能代替的,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喜欢,因此会有很多人选择后者。在我国古代,饮茶是一种清幽的情调和高雅文化的体现,品茶更是品其中的大道理,这与现在繁忙的生活格格不入,人们便很难抽出时间仔细品茶,抒发心中胸臆,感受茶的底蕴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3 茶文化需要静心体味,与人们快节奏生活冲突

我国古代,茶文化备受推崇,一些世家大族更是把茶艺当作子女成长时期的必修课。当今在中西方多种文化的碰撞下,信息技术、文学、艺术等也不断在革新,茶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尤其茶艺的讲究颇多,工序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琢磨推敲。而现代人可供休息品茗的时间又有限,时间与艺术的冲突使得人们渐渐摒弃掉了这样的休闲方式,更倾向于用短平快的短视频让自己在休息中得到快乐。

5 新媒体平台传播茶文化时产生的作用

新媒体作为依靠互联网发展的媒体,覆盖的范围极广,无论是不同地区还是不同年龄层次,都有它的受众。同时,它还具备极强的交互性,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对同一件事物沟通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还能容纳更多种类的内容,无论是生活、工作、学习还是兴趣、爱宠、文化,都能包含在内。因此,新媒体平台在传播茶文化时能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新媒体能覆盖的受众范围极广。尽管现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无法深入接触茶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有一批人是喜爱茶文化的,无论是贯穿始终的传统茶道,还是较为年轻的花茶、果茶,都具备一定的受众群。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能够将不同类别的茶文化精准投放到不同受众的账号中。就目前来讲,一些主流的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包括小红书、抖音、快手等,都能发挥以上的作用[3]。以抖音为例,一个专门制作紫砂壶的账号下有近40万的粉丝,其中一条制作紫砂壶的视频达到了100万的点赞量,其播放量可想而知。而一个教人煮茶的账号,更是有73万粉丝,几乎每天都更新和茶有关的视频,包括冲泡技艺、识茶鉴茶、茶器分享、茶饮茶食和茶与生活等内容,这种文化的传播从某种角度而言更受年轻人的青睐。尤其随着《梦华录》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中的茶文化深感兴趣,很多新媒体平台账号则凭借着这股热度,大力宣扬我国的饮茶文化,更是对其中的著名场面“斗茶”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引来大量的受众反馈。这对传播茶文化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第二,新媒体具备极强的交互性,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在同一个视频下分享自己的见解。很多账号下的评论都沸沸扬扬地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或者在一些虚心求教的视频下面热心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又或是因为其他人的评论对自己有帮助而发自内心地对他进行感谢。这样的互动会让人们逐渐了解自己曾经不熟悉的领域,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孟子曾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会让人得到更多的快乐,也会让自己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抖音上一些和茶文化相关的视频中,就有很多人分享自己在以往煮茶的过程中获取的经验以及一些诀窍。当人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不吝啬分享时,那么他们学习和这件事物相关的知识时,也会有无穷的动力。由此可见,这种新媒体平台上积极的互动也会加快茶文化的发展[4]。

第三,新媒体平台有足够强的包容性。人们就可以多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平台推送的不喜欢的内容则可以点击“不感兴趣”减少推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将这个包容性置换到茶文化中,可细化为喜欢收集茶盏的人可以去看一些和制作茶盏相关的帖子和视频,喜欢茶点的可以去观摩制作茶点的视频,喜欢研究茶道的可以关注茶道的相关内容,喜欢喝茶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茶商。新媒体的便利在于它不仅仅有短视频平台,还有网络购物平台,只要切换选项就可以跳到你想要去的界面,在搜索栏输入想要的茶叶就会出现相关内容[5]。甚至有的茶农不仅做短视频还做电商,短视频主要以自家茶园的茶叶采摘和制作为主,然后附上该茶叶的成品链接,方便受众进行采购。

6 茶文化在媒体时代的传播途径

6.1 利用微信以及微博平台

曾几何时,“微商”一词刷爆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流通的途径,微信有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茶文化的能力。因此,想要传播茶文化,可以建立一个和茶相关的公众号,发表和品茶礼仪、茶叶知识、茶艺生活的视频和文章或售卖茶叶,让更多人看到、了解茶,进而在他们的朋友圈中广为流传,让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入地熟知茶文化。微博可以通过感兴趣的话题推送让用户看到和茶文化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就会进行转发,转发的人越多看到的人就会越多,渐渐地就会有更多的流量来达成传播茶文化的目的。

6.2 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

现阶段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吸纳了直播形式,并处于一种发展成熟的阶段,短视频的应用已经在上述内容中呈现。直播则是一种实时传播茶文化的平台,在售卖茶具时,可以向直播间的观众科普茶具的制作过程,让观众明白茶具的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展示茶道的全过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茶道的魅力极其中蕴含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哲理;在售卖茶叶时,可以向观众讲述茶叶的渊源以及种茶时的注意事项,进而让观众明白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培育出高品质的茶叶[6]。这种实时传播茶文化的形式能够让受众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茶文化在生活中的密不可分,还能引起他们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兴趣。

6.3 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联名

新时代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联名出现在大众视野。比如文具和故宫博物院的联名,比如影视和汉服的联名,再比如地方和食品的联名,茶文化和其他文化联合传播更有助于人们注意到茶文化。换而言之,很多人对茶文化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得没有那么深刻,导致自己接受起来有一些困难,但是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联合传播,就会大幅度降低茶文化的传播难度,让茶文化传播起来更为便利[7]。像前文提到的影视联名,如果将茶文化和当前阶段大热的影视内容相结合,借着影视剧的热度,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和频率就会大大增加。而通过茶文化进行影视的联名,在加大茶文化传播力度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影视剧集增添文化底蕴,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策略。

7 结语

茶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对每一个国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想要将传统的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还要根据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不改变茶文化精神内核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文化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拓展茶文化的内容,让茶文化在传播的同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茶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文化
《茶叶通讯》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谁远谁近?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