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2023-10-25魏双双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艺术大学生

魏双双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来自学业上的压力,也来自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更来自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对艺术领域认知的不足。高校艺术教育不单单为大学生提供审美、熏陶、价值引导、技能训练等文化产品,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心理健康疏导的途径和方法,这需要得到重视。

一、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态度消极、情绪低落、抑郁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社交。艺术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审美愉悦层面,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创作者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基于此,越来越多高校把开设艺术类课程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

思维方式是个体运用思维实现创造性行为和创造力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和意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作用。思维方式和态度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会让人们拥有更多美好前景和获得更多心理优势[1]。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变化,会影响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独特且深刻的思想和理念,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成熟、稳定的思想观点及判断标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和人之间关系,并对未来美好生活进行长远规划。

(二)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压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复杂,由于大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普遍缺乏全面看待及丰富思考的能力,便会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若不能及时进行舒缓,极易产生不良后果,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艺术类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体现在自身拥有健全的人格,也体现在面对各种不良情绪时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学生接受着各种文化、艺术以及科技产品等方面知识与信息,在这些知识与信息之中需要去寻找最适合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艺术教育和大量文化艺术知识,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

(三)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人格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可以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情绪情感、思维方式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格的发展可以使大学生得到健全的人格特质,也能为大学生未来工作或学业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2]。高校艺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联系紧密的学科,这种结合使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大学生从人生层面和现实行动上做出相应判断和决策,在生活及工作中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建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环境

从学生的自身心理发展规律上来说,学生们往往会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关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事件,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大学生。在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师生、生生之间更频繁地交流互动,学生们在创作和交流时更容易受到艺术的启发和感染,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和水平。

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所讲授的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引导大学生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五)增强凝聚力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很多压力和困难,从一定程度上讲,可以通过高校艺术类课程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帮助自己摆脱这些压力和困难。在教育中,艺术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无论在高校艺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艺术活动中,渗透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师生关系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增加对艺术方面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们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增加心理承受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高校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知,高校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们积极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压力、健全人格、建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环境、增强凝聚力。为进一步增强上述作用,本文提出下列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为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教师可对艺术教育重要作用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价值。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使其能够理解、感知艺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融入艺术教育活动,达到陶冶情操,提高艺术能力。

高校教师应该做到借助艺术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教师只需要借助艺术教育,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并引导学生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艺术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艺术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人生方向标,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更准确统筹规划。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教师则需要将艺术教育进行细分,例如音乐、舞蹈、绘画、歌曲等,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进行钻研,增强其专业能力,为发挥出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教师可在完成本专业教学后教授其他细分艺术专业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为完整地认识艺术、理解艺术。

总体而言,虽然对于艺术、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相等的,均需要教师进行发散式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全貌,以此启迪学生的创造力,并在艺术的熏陶下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二)建立艺术教育的实施体系

在真正提高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摆正艺术教育的位置后,便需要建立艺术教育的实施体系,合理设置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出艺术教育的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具备科学性与严谨性,根据相关部门颁发的文件,高校艺术课程设置目标为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素养的多层次发展。为实现此目标,高校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进行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3]。

一是将艺术教育课程整体分为选修与必修两部分,将基础理论或基础美学教育加入必修课程中,例如《艺术概论》《美学原理》等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选修其他专业课程,例如歌唱、舞蹈、绘画等,以此培养学生特长,增加学生舒缓心理压力的渠道。

二是设置具体类别,尽可能将当前所有艺术门类包含其中,并丰富每个艺术门类的教学层次,从基本理论、艺术技巧、欣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设置。并丰富教学形式,以此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工科院校便可将科学原理与艺术进行融合,开设融合学科。若高校综合性较强,便可从突出自身文化底蕴入手设置艺术课程。

三是开设创作类型课程,例如摄影、书法、编剧、歌词写作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判断力与观察力的目的,当学生遇到人生岔路口时,便可进行综合考量,完成正确判断。

四是将课程进行分层。教师可将艺术课程分为两种不同的阶段,对于大一、大二的新生,开展艺术启蒙教育,使其对艺术有更为广泛的了解。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准,选择相关课程,并开展相关活动,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4]。

(三)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普及型教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师应当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自身职责,借助艺术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其负面情绪。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艺术需求,将重心放在艺术教学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艺术类知识也在革新,每届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知识层次,增强教学效果。为最大限度发挥出艺术教育的作用,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提高校园艺术活动组织能力,在活动中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以此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发挥出艺术教育的作用。

(四)组织丰富美术教育活动

为具体论述如何利用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调节其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本文以美术教育活动为例,从作品欣赏、户外采风以及创作引导三个角度,分析如何利用艺术教育来健全大学生人格。

作品欣赏方面。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展现出作者思想情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还能对作品创作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折射。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社会的客观运行规律更为了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不但能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学习压力,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可选择红色美术作品,此类作品旗帜较为鲜明、内涵较为深刻,有着极为浓重的家国情怀。组织学生欣赏红色美术作品能够使得学生直观感受到先辈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理解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如今成就的不易,与先辈所承受的压力相比,自身所承受的压力不值一提,且教师还能利用红色美术作品在艺术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5]。例如,徐悲鸿大师于1940 年创作的《愚公移山》,徐悲鸿以愚公移山作为题材,以此表达我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此作品不但能够体现出徐悲鸿的爱国情怀,还能折射出我国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借助此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先辈的不易,使其意识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不应当被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打倒。通过此种美术作品的隐性熏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作品背后的内涵,不但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规律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还能显著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坚韧不拔、不惧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此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户外采风是美术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利用此类活动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恢复其所消耗的精力。在地点方面,教师可设置为自然环境中,例如深山中的村落、海中的小岛等。由于学生们在接受其他课程教育中所处的环境多为室内,长时间静坐于此,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必然较大。因此,将美术采风的地点设置在自然环境较为美好的区域,学生们在采风过程中便能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缓解内心积攒的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在采风时间方面,由于户外采风所需时间较长,平时课程较为紧张时不宜开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课程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可将户外采风活动安排在期末的考试周中,此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心理压力较大,难以舒缓。美术教师可借此机会安排户外采风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与学习压力。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户外采风的机会组织学生们开展趣味活动,并将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深山环境中进行采风时,可组织学生们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分别说出深山中有什么,若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答出,便需要以上一位学生所说的物体为主题进行绘画。此类趣味活动能够进一步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其负面情绪。

在创作引导方面。绘画创作是美术教育中的关键部分,所有理论学习均要落实于绘画创作中。教师可利用此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绘画创作的主题设定为当前社会的热点突出问题,并要求学生的画作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例如教师可将建党百年作为主题,要求学生们以国画、油画、水彩等形式进行创作。这样,能够在磨炼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更为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这便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小事形成较为严重的精神内耗。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们积极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压力、健全人格、建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环境、增强凝聚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建立合理的艺术教育实施体系,组织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艺术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纸的艺术
大学生之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