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3-10-25韩玉珠肖慧英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心理学人格

韩玉珠 肖慧英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积极、良性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待各类事情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中,能够让学生们在社会上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压力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乐观地面对问题与挫折,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相对优越,他们遭受的挫折比较少,而且部分高校对于心理教育、挫折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学生的抗压力抗挫力比较差,如何采用有效方法与策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需要加强重视与研究的内容[1]。

一、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大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在较大压力下,许多人会产生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甚至受到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的影响而发生恶性事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虽然各大高校实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效果不理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才能为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高校的应尽之义。

(二)是社会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高度要求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刚刚步入社会,通过社会互动转变自身角色,并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快速融入社会环境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表现。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多种环境,年龄越高,经历越多,社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通常来讲,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对于社会也有了前期认识,掌握了基本技能,了解了社会规范,也形成了自身价值观,对于步入社会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有了一个基础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若大学生对于社会角色的认知产生错误,无法进行准确定位,不能及时转化自身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出现脱离社会甚至被社会排斥的现象,所以应注重对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才能[2]。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内容

(一)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快速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发挥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融入社会能力和贡献社会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学习各项知识、掌握多种技能的基础能力,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储备社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通过自我规划与监督完成学习计划;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大学进入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可以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实现价值的有效转化。若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差,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效果,则会影响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满意度。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效能的基础能力。

(二)融入社会能力和贡献社会能力

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较为明显,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了解得不多,在进入社会后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看不惯许多现象,例如其他人的处事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者对待自身的态度等,对很多事情都感到不舒服,容易产生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则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比较差,其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面对挫折时的承受能力有着较大关系;贡献社会的能力则是体现在学生进入社会后自身价值的贡献情况,只有对社会、对企业、对家庭、对自身都有较大贡献的人才能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强,若在进入社会后上进心不强,没有制定明确目标,无法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那么其贡献社会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3]。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积极心理学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1.积极适应是一种人对社会环境的健康适应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环境适应方式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的适应表现为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打消自身的积极念头,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努力,无法在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适应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主动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从而实现与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保持同一步调,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将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有利于今后的健康发展。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变化,也可以通过努力抗争而达成另一发展目标。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则需要他们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可以在各种社会结构、社会环境下快速适应,有效应对生活变化。

2.积极人格是人快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格是人在行为上内部倾向的一种表现,通过兴趣、情绪、价值观等心理状态进行展示,拥有健康的人格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这是大学生达到社会适应的基础与前提。大学生的人格对其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他们适应社会、感受社会和应对社会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具有积极人格、健康人格、完善和谐的人格的学生才能快速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展示自身价值。积极心理学认为,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被激发和强化,与他们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有关,持续对这两方面能力进行激发,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则可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他们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人格,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念更新,实现积极心理学理念思想的充分运用,科学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确保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积极人格特质,提高他们自信心和自尊、自强意识,可以在社会中进行自我调节,有效应对各种挫折与困难[4]。

3.优秀品质和积极压力应对策略是社会适应的保障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从人原本的、潜在的力量和美德出发,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解读,可以激发人的良好品质,挖掘人的积极力量,使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身潜能,并通过自身能力去获得美好生活。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提升中,丰富了教育方法和途径,可采用挖掘大学生积极潜能和塑造积极潜力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形成有效应对各种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的方法策略,使他们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便于后续工作与生活。大学生若能够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则具有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勇于面对各类挑战,自如应付各类困难,还能获得多方面的关注与帮助。因此,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资源,使他们形成积极压力应对策略,确保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为各类问题和困难的妥善处理提供保障。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思考

1.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强化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若拥有积极的人格品质则能够保持乐观、进取、执着、奉献等态度,具有正向和主动特点,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则需正确认识到积极人格品质对大学生今后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影响,可以在了解大学生固有品质、能力和潜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自身的积极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充分展示自身的积极力量,有效应对各类问题。以往采用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消极特征,许多教育工作者没有摆正学生的位置,在教育中只看到了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和困境的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力量的激发。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发现大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运用鼓励、激励的言语和欣赏的眼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大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培养学生积极品质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信,可以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消除被动消极的情绪,从而快速适应社会环境[5]。

2.注重积极归因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认知与评价

人们对待不同问题时,对于问题发生原因的解释方式也存在差异,一种是悲观的归因方式,容易让人们产生消极情绪和负面价值观念,另一种是乐观的归因方式,可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与态度。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压力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有些学生的想法较为消极,对待各类问题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做不到,无法改变当前现状,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这种消极的认知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使大学生无法在遇到问题时保持积极心态,从而限制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时,应加强积极归因教育,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积极认识各类问题、积极评价压力事件,使他们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拥有积极体验,获得积极反馈,在今后遇到各类问题时都能够运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分析与处理,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实现有效对抗压力和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构建积极应对模式,持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方法研究可以发现,普遍都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采用消极处理方式的相对较少,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待困难和压力的态度比较消极,不愿意正面应对,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或者通过不良行为进行发泄,有些学生还会出现极端行为。要想让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可在教育阶段运用情境训练的方式来调节他们的心态,使他们可以采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解决和处理各类问题。例如,对于学习上的压力或者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可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和运用多种沟通技巧的方法,从多方面入手来消除压力来源。学生也可以进行放松练习和自我调节,端正自身心态,改善面对各种问题时的焦虑状态,缓解面对各类问题时的不适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压力应对行为模式。

在培养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和模式构建能力时,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教育训练中充分体现出来,使大学生可以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事件,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产生积极的压力反应。还要做好大学生压力认知指导,使他们拥有积极的压力体验,形成积极的压力行为,从而实现积极压力系统的良好构建,可以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健康心理状态[6]。

综上所述,大学生们的积极态度可以改变他们面对各种事物的想法,能够运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在社会压力下,学生面临的挫折与困难比较多,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与提升,开辟了新视野,可以充分挖掘和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与评价,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的积极应对模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心理学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