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困境及就业对策研究
2023-10-25陈洁琼
陈洁琼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随着社会的变化,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存在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生理和心理行为表现为“无目标”,甚至出现自残轻生等极端情况。大学生极易发生心理问题,且发生概率居高不下,在15%~65%之间。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思想和理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尤其是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00 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呈现趋势等,更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相关文献一般调查和关注的重点在本科院校,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但因学业预期低、自我评价低、校园满意度低、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会导致自卑、焦虑、迷茫等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
社会心理学家唐纳德提出职业发展学说,把职业的影响贯穿于人的整个发展进程,并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15 ~24 岁是人生生涯的探索期,据调查,有50%的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这与他们的兴趣、需要、能力有关。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波动,这也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主要体现在既有理想,也有对理想能否实现的担忧;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对被雇主排斥的恐惧;害怕自己的选择错误会导致终生的后悔;对自己今后的事业生涯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烦躁、沮丧、失眠、反应迟钝、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问题,从而影响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
(二)烦躁心理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烦躁心理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心理紧张、自我失控、无所适从。有些同学四处奔波,期望早日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却对就业情况缺乏冷静观察,对自己找工作没有理性思考,往往事倍功半。结果是一些学生盲目去竞争,贸然去做创业,当他们发现现实和他们所想的不同或者发现更好的工作岗位时,就会懊恼、后悔,极端时会单方面撕毁劳动合同,造成很多麻烦和心理负担。
(三)消沉心理
高职院校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而变得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放弃了所有的工作机会,听天由命,对周围的环境也不闻不问,与世隔绝,对他来说所有事情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受到损害。
(四)怯懦心理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这一心理主要体现在对自身价值的低估,以及对自身优势及缺点认识不足。其具体表现是一些大学生因为找工作受到挫折,自信心大打折扣,自尊受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完全否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和负罪感,使自己变得羞愧难当;或者是在面试时紧张、不安、手忙脚乱、脸红、语无伦次、吞吞吐吐,事先准备好的面试出现差错。
(五)依赖心理
高职学生对工作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依赖父母、教师、社会。有些大学生不找工作,只能靠着父母、亲戚朋友到处跑、托关系,希望学校能帮他们解决工作,甚至有些怀念以前的包分配制度。当学生发现工作不如意时便焦躁不安,埋怨家长和学校。与此同时,也有不愿意外出工作的乡土心理,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也有人早早踏上了“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了与另一方坚守在一起。其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就业视野,限制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从而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导致失去了自主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六)从众心理
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精确,对自己的个人特点不重视,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强。盲目地跟随传媒宣传的热门职业;为了金钱、面子、地位,而放弃自己的择业标准,忘记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岗位,随波逐流。其结果是,一些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充分发挥,失去了就业机会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原因探析
(一)学业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差异,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意识,如果不这样做,不仅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会使高职教育失去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但现实却是,自从进入职业学院以来,由于高考失利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创伤,加之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习环境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相差甚远,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落差,让学生对现实的失望多于对将来的期待。由于受挫折的影响,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很难在短期内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适应,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表明,大部分的高职生在高中阶段都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大都以为只要能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就够了,并不能真正理解刻苦学习的意义。更不能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实习环境来提高自己,从而使自己在教室以外的地方感到不知所措。
(二)因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和谐而导致心理压力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和谐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他们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独自面对新生活,以及与同学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对待人际关系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对新生活的信心不足,会导致焦虑,阻碍人际交往的拓展,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会对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
(三)就业压力下心理压力
目前,社会上关于就业形势的报道铺天盖地,加上自身的自卑感,使高职学生在找工作时难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不够全面,无法对社会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更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下基层去历练,虽然有完成自己理想的远大抱负,但他没有那种从基层做起、专注于工作的精神。
(四)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有两种,一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低自尊;二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融洽而导致的人际关系失调或人格失调。
三、基于心理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一)社会层面
1.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可以有效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为此,应加强对新型媒介手段的应用,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创造就业环境。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就业市场的两端信息进行整合,使就业意愿、就业方向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为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制定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建立职业技术实训平台,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认同。此外,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完善与劳动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待遇、单方解约等进行限制,并促使他们在招聘过程中消除过度需求,对待候选人要一视同仁[3]。要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能力的歧视,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其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2.强化网上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环境下,不同价值观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有较大的影响。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防止学生因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点冲击主流职业观和道德观。此外各类网站、宣传平台等要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且有关消极负面的思想言论应及时封杀。新闻媒介平台在推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既要大力弘扬大学生的服务人民、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等优秀品质,更要批判错误、不良的就业言论。同时,新媒介平台要切实保障使用者的隐私权和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安全和信息泄漏的处理。
(二)学校层面
1.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心理干预作用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其就业心理的教育与辅导,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以促进其就业与职业发展。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课程,强化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要在高校团委的指导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此外,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相应地,学校要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实现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全面认识,以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需要,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
2.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能性、层次性决定了校企合作对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协作,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持久的保障。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在工作中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使高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三方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有效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缓解大学生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理解自己、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以辅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常常不知道何去何从,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他们的择业心态,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强调个人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发展需要,制订具有个性特点的合理的就业计划。包括职业性质、职业前景、就业难易等,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了解其特长和兴趣,帮助其进行择业选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学生层面
1.加强自身发展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自卑感,其主观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客观上是由于自身能力发展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德才兼备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专业问题,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获得提拔与重用。最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实践是高职学生的特长,尤其是计划实施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发挥[4]。
2.合理定位成就事业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明确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这一观念。跟风是因为盲目和自卑造成的。如果高职学生排除盲目和自卑,深入分析自身特点,根据家庭条件、兴趣爱好、能力范围等,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定位,并将自身与相关工作和岗位进行比较,最终会取得一定成就。如果是在就业季,学生还会被从众的心态所困扰,所以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
(四)家庭层面
为大学生解除心理压力,父母义不容辞。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父母对孩子在服务行业工作,往往表现出消极看法。父母把服务行业岗位看成是初中、高中、中专毕业生的岗位,自己的孩子读了几年大学后,就应当在政府和企业部门做行政或技术工作,不能做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工作,虽然学校为改变大学生的择业理念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传统的父母就业观念下,依然显得软弱无力,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原因,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辅导、教育工作,强化与辅导员、党团等部门的配合,必将有助于完善高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就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