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3-10-25黄欣卉
黄欣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高职院校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良性互动关系,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学融合的等方面的建设要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服务业的适应匹配能力,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高质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地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助推作用,应从政府、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创新策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以实现高职专业建设紧跟区域产业发展,盘活校企两者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贯彻落实[1]。
一、政府层面:做好顶层导向设计,完善保障体系建设
(一)政策制度支持
制定并组织实施高职教育法律法规,是政府宏观管理高职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规范与管理高职教育活动最强有力的手段。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涉及高职教育领域的法规,但地方政府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继续做好深入细致的顶层导向设计,完善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通过立法来调整高职教育的对外关系和对内关系十分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完备的高职教育法规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依法治教秩序。因此,制定地方性高职教育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引导是为了推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财政支持是政府对高职教育进行干预的有力手段。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有利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关政策要统一规定高职院校和社会双方合作的责任与权利。高职院校助推现代服务业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涉及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高职院校只有以“大开放”“大合作”观念来看待区域服务才能适应新形势。在开展助推现代服务业活动过程中,既要兼顾校内需要,又要兼顾经济发展等外部需要,除了要调动区域服务的积极性外,还要协调和处理外部关系,确保高职院校助推现代服务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储备支持
人才储备支持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以提高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是地方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服务的核心。其次,在课程建设上需要突出应用性,针对地方经济特点和现代服务业具体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出真正适应区域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增强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再次,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素养锻炼,迎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最后,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评估制度,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科学研究队伍需要与自然科学研究队伍联合起来,共同探讨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展方向、管理、科技等全方位的问题。
(三)智慧信息化建设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急需高素质人才与高附加值产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促进地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助推现代服务业活动的外在推动力,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对外联系不够的问题,未能形成自身特有的优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所在地区高职院校建设一个信息化、服务化的平台,畅通校内外信息交流,构建以高职院校为基点的社会服务网络。社会服务网络以地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高职院校所在城市为中心,辐射县(乡)、村(社区),以信息系统、协作系统、调节系统等组成了社会服务网的基础架构,建立了地区职业技术学院间的区域化信息交换平台,保证了本地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高职院校也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宗旨,积极参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着力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例如,建立科技成果项目信息库,对校内外高新科技成果进行收集、分类、立档,特别要收集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需求及技术开发信息,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服务网络,疏通高职院校市场需求信息渠道,有利于高职院校助推现代服务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2]。
二、学校层面:转变人才培养意识,深化社会服务内涵
(一)人才培养质量升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将区域相关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开展:一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以“三段式”为基本框架,分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第一学期主要是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至第五学期重点则是职业技能的强化与提高。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考核、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三个部分。同时,还应制定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考核评估,确保项目顺利执行。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各个培训目标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课程安排,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实训活动使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及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三是建立具有鲜明地方区域特征的“校中企”实训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具有突出学科特点的学科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
(二)科研技术服务创新
首先,高职院校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灵活开展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出由科研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师生共同参与的企业实践项目,全面提升科研实力,通过项目带动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其次,高职院校可以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打造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科研技术创新也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应对工作人员和仪器进行严格监督。最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实训员队伍,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实验教学更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三)产学研合作的支持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负责技术的研发、转移、技术咨询。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是依托于职业教育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突出了对社会经济建设的贡献,旨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推动企业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要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大经费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推进。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高职院校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结合为理念,在有关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专业群建设问题,把传统制造业等相关专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兼具生产创造能力和管理服务技能。通过这一形式将地方各高职院校连接起来,努力促进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实验平台和科研项目上的支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切可以直接惠及学生,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群,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建立现代服务业基地与园区,为高职教育提供新平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又要在现代服务业中设立新的专业或方向,更要抓住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与行业企业共同成立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开展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一系列与合同公司、工作群体相衔接的实训中心,吸纳专职师资参与公司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第一线顶岗实习;为校内师生“传、帮、带”提供良好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加强校企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职工继续教育和产学研课堂为企业提供实践实训服务,在理论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等领域,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作用,引导和服务企业转型升级[3]。
三、社会层面:加强校企沟通合作,建设和谐营商环境
(一)同行沟通合作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发展历史和特色优势的差异,难以凭一己之力在社会服务领域成为“全能选手”。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人才荟萃、学科专业齐全、信息密集等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力。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比较优势,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本地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需要,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地方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共建“企业研发中心”或组建“校中企”等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组建以校为基地的科研队伍,在校内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立长效联动机制集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与资源优势,为当地的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保证,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企业开办大学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以及人才流动频繁等原因。高职院校、企业与企业间联合办学或共同开展科研开发、共同发展,能够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在各个主体间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拓展社会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事实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协作关系,要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将互利双赢作为前提。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各地资源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加强品牌培育
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新机遇与数字化发展密切相关,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字化技术为此过程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很多传统产业已经开始向信息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数字科技、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一些新业态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数字信息技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中使用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事实上,数字化技术已经能够对传统服务行业进行改造,使其更加智能化。在这种情况之下,高职院校更需要重新思考传统服务行业向什么方向去创新。企业可以通过数字信息化加强品牌培育,从产业角度来看,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采用数字化计算平台等云服务系统,均能使服务业自身的服务范围、企业数量和功能得到极大拓展。企业品牌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方支持的行动,从实践来看,市场洞察、数据支持、品牌宣推以及传播效果需要依托庞大的服务体系,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有利于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协助企业制定精准营销方案。
(三)内外资金支持
地方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奖励等经济方式,帮助高职教育扩大规模,指导高职院校服务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当然,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并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政府也可在科研经费和税收等方面制定鼓励高职院校主动为地方服务的政策,吸引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进行投资,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间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以及产学研经费方面的投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在设立科研基金重点扶持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对地方经济建设项目的服务的同时,更要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科技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并适当加大政府横向科研经费的投入,反向促使高职院校寻求企业合作伙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作用,在于激发学校各利益相关者的兴趣,使其成为推动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