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白马窑出土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初探

2023-10-24章新乐

新楚文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广东

【摘要】广东明清时期陶瓷工场数量众多,生产面貌繁荣,但是进行过考古勘探或发掘的窑址较少,刊布过资料的更少。这一时期,惠东白马窑陶瓷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窑炉类型多样,生产面貌复杂,常见有福、禄、寿、清、公正等文字和商号款识,匣钵、垫饼、垫柱等窑具多见。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是明代广东地区著名的外销瓷窑场之一。而近年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惠东县博物馆在白马窑址发掘出了大量的新的考古资料,丰富了惠州地区明清时期陶瓷的资料。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东江流域成为其中的重要节点区域,也是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其中惠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就是惠东县白马窑遗址,它是明清时期外销瓷的又一个高峰。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白马窑有出口到东南亚乃至欧洲国家,这说明惠州自古就存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传统。本文主要是依据惠东东江流域及其水网相近地区发现的明清时期惠东白马窑,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就东江与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探析,试图证明惠东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关键词】广东;白马窑;瓷器;海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K8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4-0012-04

一、广东白马窑考古发现和分布

在明清时期,广东惠东县白马窑瓷生产面貌繁荣,分布众多陶瓷工场,主要在惠东县白盆珠镇,生产数量较多,但是生产的种类比较单一。目前,通过考古调查和正式发掘的窑址日渐增多,考古资料也越来越多,对于白马窑的分布、产品种类、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与工艺水平等也日渐清晰。而根据惠东县和周边城市的综合研究,白马窑瓷器大约分布于惠东县、惠阳区、大亚湾区、东莞市、深圳市和广州市,并且传播甚广,乃至远销海外。广东明清时期陶瓷素来与海外交易频繁,白马窑瓷器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销往海外。

白马窑址位于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小组,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目前仍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及各类瓷片,以及少量的窑壁。其生产的仿龙泉窑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又以碗居多,胎体较为厚重,造型规整,釉色淡青、深绿、酱釉等;纹饰大部分刻画菊瓣纹,有些碗心还刻画有“清”“福”等字样,器底露胎、粗糙。

白马窑的窑炉结构相对完整,出土遗物数量较大,特色明显,反映出本地区明清时期青瓷烧造的相关情况,有助于了解本地区明代瓷器烧造工艺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完善广东仿龙泉窑的谱系类型有重要意义。三官坑窑址出土遗物不仅具有仿浙江龙泉窑的共性,也不乏广东青瓷的本地特色,同时也受到福建等地的影响,更有可能脱离仿龙泉的烧造工艺,成为惠东地区的独立窑口。该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珠江流域以及福建地区在明清时期的瓷器烧造工艺流变与人群扩散等问题。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地还有大量的古窑,可见当时这里的制瓷业相当发达。

二、广东白马窑瓷器的特点

广彩、广均、青瓷和青花瓷是广东明清时期主要陶瓷品种。多数为二次烧制,其颜料、素坯和制作工匠均来自景德镇,生产的青瓷主要用于外销。广彩即广州织金彩瓷,其创烧约在清初,生产延续至当代。《中国陶瓷史》记载:“广东广窑,模仿洋瓷,甚绚彩华丽,乾隆唐窑。曾仿之,又尝于景德镇,贩瓷至粤,重加绘画,工细殊绝,以销售外洋。”即广东地区所称之的河南彩或广彩。

白马窑产品以仿龙泉青瓷器为主,产品胎质坚硬细密,烧结良好;釉玻化极好,开细小冰裂;青釉为主,呈色多样,有青绿、青灰、青黄、天青、灰黄、酱褐、墨绿等;胎釉结合紧密;除素面外,另见刻画菊瓣纹、莲瓣纹、水波纹、如意纹、麒麟过海纹等;器物内底常见“福”“清”“寿”“溪”“公正”“正”“禄”“寿”“通”等款识。

广东青瓷生产历史非常悠久,制作工艺一般,但是窑厂多,产量高。有记载广东明清陶瓷生产主要用于日常用品,工艺美术品和日常用品等比较少,主要特点是规模大、用量高、生产多。“遍给百越”的高要白土窑,其制品既“模型古朴,人惮改良,家有其物,往往经百余年或数十年而不一易者”,又“质坚色黑,状如生铁,贮油载水,久而不渗”,因此主要用于民用生活用品为主。

目前,考古发掘的广东明清时期窑址有百余处,主要分布于佛山、河源、梅州、茂名、湛江、潮州和惠州。其中,潮州明清时期的窑址最多,而佛山、阳江、惠州、茂名、梅州次之,湛江、河源、汕头、揭阳、中山、肇庆等主要是零星分布。广东明清时期,潮州窑场数量最多最密集,在广东省名列前茅。其次,惠州的白马窑、佛山的奇石窑、高州的高州窑等,分布亦显密集。而广州和嘉应窑场发现数量较多,窑场分布以广州最为密集。明清时期,各地窑场数量相差较大,但是发展水平相对齐平,明代时期,主要以潮州窑为主,清代时期,主要以高州窑和广州窑为主,这成为明清两朝的不同趋势。

广东明清时期的窑炉种类多样,主要以龙窑和馒头窑为主,少数窑场有多种窑炉共用,如睡地窑和阶级窑;窑场生产的种类较多,生产方式多样,既有日用陶器,也有建筑陶器,同时,既有专门烧制日用陶器的集约化窑场,也有烧制大型器物的专门化窑场,也有日用和大型化兼烧的窑场。碗底常见福、禄、寿、玉等文字或商号款识,窑场的窑具主要有垫饼、垫柱、匣钵和火照等。其中,有进行过考古调查和正式发掘的窑址有惠东白马窑、博罗角洞山、东莞清溪碗窑。

广东明清时期的青瓷窑场主要有惠东白马窑、大埔余里窑和板坑窑等,代表性窯场为白马窑和余里窑,板坑窑兼烧青花。其中,白马窑青瓷产品最多,主要以碗、盘、碟、杯、豆、双耳瓶、香炉等日用器皿,尤以斜腹或直腹圈足碗、敞口或敞口折腹圈足盘为大宗。大致而言,广东惠东白马窑青瓷纹饰多饰于外壁和内底,常见纹饰有葵瓣纹、菊瓣纹、水波纹、云雷文、祥云纹、文字、花草、动物等;常见的窑炉主要以龙窑为主,在发掘过程中,少量龙窑窑头或者窑尾已经不复存在,基本使用火照;白马窑受用匣钵叠烧,也有装入匣钵单烧,叠烧方式主要是同类型的器物相互叠压重合,同样有少数盖身合烧和不同类型器物相互叠烧。叠烧时,器物和匣钵之间使用垫饼相隔,少有使用垫沙,无隔具。

三、广东白马窑与海上丝绸之路

惠东县及周边城市有着质量很高、数量巨大的瓷土资源,这一特点为陶瓷手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龙门县“八字山,其土细润,可为瓦器”;潮州的瓷土“产区以韩江流域之大埔、丰顺、潮安、饶平为主,此外惠来亦有之,而以潮安、大埔产最富”。大埔余里窑毗邻韩江干流,生产用水充足,河道运输相对便捷,是窑场选址的必备条件。而惠东白马窑同样分布于西枝江上游,作为东江第二大支流,是作为窑场选址的首要条件。

惠东县属东江流域,其境内有丰富的水网结构,通过考古学区域系统调查后,我们发现白马窑所在的地理位置是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河上游水库,白马河连接着惠东县境内的西枝江。通过调查发现,通过西枝江水路进入出海口有三条线路,一是顺流西枝江在西枝江公园处连接白花河进入亚婆角一带流入出海口;二是顺流西枝江至东江,进入广州港口;三是顺流西枝江在惠城区境内流入淡水河进入深圳沙头角出海口。

可以说惠东县“地控夷邦”,在广东东南部,属于西洋要道,是非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明代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出口点。明代时期,东西二洋是重要的贸易出口点,但是倭寇横行,导致日本方向的东洋贸易难以为继。而西洋之处,人口和国家众多,贸易繁华程度比东洋更甚。

根据考古发掘,在白马窑出土瓷器的年代为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并具有仿龙泉窑特色,而明清时期的龙泉青瓷占出土中国外销瓷器数量的首位。明弘治八年(1495),明王朝设南赣巡抚,粤东北地区流民的活动日渐频繁,为平息流民的大规模活动增设新的县治。因此,在这种人群流动的行动中,粤东北等地成为流民发展的沃土,同时也为当地开发瓷器贸易和制作瓷器水平注入动力和活力。

中外考古发现的明清时期的仿龙泉瓷器最为集中,也是数量最多的,特别是明中期时期。多年以来,在西亚和南亚地区进行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中,有明清时期的仿龙泉窑瓷器,数量也极为可观,其分布地点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部分文献中有记载关于西亚、南亚地区出现中国瓷器,如《西洋番国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明史》《岛夷志略》等。虽然,文献中对仿龙泉窑的记载不是特别清晰和详细,但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佐证,这些文献中记载的运往其他国家的瓷器,都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和仿龙泉窑瓷器。白马窑遗址中出土的青瓷大碗、青瓷盘和少量的青瓷杯,在西亚地区多有发现,西亚地区出土器物与白马窑的类型也有所相似。这无疑为白马窑瓷器的传播路线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明清时期,广东的瓷器外销和整个广东的外贸发展以及世界瓷器外贸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在中西方各国的西方殖民活动和政治局势变动下,影响着整个广东的瓷器外销贸易。而明清时期,大部分沿海口岸基本采取关闭关口,禁止通商,这一政策与西方各国的商业贸易政策相互冲突。这也反映出中国瓷器的发展状况,和广东明清时期外销瓷的运动轨迹和出口“欲望”。

广东生产的瓷器从生产到外销到某一国家,需要经历漫长的海洋航线,以及一个又一个的中转港口,这一过程是需要很多国家机器、商人团体和操作工人才得以完成的,而各国不同的商人才是联络的媒介。由于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不同,对待外销瓷器的喜好不同,资本性质不同等,导致了不同群体的相互竞争和合作,这也推动了广东明清时期瓷器外销的发展。这一时期,西方人逐渐进入中国的商业模式下,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在广东瓷器外销方面饰演主角,反观传统的中国商人以及亚洲等各国商人,则慢慢地一步步落后于西方的贸易竞争者。

白马窑是我国明代重要的外销窑场,其产品远销于东南亚乃至西亚。通过文献资料搜集,目前在西亚与南亚地区均有发现。其中南亚地区有:印度,斯里兰卡——迪迪伽马遗址、雅巴弗巴(Yapahuwa)城市遗址、尼勒韦利(The Nilaveli wreck)沉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阿富汗。西亚地区有:伊朗——列伊(Ray)遗址、基什(Kish)岛北部的Harrieh遗址、布什尔(Bushehr)北端Mafruban遺址,巴林——卡拉特巴林遗址、叙利亚、阿曼——苏哈尔(Sohar)遗址,也门——哈达拉毛(Hadramawt)舍尔迈港口遗址,红海出水品。这些文献资料说明白马窑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外销瓷产品,惠州也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

旅游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载体。惠州市海丝文化是惠州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经济转型中文化和旅游转型的重要一步,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条件和生活向往,同时提高生产生活的水平,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也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趋势,也成为重要的需求领域。如何实现白马窑融入海丝文化,并且使文化遗产开发和海丝文化相结合,已成为惠州市当前的旅游发展方向。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省考古研究所和国内外的陶瓷专家均多次对白马窑址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与香港、海南岛、东南亚等地区发现瓷器是同样的,说明白马窑瓷器除在惠州、广州、深圳、香港、西沙群岛及海南等地有发现外,还销往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处窑址群应为明代粤东沿海规模宏大的瓷器生产中心,具备进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录的可能,是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2021年5月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组正式考察白盆珠白马窑及三官坑考古挖掘项目,同年11月12日,2021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宁波举办,惠州作为联盟城市参加会议,标志着惠州市正式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四、结语

长期以来,白马窑的研究日渐增多,发掘资料也日益充实。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现,说明白马窑当年的产品曾远销海外。这些考古研究发现,大大丰富了惠州地区明清时期陶瓷的资料,也说明了惠州自古就存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传统,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参考文献:

[1]解缙.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李廷钰.海疆要录[M].咸丰六年初刻本,1960.

[3]邓抡斌.惠州府志[M].清光绪十年刊本.

[4]惠东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惠东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黄启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6]黄静.唐至清广东生产的外销陶瓷浅析[M]//中国古陶瓷学会.外销瓷器与颜色釉瓷器研究.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7]翁舒韵.明清广东瓷器外销研究(1511-1842)[D].广州:暨南大学,2002.

[8]邓宏文.试论广东明清时期的陶瓷手工业[J].文博学刊,2018(12).

[9]曾广亿.广东惠阳白马山古瓷窑调查记[J].考古,1962(08).

[10]童心.18-20世纪华瓷对中美文化交流的影响[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11]三杉隆敏.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瓷器[J].白英,译.南京博物院集刊,1982(5).

[12]赵冰.瓷波斯湾巴林国卡拉特巴林遗址出土的东亚和东南亚器[J].中国古陶瓷研究,2008(14).

作者简介:

章新乐(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考古。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广东舆情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