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翻译实践,深化翻译研究
2023-10-24许钧
许钧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3-0010-02
各位尊敬的同行,各位朋友,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首先我特别感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我参加这次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同时也见证“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
我认为“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当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文学翻译是最基本的一条路,是必经之路;第二,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和国家的战略紧密相连,关涉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重要使命。“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任务重大,一方面要深化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另一方面要有力促进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当下有一种趋势,研究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深入。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尤其是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要特别关注中国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齐鲁文化”指向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传统,一个是创新,所以我们对齐鲁文化的研究,对齐鲁文化“走出去”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次论坛主题明确: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研究。这个题目大家一看就知道它有指向性,它非常的聚焦。在我看来,有四点值得关注:
第一,没有一定规模的,或者没有扎实的文学翻译作为基础,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传播。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一定要有一定规模的翻译,没有这样的翻译,根本谈不上传播。刚才周领顺教授在贺词中也讲到:翻译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研究要关注丰富、复杂和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实践,我们的研究要关注文本,关注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第二,没有对文学翻译历史的把握,难以建立动态的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观。我们讨论文学的译介和文学的传播,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我们应该对齐鲁文化,或者山东文学的对外译介的历史进程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有了这些研究之后,我觉得还应该有参照性的研究,要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中去把握山东文学与文化的特质及其传播的发展状况,建立起一种动态的译介和传播的历史观,对文学翻译、文化传播的基本立场、心理、方法、价值等各个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第三,如果没有对翻译生成全过程的研究,就难以把握文学翻译的基本规律。我们以前关注的只是文本到文本的一个转换,这当然是必要的,也很重要。但是文学翻译的全过程,不仅仅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转换,它还包括“生”与“成”。文学翻译首先要“生”,是原文生命的再生,这是第一步。但还要“成”,要成长,要传播,要发挥影响力。我们要对翻译的整个生成过程和机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其中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四,如果没有对文学翻译的核心要素,也就是翻译主体的深入研究,就不能触及文学翻译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翻译生成机制和整个生成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翻译的主体,也就是译者。对于译者行为的研究,应该说是抓住了根本。这次论坛把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多维的研究和探讨,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启迪性。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翻译的历史就是中外思想的交流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在这之中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就是译者。在我们以后的研究中,我希望学界能特别关注我上面提到的四点,一要继续加大中国文学外译的力度,关注翻译实践,关注翻译文本;二要加强翻译史的研究;三要对翻译的机制、翻译生成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最后要对翻译的主体进行研究。这四个方面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再一次祝贺“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谢谢!
(责任编辑: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