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研究
2023-10-24李伟陈文静
李伟 陈文静
摘要:在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焕然一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时期,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等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体育小镇可以为体育产业发展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及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挑战,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两者共同发展的路径。本文以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现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探讨了两者的融合发展策略,期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及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安宁市;体育小镇;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2J1287)。
体育小镇建设起源于18世纪末,勃朗峰上的沙木尼小镇属于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小镇,其在当时已经取得可喜成就[1]。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认可体育小镇这一建设模式,主要是因为体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促進城市建设。我国体育小镇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体育小镇中的城镇并不局限于传统地域管辖范围内的城镇规划理念,更加侧重于体育产业链或者体育产业区的意义。体育小镇不仅要包含独特的体育文化内涵,还应当把具有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其将多种功能(运动休闲、体育技能培养、健康旅游等)融合在一起[2]。作为一种全民健康与体育产业的重要发展平台,体育小镇具有新型现代化、特色化、科技化和互联网化的特点。在建设体育小镇的过程需要专业人才等资源的支撑,小镇所处区域内的高校体育学科既可以为体育小镇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也可以伴随体育小镇建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1. 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现状
1.1 安宁市的地形地貌及人文环境
安宁市属于云南省直辖县级市,位于昆明市西南32km处,总面积1301.81平方千米。安宁市有常住人口48万人,区域内有9个街道办事处、63个村民委员会以及3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安宁市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螳川宝地,连然金方”的美誉。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来看,安宁市地理位置优越,并且交通发达,属于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并经畹町直接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从古至今,从自然到人文,安宁市都留下了美好的人文会议和历史景观。
1.2 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历程
2015年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全国各个地区逐渐开始应用新型乡村发展模式。截至2017年初,我国完成247个规划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并且还有100多个特色小镇处于建设状态,覆盖冰雪、自行车、马拉松和登山等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产业。早在2006年,安宁市太平新城就已提出“奥林匹克体育小镇”的规划定位,温泉片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网球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2018年中国最高级别的红土网球赛事--ATP国际男子挑战赛和WTA系列赛在安宁温泉小镇举行,温泉小镇将体育、康养和旅游融为一体,朝着温泉国际网球小镇的方向发展,规划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安宁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11%,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第二,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优势。再加上,安宁市拥有宋代古刹曹溪寺、摩崖石刻、卢汉公馆等历史人文资源,在温网球小镇带动作用下,将“体育+”作为轴,带动文化、旅游、康养和休闲综合性发展。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符合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可以有效支撑昆明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2.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2.1 融合发展机遇
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过程主要充分发挥了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也是其他项目发展打造运动和旅游结合的体育小镇的重要基础。我国不同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政府部门在规划建设体育小镇时,应当结合具体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模式[3]。比如,北方地区在打造体育小镇时,会利用冬季气候寒冷、降雪多的自然条件打造冰雪运动小镇;而南方地区与北方截然不同,但是一般具有大量的河流湖泊,因此在发展水上体育项目具有天然的优势。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如今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实际发展过程应当联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将其他产业的优势引入到体育小镇建设,还能够利用体育小镇建设反哺其他产业。作为与体育小镇建设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在融合发展过程可以实现项目共享、师资共享以及就业对接等,这也是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2.2 融合发展挑战
安宁市大力建设体育小镇的过程,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发展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首先,最为突出的便是经济方面的挑战,因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专业场地以及专业技术等。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果。区域内的部分高校最初对于体育小镇建设存在怀疑的态度,领导层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产业的发展,导致高校体育学科发展不具备可靠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也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体育小镇建设的主要原因。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投身体育小镇建设,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这一过程一旦学生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学校需要承担重要责任,这一问题的存在同样不利于高校体育学科发展以及体育小镇建设[4]。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相关企业和学校合作,确保高校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实践平台,高校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利用这一机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学生在参与相关企业项目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和体育小镇建设和维护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两者融合发展过程需要面对利益均匀分配这一挑战。
3.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与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策略
3.1 注重融合发展理念的树立
安宁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科学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建设体育小镇时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政府虽然不能够直接干预经济,但是可以从宏观方面为体育小镇建设和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指明方向。首先,应当对当地特色资源以及高校体育学科所具有的资源进行盘点,之后进行整体谋划[5]。安宁市体育小镇虽然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想要充分其与高校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效果,离不开资源整合的整体谋划安排,确保所形成的融合型产品系列具有条理清晰和内容新颖的特点。之后,还应当打破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联动互动的加强[6]。体育小镇属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场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注重融合发展战略构想及行动纲领的制定,确保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可以获得新指导、新方向和新动力,另外还需要加强与健康、交通、旅游以及科技等企业部门的合作。为了实现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的共赢发展、协同发展以及互补发展,共享小镇体育产业红利,应当对两者以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思想和格局有效转变,同时还应当从单一动力模式转变为多元合力模式。
3.2 注重融合发展渠道的拓宽
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同样需要注重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强,将创新科技成果嵌入到两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为相关体育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提供促进作用[7]。基于技术加持的新技术场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新型体育产品和服务。应当将先进科技和人才智力共同投入到体育小镇建设当中,寻找体育产业和科技成果融合的契合点,确保体育小镇和高校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可以紧密衔接科技创新。为了缓解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过程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高新技术作为体育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核心,使财政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为小镇和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体育产业本身就具有明显的高复合型特点,与多种产业具有紧密联系,在拓宽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的商业渠道时,应当注重互联网传媒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各项优势进一步传播当地特色文化。
3.3 注重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
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属于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的可靠保障,在对两者融合发展机制进行创新时应当先注重相关政策及法规机制的完善[8]。安宁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为体育小镇建设和区域性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面研究如何为两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统筹规划两者融合发展路径。两者融合发展过程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提升体育小镇的法治服务水平,确保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利益相关者依法享受和维护各自权益,更好的配合融合发展工作实践。体育小镇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过程,各类人才、技术以及资本等创新要素迅速流入,外界对于两者的融合发展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增大了市场躁动风险。因此,需要对相关法治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性,严厉处罚非法竞争以及违规交易等行为,确保两者的融合发展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和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9]。加强体育小镇生态法治建设,主要是为了有效惩戒其与高校体育学科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影响生态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现象,同时还应当利用预警和监测机制对两者融合发展过程的生态危机进行有效预防。
3.4 注重两者项目及人才的融合
为了使体育小镇建设获得更多的经济动力,应当加强其与当地休闲旅游、市场观光等产业的合作,区域性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也应当增强,使高校和相关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体育建设人才,注重相关休闲体育项目课程的开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到体育小镇建设工作,同时通过体育小镇建设支持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0]。高校内具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体育行业从事经验存在明显的欠缺,会对学生体育产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导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对接市场需求。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融合发展过程,可以邀请相关体育与发展行业的专家和骨干共同参与两者的建设工作,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相关科普讲座加深对体育小镇建设的认识,掌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确保体育小镇建设可以获得充足、优质人才支撑,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高校体育学科一直以来都被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所困扰,两者融合发展过程加强相关产业合作,学生还获得更多的实习培训和就业机会。高校体育学科应当联合小镇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编制,注重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可以聘请小镇企业高管作为高校体育学科的实践教师[11]。体育小镇和高校还应当实现场地和器材共享,不仅有利于学校场地和器材配置难题的解决,还能够促进满足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小镇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高校体育学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但是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为了实现安宁市体育小镇建设和高校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应当注重融合发展理念的树立、融合发展渠道的拓宽以及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并且要对两者项目及人才的融合引起重视,确保体育小镇建设可以推动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体育小镇建设的持续优化提供专业技术以及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何轶.基于生态与经济文化共生发展的湖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114-115.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C]//.2022年东盟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出版者不详],2022:526-527.
[3]吴明华,马维平,刘明军.融合与创新:苏南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J].城市学刊,2022,43(01):44-50.
[4]吴明华,马维平,刘明军,黄丽.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旅融合策略——以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6):86-93.
[5]. 体育小镇建设热潮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C]//.2021课程教學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678-681.
[6]鲁志琴.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1.
[7]刘鲲,刘娜.乡村振兴战略下崇义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5):234-236.
[8]周衍超.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下的赣州市定南足球特色小镇建设及发展模式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0.
[9]刘洁,张志雷,朱礼金.精准扶贫视域下水浒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2):89-94.
[10]谢孟楠.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体育文化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114+122.
[11]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6):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