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2023-10-24许慧芳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慢就业工科毕业生

谢 丽,周 敏,许慧芳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越来越大,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就业挑战也越来越大。202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 万人,2013 年至2022 年,短短10 年的时间高校毕业生增加了377 万人,就业规模越来越庞大。广西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就业问题逐渐凸显。

一直以来,就业是民生之本,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广西部分高职毕业生却逆向选择了“慢就业”,这其中也包括了工科类毕业生。越来越突出的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慢就业”即部分高校毕业生离校后,没有继续深造的意向,也没有准备就业的安排,反而选择暂时居家、游学、陪伴父母、创业考察或反复准备各种职业应考的主动的不就业现象[1]。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慢就业”,都是广西高职毕业生在寻求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过程中自己的选择,这反映出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识薄弱,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部分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态度上还是在就业行为上都不够积极,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广西高职院校“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原因分析,进而寻找解决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举措。

1 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调查结果

本研究的主体形式分为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两部分。实地调研部分,课题组成员深入广西高职院校开展交流调研活动,包括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问卷调查部分,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广西各高职院校发放问卷,回收整理上千份有效问卷。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广西高职毕业生男女比例为78∶22,其中66.17%来自农村,53%的学生家境一般,45%的学生家境困难或比较困难。受调查的学生有44%认为自己专业技能水平一般,33%认为较好。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1.46%的毕业生有过职业规划但不清晰,61%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应该啃老。

问卷调查显示,近3 年的广西高职院校受调查毕业生中,有44%处于在就业状态,有40%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已加入“慢就业”队伍(图1)。

图1 目前就业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选择慢就业原因排前三的是:继续升学、“考察市场、为将来创业准备”、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图2)。

图2 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原因

导致以上结果的“慢就业”根源排前三位是:“毕业生理性就业,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对未来有所计划、“满意的工作少,竞争对手太多”。

受调查的学生中,58.85%的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19.01%的认为形势很严峻,就业很困难。受调查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就业网站获得就业信息,学生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招聘岗职位信息、求职技能、就业政策发布等服务。

有40%的学生认为,如果入学时进入企业订单班,有可能会减少慢就业现象;39%的认为一定会减少慢就业现象(图3)。有56.32%学生希望学校有企业订单班,有50.04%学生认为如果有企业订单班,其有可能会选择读订单班。

图3 关于订单班的选择情况

2 毕业生“慢就业”原因分析

2.1 “慢就业”现象与家庭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联性

从调查数据来看,有20.14%的毕业生表示,如果家庭经济良好,毕业时不急着去就业。这说明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即经济情况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经济情况良好的毕业生有家庭经济支持,从而缺少就业的紧迫感;经济情况一般或者相对较差的毕业生则面临经济压力需要保持就业状态,从而确保稳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生活。在实际走访企业实习生时,我们发现因工科类实习生实习工资较高,部分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已积攒下一定收入,他们在实习结束后期望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从而加入慢就业大军。

2.2 “慢就业”一族普遍存在消极就业心理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慢就业一族”都存在消极就业心理。有的毕业生认为从学校脱离,需要放松一段时间;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需要慢慢考虑人生道路是理性就业,或者认为自己对未来有所计划,但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就业的心理。因疫情影响,再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不断增加创历史新高,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些毕业生被迫“慢就业”。在就业形势如此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部分毕业生表示满意的工作少、工作难找、竞争对手太多、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产生消极心理,抱着“躺平”心理成为“慢就业一族”,从而消极就业。这种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环境好”的理想化工作是很少存在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如果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而盲目求高,肯定就会变成就业困难户。

2.3 大部分“慢就业”一族的就业规划不清晰

高职院校基本都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其中就包含就业规划。但是大部分工科类学生不重视这门课,没有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因此无法形成清晰的就业规划,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状态,慢慢就变成就业路上的逃兵——“慢就业一族”。

同时,很多毕业生出去实习工作后才发现无法适应职场,没办法理解企业文化,很容易因为各种问题去辞职,然后隔几个月再去找工作,这时会发现更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了。这个问题反映出很多大学生抗压能力和求职技能都比较弱,职业定位不清晰,不会搜集整合就业信息,盲目求职导致就业进度缓慢。

2.4 “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导致“慢就业”加剧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千万大关,疫情的影响也尚未结束,导致就业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复杂而严峻。部分企业反馈招人难,难招人;部分毕业生说就业难,难就业。“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导致“慢就业”现象加剧。

3 解决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联动合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协同多方力量[2]。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地方经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就业保障问题,积极开展对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企业要积极作为,结合当地政策,积极探索当地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同时要履行职责,为工科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学校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合力,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提升就业满意度。家长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引导观念工作,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毕业生都应该树立正确就业观,毕业之后应积极就业,先就业后择业。

3.2 加强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思政教育

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强学生就业思政教育,提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十分重要。辅导员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老师要从学生入学时,就需要加强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思政教育,帮助工科类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确定未来职业生涯方向。

3.3 引导工科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就业指导

辅导员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在学生刚进学校就开始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价值引导。当工科类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当前就业环境、就业企业情况、就业岗位情况和自身的就业优势,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当学生步入大学,就业指导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规划,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学会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要引导同学们增强创新意识,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工作方式。鼓励同学们课余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并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4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工科类毕业生的专业竞争力

学校领导、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系部领导和专业主任要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和拓宽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与优质企业达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产教协同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充分了解用人需求。企业可以对人才“下单”,学校根据企业“下单”所需要人才进行培养。学校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与企业一起协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际操作环节,加强工科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专业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竞争力,提高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学校还要积极与毕业生保持紧密联系,关心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必要时给予有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帮助毕业生渡过就业适应难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工作的稳定性。

4 结语

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趋于常态化,相关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应通力合作,落实好相关政策,为工科类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积极引导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一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慢就业工科毕业生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