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宝仪基于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治疗小儿便秘经验

2023-10-24王雪玲梁宝仪

新中医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肠轴五指毛桃肺气

王雪玲,梁宝仪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小儿便秘是指患儿大便干燥、硬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或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常将小儿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2 种,以功能性便秘多见。病程超过6 个月的便秘又称为慢性便秘[2]。小儿便秘的发生不仅会引发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还会导致精神焦虑、营养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3-4]。目前西医治疗小儿便秘常选用促动力剂、缓泻剂、益生菌等药物,但疗程长、复发率高[5]。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6-8]。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名中医梁宝仪教授出自中医世家,从医近五十载,熟读经典,广罗博采,在临床辨治儿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其擅用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指导儿科临床诊治疾病,尤其在慢性病方面,常获佳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甚多,兹将梁宝仪教授运用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治疗小儿便秘的经验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机特点

1.1 两脏相关肺居于上焦,乃五行金主,是主持一身之气的重要脏器。首先,肺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调节全身之气。其次,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宣发可排出体内浊气;肺气可将脾运化的津液、水谷精微输送全身,外达皮毛;肺气还能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气肃降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纳于肾;将脾传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使呼吸道保持通畅。最后,肺气通调水道,调节人体水液敷布、运行和排泄,若肺气升降有序,则水道畅通,津液输布如常,体内水湿难聚,痰饮病邪不生。因此,肺病必不离肺气失调。脾位于中焦,属五行中土,谋其功以专运化一职。所谓运化,一则运化水谷,供养全身;二则承载水液运化。因此,脾脏之病,多责之运化失常。从五行相生来看,脾土生肺金,脾肺互为母子。生理上,脾气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前者对后者有助长和滋生的作用;病理上,子盗母气,母病及子。从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来看:一则肺吸入清气,清气与脾气运化的水谷精微聚于胸中,生成人体重要的宗气;二则肺气通调水道,与脾气运化水液协同,保证水液正常输布、代谢。若肺气通调、脾气健运,则水湿、痰浊等邪不易罹患。由此可见,肺脾两脏紧密相关,而这种紧密相关是靠气主导而成。

1.2 脏腑相及肺居上焦,大肠位下焦,两者均在五行属金,可谓是同气相求。在经脉络属上,肺经向下,联络大肠,是为表里相关。肺主气,大肠传导糟粕,大肠若病常伴有肺气失调,肺气失调也常伴大肠的传导失司。脾与胃均居中焦,同属五行中土,在经脉走行上,胃经联络于脾,脾胃为表里相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主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主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两者相反相成。胃失和降则脾必失健运,反之亦然。肺经本起于中焦,再向下联络大肠,而中焦又为脾胃所主,然经络里流转的是各经络之气,其承载着各脏腑的功能。《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李东垣《脾胃论》曰:“六腑受气于胃。”可见胃为人体肠腑之大主,肺与肠腑、脾与肠腑之间紧密相及。

1.3 肺-脾-肠轴《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类经·脏象类》曰:“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可见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医学六要》有言:“气为动静之主。”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运动失常则无法推动人体的生命进程,使人体出现病理状态。《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景岳全书·论调气》曰:“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可知肺与脾的紧密关系正是靠气而主导,肺与肠腑、脾与肠腑之间亦不离其气的功能主导。小儿体禀稚阴稚阳,形气皆未充盛,故肺脾常不足。小儿腠理不密,肌肤疏松,易感寒热,若调护不慎,肺气就会受到侵扰,导致宣降不畅,引发肺系疾病。小儿又是纯阳之体,生机盎然,然其脾本不足,肠胃脆薄,若喂养不当,则脾气失健,丛患脾系疾病。《温病条辨·解儿难》云:“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说明小儿为病容易衍生其他相关脏腑病证。鉴于此,根据肺与脾、肺与肠、脾与肠等各脏腑之间的联系,再结合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形成了以肺-脾-肠为构架、气的运动为调节点的一种循环无端、不可分割的网路,梁宝仪教授称之为肺-脾-肠轴理论。

1.4 基于肺-脾-肠轴理论的小儿便秘发生机制便秘的病变部位在大肠,结局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梁宝仪教授从中医肺-脾-肠轴理论解析小儿便秘的发生机制,认为其是靠气在主导推动,并涉及上、中、下三焦之气,即三焦气机失调,具体为肺气郁闭、脾气失运、肠腑气结。其发生、发展有2 种趋势:一,若病从肺系而来,则由肺气失调而起,随之衍生脾气失健,胃气失和,大肠失于传导,糟粕丛生,发生便秘;二,若病从脾系而来,则随脾气失运而起,由之衍变肺气失调,胃气失和,大肠传导无功,则生糟粕,发生便秘。

2 治则治法与遣方用药

梁宝仪教授治疗小儿便秘立足三焦,以调气为主,治疗大法为开宣肺气、培土健运、散结通腑。其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容易罹患疾病,然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且小儿便秘以气机失调为发病之机,气本就轻薄无形,故开宣、健运、散结三法当以平和方是正理。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以药对形式阐释每一种治法,并自拟调气疏秘方(由苦杏仁、桔梗、白术、五指毛桃、莱菔子、厚朴、生地黄、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小儿便秘,常获良效。其中开宣肺气之法选用苦杏仁-桔梗药对,培土健运之法选用白术-五指毛桃药对,散结通腑之法选用莱菔子-厚朴药对。研究表明,脂质成分具有润肠通便作用[9]。苦杏仁富含油脂,有润肠、降肺气之效。桔梗是肺经的引经药,其性散上行,可载苦杏仁达于上焦,又长于宣肺,与苦杏仁宣降相宜,共开肺气,两者配伍有提壶揭盖之效力。《灵枢·九针论》曰:“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肺若失调,理之必揭盖而起。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甘则补中益气,苦则燥湿健脾。《汤液本草》述白术“缓脾生津去湿,渴者用之”可见白术尚可利水生津,与“脾为胃行其津液”相呼应,可谓是健运中焦的首选药。五指毛桃性味甘而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肺之效。药理学研究表明,五指毛桃在促进胃肠运动方面作用效果突出,若是胃肠功能障碍者,用五指毛桃替代黄芪或可达到更好的效果[10]。莱菔子性平,归肺、脾、胃经,善消食除胀、下气化痰,并兼顾下焦之气。厚朴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有下气散结、燥湿化痰之效,既可下有形实邪,又可除无形痰湿。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酚对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1]。上6 味同用药性偏温,久温则燥,燥胜则干,故需滋阴润下之品反佐其性,因此加用生地黄大补阴液而不滋腻,可滋阴润肠。清·陈修园治疗老年性便秘时就喜用生地黄等养阴药[12]。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等化合物,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13]。甘草调和诸药之性,以缓和而通便。

3 日常调护

研究显示,关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14]。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生除与膳食纤维、饮水、活动、排便训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家庭的育儿行为、父母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15]。因此,梁宝仪教授对于便秘患儿常给予悉心的指导,比如饮食方面,常告知家长要注意小儿脾本不足、肠胃脆薄,平素喂养勿多、寒、杂,更不能不加节制,暴饮暴食,同时注意进食时应保持专注,放下玩具、关闭电视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方面更是亲身教练“餐后通秘操”。该操简便易学,安全有效,分为3 个步骤。第一步抬肩、吸气、收腹、呼气、沉肩、放腹,循环1 min,主要是调节三焦气机周运全身;第二步坐卧摩腹,顺逆交替,循环3 min,主要是促进饮食进一步消化吸收;第三步提臀、屈膝、扎马步,每分钟30 次,主要是助力糟粕排出。此外,还注意进行患儿情志疏导、家长育儿观念的改善等。

4 病案举例

许某,男,8.5 岁,2022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排便困难1年余。1年余前患儿出现排便困难,表现为大便五六日一行,每行半小时之久,大便量少、如羊屎状。多次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小儿便秘,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片口服及开塞露塞肛治疗。短时间内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易反复。期间曾至外院肛肠科就诊,诊断小儿便秘合并痔疮。为求中医药治疗而来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就诊。刻下症见:体型偏瘦,面色苍黄,少许鼻塞,伴流清涕,张口呼吸,注意力欠佳且好动不自制,纳差,口气臭秽,寐时打鼾,小便调,舌红、苔白,脉细且弦。中医诊断:小儿慢性便秘。证属三焦气机失调,即为肺气郁闭、脾气失运、肠腑气结。治以开宣肺气、培土健运、散结通腑,以调气疏秘方加减治之。处方:生白术15 g,苦杏仁、防风、生地黄、五指毛桃、莱菔子各10 g,厚朴8 g,桔梗、甘草、辛夷各5 g。7 剂,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分服。并叮嘱饮食节制,配合餐后通秘操,顺其自然,无需勉强。

2022年12月17日二诊:患儿大便秘结情况有所好转,现三四日一行,便量增多,仍较干结,但排出不似羊屎,仍鼻塞,未再流涕,余症同前。予一诊方加减。处方:生白术20 g,五指毛桃、生地黄各15 g,苦杏仁、防风、白芍、莱菔子各10 g,厚朴8 g,桔梗、甘草、辛夷各5 g。10 剂,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分服。

2022年12月27日三诊:患儿大便易解,两日一行,量中、成条,仅初头稍干,面色好转,无鼻塞流涕及张口呼吸,注意力较前集中,可随意识安坐片刻,纳可,无口气,寐安,稍伴打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而稍弦。继续予上方加减,处方:生白术15 g,苦杏仁、白芍、生地黄、五指毛桃、莱菔子各10 g,厚朴8 g,桔梗、甘草各5 g。7 剂,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分服。嘱患者大便如常后无需再来诊,只需顾护日常即可,后再无来诊。

按:本案患儿便秘日久,表现为大便五六日一行,每行半小时之久,大便量少且质如羊屎,这是肠腑气结日久所致。患儿体瘦、面黄、纳差、口气臭秽、舌苔白、脉细均为中气运化失常所致。鼻塞、流清涕、张口呼吸、寐时打鼾是肺气郁闭不宣所致。治当立足三焦,以调气为主。方选调气疏秘方加减,方中苦杏仁、桔梗开宣肺气,生白术、五指毛桃培土健运,莱菔子、厚朴散结通腑,生地黄滋阴防燥、润肠通腑,甘草调和诸药之性,如此三焦共调。另患儿病程中有注意力欠佳且好动不自制的表现,是肺气失调,外风侵袭所致。故一诊时,加辛夷、防风以祛外风。二诊时,便秘虽有好转,流涕缓解,但余症未见改善,推断是脾气失运太过,导致虚而木乘,木旺生内风,再加外风侵袭,共致风盛则动难自制,故增生白术、五指毛桃用量,加强脾气健运之力,添白芍以柔肝,配合防风,平熄内外风动,同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燥湿不济,加生地黄用量以防温燥导致便秘改善无功。三诊时,诸症均缓,仅脉稍有弦象,此是内风未缓之象,故在一诊基础上去辛夷、防风,续用白芍柔肝木以熄内风。三诊之后肺气得宣、脾气健运、肠腑气顺,故病向愈。

5 小结

中医药从整体和辨证的角度出发,多样化方案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梁宝仪教授认为,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是基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脏腑经络体系总结而成,贯穿小儿便秘防治的始终,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对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临床治疗小儿便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肠轴五指毛桃肺气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食五指毛桃可祛湿气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胃肠激素在记忆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五指毛桃香味萃取物成分分析
三步止泻法推拿调节脾虚乳兔脑—肠轴的HE实验研究
学生考试焦虑与肠胃不适身心研究
补虚祛湿常喝五指毛桃瘦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