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嵇冰从阴火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受损经验介绍

2023-10-24杨一闻指导嵇冰

新中医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东垣阴火肥胖型

杨一闻指导:嵇冰

1. 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浙江 湖州 313200;2. 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嵇冰是浙江省工程培养人选,第一期浙江省医坛新秀,湖州市中医院院长。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多年,在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治上疗效颇显,有效缓解甚至逆转糖尿病的发生。笔者师从学习,现将嵇冰主任医师从阴火论治肥胖型IGT 的经验总结如下。

IGT 是一种在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 h 血糖≥7.0 mmol/L 且<11.1 mmol/L,属于2 型糖尿病(T2DM)前期[1]。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攀升,IDF 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 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仍排名世界第一,总人数约为1.408 亿人,而中国IGT 人数总计1.7 亿人,十年内增长了6 倍[2]。IGT 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发病及血管病变等危险性[3],因此,积极干预IGT 状态刻不容缓。目前,现代医学应对IGT 主要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以及部分药物治疗[1],疗效并不确切,而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标本同治,药物毒副作用小,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阴火刍议

“阴火”一词来源难以考证,但李东垣创立的内伤发热理论赋予了阴火特殊的意义,因此后世提及“阴火”,皆谓其由东垣所创。东垣曾感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临证相似,医者多不能辨,特撰《内外伤辨惑论》详述二者区别,“以证世人用药之误”,并以《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创立了脾胃虚弱导致内伤发热的学术思想,而在内伤发热的致病机理中,“阴火”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嵇冰主任医师认为研习“阴火论”,首先需明确“阴火”为何意。“阴火”一词东垣虽频繁提及,但对其定义不明,导致后人对“阴火”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嵇冰主任医师察东垣所著,管中窥豹地以为其“阴火”之“阴”是相对于六淫导致的外感疾病的“阳”而言的,应指是由于饮食起居失调,七情过极导致的内伤疾病,那么“阴火”亦是内伤发热所生之火,其与因阴液不足导致的“阴虚发热”大相径庭。而《脾胃论》中大段论述剖析了脾胃虚弱和阴火之间的关系,如“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等等,无论是谷气下流迫使相火离位而成的阴火,还是荣血亏虚煎熬而成的阴火,亦或是气虚不能升降枢转而成的阴火……林林总总,可见东垣对阴火具体病机的阐述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后世各家各执一词的原因,但嵇冰主任医师推断阴火的形成基础应是明确的,即是脾胃气虚,劳倦伤脾、水谷精微无以化生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以致内热。因此,嵇冰主任医师在治疗阴火致病上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思路,即先调养脾胃,滋补元气,再根据具体病机施以清泄、化湿、发散等方法,而本篇阐述的嵇冰主任医师从阴火论治肥胖型IGT 经验亦是以此为基础,为导向。

2 病因病机

IGT 是现代医学命名,认为其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4]。IGT 起病隐匿,临床特点不显,多数无中医消渴病三多一少特征性表现,考据经典,嵇冰主任医师认为肥胖型IGT 与“脾瘅”相似。脾瘅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嵇冰主任医师指出,脾瘅的发生与饮食膏粱厚味、积热内蕴有关,后期可转归为消渴病,这与肥胖是IGT的重要危险因素[5]和IGT 作为糖尿病的前期状态是相符的。

嵇冰主任医师对肥胖型IGT 病因病机理解如下:脾瘅患者长期恣食膏粱酒醴,肥甘腻缓之性壅遏脾胃气机,运纳失司,损及脾胃。脾不能升,则难以上输于肺行雾露之溉,精微难布,清阳下陷;胃不能降,则受纳腐熟不行,通降失和,谷留中满,湿浊内生。清浊相干聚于中焦,郁而化热,湿热上蒸,故口中甜腻,正如叶天士所云:“其口必甜,此为脾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抟,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另则,谷气不升,脾气下流,脾湿郁遏下焦阳气,使下焦相火离位而为阴火,阴火鸱张,妄动上凌。“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阴火愈炽而元气愈耗,脾胃愈弱,形成恶性循环。“瘅,谓热也”,在嵇冰主任医师看来,浊邪郁化之火及湿闭其下上乘之火,皆为阴火,可煎熬津液发为脾瘅,而伏火煎灼日久伤阴耗气、损及他脏可进一步演变为消渴,其本质都在于脾胃虚弱,因而中虚伏热是脾瘅的基本病机。

3 治法治则

脾瘅特点为食多、体肥,或有口甜,胸脘痞闷,病机为中虚伏热,可转变为消渴病,其与肥胖型IGT 类似,故下文所讨论治则亦针对此型IGT 而言,嵇冰主任医师认为诊治IGT 关键在于症状和病机的把握,不可一概而论。

脾瘅发病多为嗜食肥甘伤及脾胃而起,中满内热、阴火上越进一步耗损元气,脾胃愈加虚弱。李东垣云:“内伤不足之病……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因此,嵇冰主任医师在本病的治疗上,从益元气、升清阳、泻阴火入手,同时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以祛除病因。具体治则如下。

3.1 益元气“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元气为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元气丰盈,人体则可得神、化精,身强体健,祛病延年。且元气与阴火互为胜负,此消彼长,元气充沛,则阴火自然戢敛而不妄动。元气虽禀受于先天,但“非胃气不能滋之”,说明元气非常依赖于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若脾胃既伤,精微输布无权,元气便无以化生,继而百病由生。因此东垣云“脾胃为元气之本”,一切虚损,当应首重脾胃。嵇冰主任医师在本病论治上亦把脾胃放至首位,认为脾胃健旺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精微物质布散周身能为机体所有效利用,元气得充。而现代医学认为IGT 病机之一的胰岛素抵抗即是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在嵇冰主任医师看来脾气散精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故嵇冰主任医师指出治脾瘅首须益元气,而益元气之根本为补益脾胃,健运中州,以复中焦斡旋之能。脾胃喜甘喜暖,补益脾胃嵇冰主任医师遵循东垣甘温之法,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补中益气。然《素问释义》云:“食肥则气滞而不达,故内热;食甘则中气缓而善留,故中满。”脾瘅食滞中脘,湿浊内生,壅遏脾胃,须当燥湿化浊、理气消痞,畅达脾胃枢机,以复健运,嵇冰主任医师取佩兰、苍术等芳香化浊醒脾之品来祛除郁积的陈腐秽浊之气,“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另佐以枳实、厚朴等行气除满,一扫胸中滞气,清泻郁热,“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在补脾理气配伍上,嵇冰主任医师惯用白术、枳实药对,其出自《金匮要略》枳术汤,后张元素化裁而成枳术丸,用以应对脾胃虚弱、饮食壅滞。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言枳术丸:“以白术苦甘温,其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枳实味苦寒,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进一步强调了在治疗脾虚食滞时也要重视理气健脾。嵇冰主任医师认为,此药对犹适脾瘅之病,一补一消,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健脾消痞,调畅中焦,应对了“益元气”的治则。

3.2 升清阳《脾胃论》云:“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东垣用四时之令形容水谷代谢,可谓精妙绝伦,《素问·阴阳应象论》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春夏时节随着阳气升发,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这即是阳生阴长;秋冬时节随着阳气衰弱,一片萧瑟,万物凋零,这即是阳杀阴藏。脾胃既和则行春夏之令,其气主升主浮,水谷入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灌溉四旁,阴火也得以敛藏,“春夏令行,故其人寿”。若脾胃不和则行秋冬之令,谷气下流,阳道不行,阴火上冲,“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兰室秘藏》云:“阳生阴长,春夏是也,在人之身,令阳气升浮者,谷气上行是也。”东垣对脾胃行春夏之令犹为重视,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性,升清阳,春夏之令乃行,故东垣用药时常用升发之品,柴胡、升麻屡见不鲜,以遂脾胃春夏生升之性也。

在此基础上,嵇冰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当升清阳,一者乃助脾气升发,行春夏之令;二者助阳气外达,火邪散矣;三者泻火、下气之品皆药性沉降,配伍升浮药则气机升降得和,三焦畅遂。在升清阳方面,嵇冰主任医师常用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等,因这类风药其性轻扬,具升清、疏散、透达之功,“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也”。其中柴胡、升麻、葛根皆可升提中阳,升麻、葛根入阳明经,自引脾胃阳明之清气上行,然柴胡主入少阳经,引少阳清气上行,《内外伤辨惑论》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可见少阳清气上行可助脾胃之气升发也。

3.3 泻阴火嵇冰主任医师认为,脾瘅之内热由阴火熏灼而起,此处阴火为脾湿下流,郁结肾中阳气反冲于上之火,亦为中满内热郁化之火,究其根本同为脾胃虚弱,枢机失利之故,东垣言阴火为元气之贼,因此当在益气升阳的前提下降泻阴火,可投以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之品,性寒可折其热,味苦可燥其湿,然芩连易耗损阳气,本病脾胃已虚,便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久用。另则,嵇冰主任医师认为脾瘅虽为消渴前期,纵有内热,但并无消渴病一派阴虚之候,本病阴火虽为虚火,但更偏向于气虚之火,脾胃既伤于肥甘,若再囿于“消渴前期”之名而过度滋阴,反而会滋腻生湿,有碍胃气,临证拟方投药还需辨证施治。

4 病案举例

施某,女,55 岁,2018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乏力1月余。患者平素嗜食炸物、甜食等,少动,3 个月前健康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偏高,未予重视,近日感乏力明显,偶有头晕,纳差,便溏,前来就诊。血压135/86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61 cm,体质量66 kg,空腹血糖6.5 mmol/L,OGTT 2 h 血糖9.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总胆固醇5.81 mmol/L,甘油三酯6.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 mmol/L,尿酸490 μmol/L。舌淡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濡数。西医诊断:IGT。中医诊断:脾瘅,脾虚湿热证。治法: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处方:黄芪20 g,柴胡、升麻、炒白术、佩兰、荷叶各10 g,茯苓15 g,炒枳实、黄芩各5 g,法半夏9 g,生薏苡仁30 g,黄连、砂仁(后下)各3 g。共7 剂,每天1 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清淡饮食,低脂低糖,适量运动。

二诊:患者乏力稍有好转,头晕未发,纳尚可,大便稍成形,苔薄腻,余与前同。去黄连,续服7 剂。

三诊:患者诸症皆有改善,苔薄白,脉濡。去法半夏,续服7 剂。

四诊:血压128/82 mm Hg,空腹血糖5.8 mmol/L,OGTT 2h 血糖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总胆固醇5.7 mmol/L,甘油三酯2.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 mmol/L,尿酸420 μmol/L,患者无明显不适。后续加减方药调理2 个月,末次复诊复查空腹血糖、OGTT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血压、血脂、血尿酸亦降至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不适,体质量较初诊减轻2 kg。嘱其今后继续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定期复查血糖、血脂。

按:患者中老年女性,嗜甜无度,长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食积湿滞,气血不畅,脾胃雍遏,精微不化,膏浊堆积,可见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脾胃损伤,元气不足,可见乏力;脾胃枢机失利,清气不得上达头目,可见头晕;内热中满,脾虚湿滞,阴火上越,可见纳差,便溏,苔黄腻,脉濡数。故嵇冰主任医师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枳术丸加减,柴胡、升麻升发阳气;黄芪、白术补益脾胃,培补元气;黄芩、黄连苦寒,清泻阴火,黄连七剂后即止,恐伤阳气;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枳实、半夏下气除满;佩兰芳香化湿,去陈腐之气;荷叶升清利湿,东垣谓之:“清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此方健脾益气,清热祛湿,既元气得复,枢机得利,阴火潜藏,中满内热亦除,方自见效。

5 结语

《医学心悟》云:“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既知IGT 可转变为糖尿病,当在诊治IGT 时倍加重视,既病防变,尽量阻止其向T2DM 发展,此乃“治未病”理念之体现。脾瘅大多因饮食不节而起病,嵇冰主任医师提倡不仅可用相关药物治疗,还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嘱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进行饮食控制和强化运动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做好糖尿病科普,增强患者糖尿病预防意识,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在治疗脾瘅的医疗实践中,嵇冰主任医师察患者形体肥胖者居多,恐一味用清利祛湿药来减重会伤及元气,故嵇冰主任医师时常提醒需仔细审查患者症状体征,究其病因,详察病机,对损及脾胃的肥胖型IGT 患者应益元气、升清阳、泻阴火并用,积极治疗,及早截断其向消渴病演变之病程。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只有在掌握了疾病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方能治病求本,药到病除。最后望嵇冰主任医师于肥胖型IGT 的诊疗经验能对今后本病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东垣阴火肥胖型
揿针联合化痰逐瘀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浅析“阴火”
刘邦东垣是与非
东垣灸法浅析
随访护理对肥胖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评价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奥利司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临证运用东垣代表方剂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