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世间》的叙事策略分析

2023-10-24杨昕煜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周秉昆人世间家庭

杨昕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的同名长篇小说,于2022 年1 月28 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同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人世间》主要讲述了“光字片”周姓一家人自1969 年以来近50年的生活历程,同时展现了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艰辛与困难。该剧自开播以来,创下央视一套(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近5 年收视新高,爱奇艺站内内容热度破万(截至2022 年3 月1 日),并荣获2022 年11 月4 日在湖南卫视举办的第31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人世间》作为2022 年较为成功的热播剧之一,展示了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反映了社会进步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1]。

1 家庭叙事构建群像剧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生活单位,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属性。家庭叙事是中国影视创作较为关注的内容,也是电视剧与屏幕前的观众产生共鸣的重要元素。中国电视剧以“家庭”为叙事中心是由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和社会属性等因素决定的。但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主旋律,家庭剧也从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发展为“家庭群像剧”[2]。

《人世间》以家庭叙事为重要支点,讲述了周家每位个体成员的命运,剧中人物角色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3]。周志刚作为家中的主心骨,是一位硬朗的父亲形象,虽然他不善于表达,却会跋山涉水到贵州山区探望女儿周蓉;虽然三年多来对周秉坤不闻不问、心怀芥蒂,却在退休后的一次“父子吵架”中与儿子消除隔阂。他在特殊时期撑起周家,同时又善于做三个孩子的思想工作,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父亲形象。电视剧《人世间》通过极简主义风格将周家近50年来的生活历程娓娓道来,这一家人如同真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一样。除了“主角团”,该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塑造得具有完整性。比如,孙赶超从在木材厂工作到下岗待业,再到摆摊卖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工人,在周秉昆的家庭出现困难时,他和妻子经常去帮忙,最终因患有尿毒症怕连累家人卧轨自杀。吕川和唐向阳两个人把握住恢复高考的机会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周秉昆的发小乔春燕性格直爽、仗义、敢爱敢恨,在郑娟受人议论被指指点点的时候,当众搂着郑娟说:“这是我的姐妹,谁敢欺负她。”在周母瘫痪时将自己的按摩手法教给郑娟。但是,在亲眼目睹权钱交易和亲身经历生活落差之后,乔春燕的人物性格有了明显改变,她会因为别人家过上好日子而嫉妒,因“光字片”拆迁时不满分房而聚众闹事,这是剧中一位真实又复杂的女性代表。在电视剧《人世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

这种家庭式的叙事手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家庭情感剧注重戏剧化的特点[4]。一方面,家庭叙事有利于将故事情节生活化地表现出来。比如:周秉昆从木材厂辞职以后求周秉义帮忙找工作,周秉义通过发电报的方式回信,电报送到了家里,周母因不识字怕周秉义有什么急事,周秉昆担心母亲知道自己没工作一事,于是骗周母电报的内容为“毛衣已收到,非常合适”;当周家准备迎接亲家时,周父安排儿女打扫卫生,周父与周秉昆之间的对话,不仅还原了特定时期的生活原貌,也表现出一家人的温情生活状态。这些生活化的情节更能渲染家庭气氛,让观众通过感官直接体会到剧集所传达出来的家的温暖,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人世间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家庭叙事有利于设置矛盾,从而推动剧情发展。某年春节,周父带领全家外出拜年夸赞老大老二时,没有考虑到周秉昆的感受,父子之间的矛盾在火车站送别时爆发,在随后的三年里父子之间没有一封书信往来,父亲再次回家与周秉昆的第二次争吵,将剧中的家庭矛盾推向高潮,生活化朴实的语言是中国式家庭父子争吵的缩影,更能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

2 平民叙事谱写真实人间烟火

2.1 叙事视角:平民主义的视角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一直是影视创作领域的热门题材,如《大江大河》《安家》等,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但随着电视剧创作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往一味追求“宏大”叙事和说教式表达的作品逐渐被观众摒弃。

电视剧《人世间》采用“平民化”“生活化”的叙事视角,即以普通民众为核心塑造人物[5]。平民主义叙事视角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宏大叙事的束缚。

首先,该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并没有设置“主角光环”,也没有“英雄式”的人物。以周秉昆和郑娟这样的普通民众为主角进行叙事,不仅有利于展示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也能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等问题。该剧是在大众普遍接受的历史大背景下,讲述共情性小人物故事的主旋律作品。导演李路说:“小说里人物的那种纵深感,能让年轻的观众明白,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其次,面对关键时间节点没有运用宏大的叙事方式。电视剧《人世间》的时间跨度长达50 年。开篇的第一个焦点事件的历史背景为知青下乡,在第一集中周家便面临着分离,周父与周秉义继续为祖国建设出力,周蓉只身前往贵州山区,只有周秉昆与周母留在“光字片”,一家五口人分布在祖国的四个地方,在火车站分离前的全家福也是周家最后一幅全家福。同时,周秉义在去建设兵团前特意交代周秉昆要把那61 本书保管好,后续建设兵团、红五类等词汇出现在对话之中,利用平淡真实的叙事手法揭开历史。1977 年恢复高考,周秉义、周蓉、郝冬梅等人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周家三兄妹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20 世纪80 年代出国潮大趋势之下,周楠面临前途选择之际,亲生父亲骆士宾助他留学美国圆梦。周秉义带领“光字片”进行棚户改造,搬迁至新区。

再次,通过展现平凡生活中的矛盾来营造戏剧冲突。《人世间》在整体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上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剧中的“主角团”都是为生活奋斗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戏剧性化险为夷的“超能力”。“光字片”的这样一群普通人是大多数人的代表与现实生活的写照。“光字片”的“六小君子”因在酱油厂“共患难”培养了深厚的友谊,每年大年初三都会聚会,然而随着吕川、唐向阳相继考上大学后步入仕途,周秉坤有了编制,其他人仍然身处底层,六人的境遇和人生差距越来越大,明显的差距导致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矛盾分歧越来越大。

梁晓声在小说《人世间》中写道,“对上世纪(20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所知甚少。他们应该跨过认知上的盲区,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大时间跨度绑住了三代人的目光,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通常会席卷起文化之风,并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聚焦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的灯光也几乎侧面照亮了中国东北地区几代人的生活,50 年间的发展史,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命运遭逢上演了一部“民间史话”。

2.2 空间场景:真实再现时代变迁史

电视剧《人世间》的时间线从1969 年展开,随着时间的线性发展,这50 年来涵盖知青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型、出国潮、拆迁等重要时间节点。为了再现年代质感,重现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的生活记忆。制作团队在摄影棚内用一砖一瓦搭建出整个“光字片”,这也是电视剧取景最多的场景。此外,制作团队还到正在拆迁的棚户区收集砖瓦、木板等建材用于搭建“光字片”,真实还原拍摄场景的年代感。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通过人物服装、道具、场景等独特的屏幕语言将时代变迁传达给观众。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东北某城,角色是在特定的空间“光字片”进行活动的。对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生以及大部分南方观众来说,并没有亲身经历。不同于小说,电视剧能够通过视觉上的呈现最直接地在观众脑海中留下图像记忆,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对特定情境下生活的想象。“光字片”狭窄的街道、老百姓用水泥砖头搭建的屋子、周秉昆工作的木材厂和酱油厂、故事开始绿皮火车穿过白雪皑皑的树林、老百姓骑着二八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车辙、周家的房间陈设,以及当时的蓝色棉袄和护耳帽等,镜头所到之处都是20 世纪90 年代东北地区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场景,能够让观众迅速入戏。该剧从场景布局反映了东北重工业产业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

《人世间》一方面通过观众熟悉的物件场景唤起大众对社会转折时期的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当时的故事建构观众的时代记忆。

剧中,周秉昆和曲书记在净月潭骑自行车,曲书记摔倒的场景更是一下勾起了许多人的生活记忆。周秉昆与大哥周秉义在雨后谈话,狭窄的街道路面布满厚厚的一层泥,兄弟两人穿着雨靴互相搀扶着,在铁道边解开多年心结,远处的高楼与黑漆漆的“光字片”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不仅体现出时代的变化,也向观众传达出周秉义改造“光字片”的决心。此外,该剧还通过对物件细节的把控还原时代生活的真实原貌特征。比如:周秉昆在床上穿花棉裤时说,“妈,你给我织一条毛裤呗,我姐这太紧了”;周秉昆在吃酸菜汤时不小心弄到桌子上后直接用嘴嘬。这些巧妙设计的细节都将物资匮乏的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很多“父辈”的观众通过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3 在地化叙事实现情感共鸣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由于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人文历史的不同,各地区孕育出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我国影视艺术的创作成长过程始终以民众为核心。纵观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展现了宁夏西海固的风土人情,剧中使用了大量西北方言;《装台》讲述的是陕西普通市民生活,肉夹馍、胡辣汤等特色食物为电视剧增加了地域特色;《风犬少年的天空》里重庆话和爬坡上坎将重庆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地理元素融入电视剧,能够在增加画面内容质感层次的同时,给予观众视听上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地域文化也能依托电视剧得到传播。《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出生哈尔滨,导演李路生活在辽宁,《人世间》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在撰写地名的时候,作者巧妙地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凝练成“江辽省”“吉春市”。东北导演拍摄关于东北城市的故事,叙事手法更加细腻丰富,对于宣传东北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如腌酸菜的地窖、掉漆的搪瓷杯子、棉裤等各种具有东北特色的老物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观众对东北文化的亲切感。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是客观现实与艺术的结合,电视剧通过视觉符号真实还原人物和空间,唤起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感,并实现个人的情感共鸣。《人世间》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魅力,也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剧中的“光字片”是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最典型的时代缩影。在剧中,“光字片”作为主要地点,从空间、时间、人物、矛盾冲突等方面都能深刻反映出北方城市的地域特点。同时,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也为该剧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剧中所塑造的周家三兄妹是东北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典型人物形象,他们面对人生逆境和生活磨难的态度也代表了东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该剧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同时,电视剧通过周秉昆等人在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展现出东北人民朴实、善良、正直和坚毅的品质,体现了东北地区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形成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在地化叙事手法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引起观众对电视剧故事内容的关注和思考。电视剧《人世间》在创作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性。该剧在不同时空中穿插不同年代的人物事件,不仅能达到时空转换和历史重现的目的,还能够让观众迅速进入剧情并产生情感共鸣,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观看电视剧实现对中国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集体记忆”。

4 结语

电视剧《人世间》聚焦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同时也展现出东北地区几代人的生活状态,大时间跨度展现了三代人的命运起伏。另外,该剧还通过平民叙事来表现百姓生活,对不同家庭的典型人物命运的叙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表现出对普通民众精神状态、情感需求、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剧中不同类型的人群,如工人、农民、商人、干部等社会群体呈现出一种流动的变化,更好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代精神。《人世间》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它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史,也展现了社会发展历程。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特点鲜明。这些都是对当下时代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周秉昆人世间家庭
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的温情叙事与审美表达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说话
那被我们“进化”掉的善良与恻隐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相处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