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题报道如何做到“预则立、变则通”

2023-10-24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天水市

刘 阳

(作者单位:天水市融媒体中心)

1 新闻专题报道“预则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凡事要做好谋划,才更有可能成功,否则就容易失败,这对于新闻专题采编工作来说更是如此。结合相关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新闻专题报道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预”,才有可能“立”。

1.1 从知识储备层面做足准备

新闻专题采编涉及的选题众多,采访对象也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除了要日常积累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之外,还应当注重对所报道行业、领域(如金融、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等)的知识积累(日常积累),在采访前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短期积累、临时积累),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形成有效沟通,采编的节目也具有更强的知识性、更大的信息量,实现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甘肃省天水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天水台”)的《活力天水》栏目曾经开设金融专版,主要介绍市委市政府采用金融工具助力地方经济建设的具体举措,普及金融知识,提升观众“财商”。该栏目作为向观众普及专业金融知识的纽带,要想把枯燥、难懂的金融术语变成老百姓听得懂、搞得清的电视节目,就十分考验编辑记者的水平。因此,在采访前做好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项目规划就十分重要。

在天水市金融活动周和天水市金融研讨班开班期间,天水台采编的《用好金融工具 促进经济发展》和《政府采购+金融工具扶贫新模式在秦安落地》等新闻报道就体现了前期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在这两期节目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模式、期权、期货等专业金融术语不利于观众理解,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影响节目传播效果。于是记者在采访相关专家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搞清楚了PPP 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之后,结合当时政府准备的重点项目——天水市有轨电车项目,对金融专家进行采访,紧密地将金融理论与天水市实际情况相结合,让观众能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该金融模式究竟能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对市委市政府实施相关项目起到了间接的支持作用。

在《用好金融工具 促进经济发展》这篇报道中,记者随研讨班学员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学习采访时,敏锐地发现大豆、鸡蛋等农产品以及石油制品可以作为期货上市交易。但当时天水市主打的农产品之一——苹果,还未登陆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平台;重要农资产品——地膜生产,虽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同样未登陆期货市场。于是记者结合实际,为金融专家介绍了天水市的农业和产业背景以及政策支持情况,并对采访的方向进行引导,解决了金融专家熟知金融工具却对天水市情较为陌生的问题,采访对象得以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天水市的苹果、农膜有无成为期货、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可能,对天水市相关产业的布局和规划提出了更为具体和中肯的建议,有效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媒体的公信力[1]。

在人物专访中,日常积累和临时积累同样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天水台《天南地北天水人》(以下简称《天水人》)栏目是一档讲述从天水走出去的各行各业人才奋斗故事的电视节目,采访对象涉及建筑、科技、工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采访对象在面对陌生的镜头和记者时,本身就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影响采访效果,如果记者再缺乏对采访对象从事的相关领域的了解,可能会显得“话不投机”,采访也难以获得成功。因此,提前对采访对象及其专业亮点进行初步了解,有助于赢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争取采访对象配合,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流[2]。

《天水人》栏目组在北京采访天水籍设计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苏童之前,就提前通过网络、纪录片等渠道了解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一些重点项目;同时,采访时栏目组选派了对古建筑保护、修复有一定了解的编辑记者,使得整个交流的过程十分融洽。最终,当期节目围绕建筑设计理念和家乡古建筑修复两大主题展开,内容层次清晰、轻松活泼,播出后在当地和网络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一方面,观众感受到了土生土长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苏童积极向上、敏学笃行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他学以致用、致力家乡古建筑保护的浓浓乡情,电视栏目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得到凸显。

在采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主任刘荣等医疗卫生界专家时,栏目组选派了有医疗卫生领域采编经验的编辑记者,从传统方式治疗腹腔肿瘤需要开腹进行淋巴清扫,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到现在采用微创技术,恢复时间大大缩短打开话题。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他们在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水平提升方面的经验、心得,提升了访谈深度,更加深入地展现了相关天水籍人士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学术地位以及作出的贡献,为媒体和栏目组增强了公信力,为优秀的节目内容提升了传播力。

在采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世奇时,编辑记者从年少时学习英语的经历和现在为外国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入手,逐步打开话题,深入讲述了一位从甘谷农村克服困难、刻苦钻研的学子的奋斗故事,弘扬了脚踏实地、笃学诚行的高尚精神,立体地反映出张世奇教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品质。

1.2 从技术设备层面做足准备

编辑记者面对的场景往往比较复杂,根据所拍摄的场景做足技术层面的准备,对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十分必要。部分新闻工作者会做到“早开机、晚关机、中间不停机”,这样就不会错过采访中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开机不及时、准备不充分,宝贵的镜头就会转瞬即逝,闪光的语言就会失不再来。因此,准备足够的存储卡和电池、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并视情况采用预录制功能,是避免采访中留下遗憾的关键。这就要求编辑记者从技术层面“预则立”,对采访场景、采访对象表述的内容作出比较精准的预判。

此外,编辑记者还应该对拍摄现场的环境、条件有所预判。例如:所拍摄的对象可能无法接近,就要准备长焦镜头;所拍摄的场景气候条件较差,就要准备充足的电池和高指向性话筒;所拍摄的场景在夜间或者需要营造特定的效果,就要携带适当的灯具补充照明;所报道的内容要求即时发布,就要携带装有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笔记本电脑……如今,随着自媒体、融媒体的不断发展,编辑记者还应该熟悉剪映等自媒体编辑软件,在关键时刻借助人工智能设备整理同期声和文稿,通过数据流媒体终端进行直播,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说“预则立”是新闻专题报道的基本条件,那么“变则通”就是新闻专题报道出新、出彩的高阶要求。

2 在选题角度和报道形式上积极求变,寻求创新

当今,移动互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日渐普及,新闻和专题报道的角度、表达方式应不断求新求变,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对受众产生预期的影响。

每年国庆节,主旋律报道一直是各家媒体着力策划的重点。这样的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是编辑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2020 年第30 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名单中,有这样一部作品改变了话语方式,贴合年轻受众需求[3],凭借独特的创意脱颖而出,这就是融合创新新闻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4]。

2.1 标题新颖,突出悬念

这部作品由新华社发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以“密码”为悬念,巧妙地使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简谱作为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角度十分独特。这个标题乍一看像是一串数字,与“密码”吻合,实际上按照简谱唱名唱出来,恰恰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的第一句旋律,也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必然。

2.2 以小见大,内涵深远

这部融合创新新闻视频作品,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曹火星的女儿读懂父亲为切入点,伴随着悠扬的钢琴独奏,一张五线谱缓缓铺展开来。这张五线谱正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曲谱。纸面上五线谱不断向远方延伸,仿佛打开了历史的时间轴,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伴随着轰炸、枪炮声等音效,三维动画制作出的硝烟和尘土、抬着担架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等形象出现在五线谱上,一段段历史伴随着讲述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徐徐呈现。随后,画面中出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及“为了新中国,2 100 万人付出了生命,共产党员370 万”的字幕,他们永远被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记录在14 亿中华儿女的心中。随后,伴随着已是满头银发的歌曲作者曹火星的女儿娓娓道来,毛主席修改并确定歌名的故事才为受众知晓,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新青年》杂志创办、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场景从历史博物馆的展板上变幻、运动,徐徐呈现;长安街上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再次与五线谱的线条融合,与视频主题紧密联系。

2.3 转场巧妙,情景交融

长安街是路,挺进西藏筑路,主题同样是路。这部融合创新新闻视频作品巧妙利用五线谱与路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采用无缝转场的技巧,由特效画面过渡到1950 年筑路大军挺进西藏、武警战士致敬因筑路而牺牲的无名英雄的实景。

伴随着军车车队隆隆驶入隧道,视频再次使用相似主体无缝转场的技巧,进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空隧道,通过特技制作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形象依次出现,70 年来的历史犹如相册,历历在目。隧道尽头的闪白特效,采用相似色彩的无缝转场技巧,再次把受众的视线导向乐谱,实现了回忆与现实的完美交融。

2.4 专注细节,一往情深

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与乐谱交融的瞬间,主创团队有意选择了“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句歌词为镜头的落点。随后,中国试爆原子弹成功、老一辈核工业科学家及现当代科学工作者的英雄谱缓缓呈现。

五线谱的每一次出现,都对应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节点。深圳经济特区成立、“5·12”汶川地震救援、脱贫攻坚对应着歌词“他改善了人民生活”,歌曲的高潮部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应着香港、澳门回归、2008 年北京奥运、烈士遗骸回国、流失文物回国、祖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场景。此时,与画面同步进行的音乐虽然一直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但其在音色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短片开始时的钢琴独奏演变为雄浑有力的交响乐,配以气势磅礴的合唱,彰显了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昂首向前,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该融合创新新闻作品的长度精确控制在13分14 秒,谐音“一生一世”,这既是对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又是他们舍生忘死、淡泊名利的最好诠释。

纵观《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这部作品,一方面得益于主创团队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联系的普遍性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在密码、简谱、英雄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流畅切换;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新华社多年来在《国家相册》版块的深耕,能够真正让照片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能够用融合新闻这一创新方式为精品创意服务,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3 地方媒体应当主动拥抱融合新闻

笔者清晰地记得在2009 年G30 连霍高速宝天段通车仪式现场,《天水日报》推出了一期增刊,将宝天高速项目背景、建设进度等信息作了详尽的解读。如今,新华社现场云等图文、视频直播平台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报道中添加宣传片、现场视频、位置信息,并能与网友密切互动,充分发挥了融合新闻中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弥补了单一传播途径的不足,大大增强了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提升了传播效果,让用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沉浸式体验。

媒体在制作新闻报道时可以做到提前策划、提前储备、提前堪景,并通过融合新闻、互联网直播等形式,为重大选题、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作足背景资料的储备,拓展新闻的广度,增大融合报道的信息量,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彰显主流媒体担当方面,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地市级媒体编辑记者应当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5],了解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导向,认真研判每年、每月、每周的宣传重点,努力拥抱新技术、学习新理念,为宣传报道好党的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天水市
天水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天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三个好朋友
天水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浅析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天水市生态足迹的一种新评价体系研究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天水市水库水资源调度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