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共享经济中的公共伦理问题

2023-10-23王晓娜

上海企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闲置公正公民

王晓娜

《中国共享經济发展报告(2022)》指出,我国的共享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这也意味着共享型服务和消费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快速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公共伦理问题,为了促进经济稳定、高效地发展,本文将对共享经济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共享经济的概述

共享经济是由美国的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二人共同提出,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提高闲置资源使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又被称为分享经济,是基于闲置资源的基础上出现的。在共享经济发展之初,人们的共享领域主要集中在线上的虚拟产品,比如一些信息、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有向线下发展的趋势。共享经济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双方将自己的所需基于中介平台进行有偿转让,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实时共享,以享有短暂的使用权,使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即时性、网络性和暂时性。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多元化的闲置资源被共享,不仅减少了闲置资源的浪费,而且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共享经济在发挥了其应有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公共空间,它将原本孤立的个体联系在共享经济所创造的公共领域之内。强调消费使用与生产服务的高度融合,形成了人人参与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共享经济中体现的公共伦理原则

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实际上是陌生人基于互联网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遵守公共伦理原则,即公正原则、平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

(一)公正原则

墨子言:“义者,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公正原则指公正而不偏私,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公正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原则,是公共管理中的首要原则,也是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之一。在由闲置资源将人联系起来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参与其中的个体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公共义务。共享经济的发展中不免存在一些恶意毁坏、强行占有公共资源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正原则,公共利益是进行社会管理公正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保证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在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合理处理好个人利益。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与公正既有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平等在公正原则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关于公正的基本精神和倾向,指在同等情况下要平等对待,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的相关性;在保证个人基本权利平等的同时,也要保证机会的平等。在保证准入机制平等的原则下,共享经济在发展中也应当制定统一的准入条件,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大致相等的基本发展机会。但平等原则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首先,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发展权利,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实现发展的平等;其次,也要强调分配的平等,即社会贡献与分配应当达到基本平等,但是在实际资源分配中,不可避免存在分配差。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要对出现的分配差距进行互帮互助,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三)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二字源于拉丁文,其意指人道的、文明的,是一种伦理原则。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理解为实现人的本质,按照人的本质生活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人道主义强调现世的价值,承认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正当性,致力于增进人们世俗世界的福祉。”共享经济之初,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合理的方式将闲置资源合理化,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人道主义原则认为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人,要保证人类自身的利益。人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就需要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与手段,但总体来看,应当将造福人类作为主旨。共享经济要将管理纳入以人为本的轨道上,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方式。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要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努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发展创造一切条件,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造福人类。

三、共享经济发展中的公共伦理问题

共享经济通过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不文明使用共享产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化。比如恶意破坏、将单车据为己有和乱停乱放占用公共空间等,给共享经济的良序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一)公民的责任意识淡薄

公民的责任意识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他人承担的责任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人们是社会中的公民,不仅要做到道德自律还应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共享经济以“互联网+”来打造平台,将自身的有效闲置资源暂时性地有偿转让给有需求的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但是也因此诱发了一定的机会主义者做出一些非道德行为,比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的丢失和破坏,这些人做出这类不文明行为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公共空间之中,也关注不到作为公民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感,缺乏监督与自我监督的意识,种种皆表现为公民责任意识的淡薄。公民应当对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具备监督与自我监督的意识,时刻将以身作则铭记于心。只有人人都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对公共利益认知模糊

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的公民,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总是处于对立面的。比如,人人都希望共享的闲置资源可以一直为己所用,但是除了闲置资源的所有者,对于其他人而言都只是短暂的有偿转让者。共享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公民的公共生活领域将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公民不断增强自身的公共意识。

(三)公民缺少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共道德规范要求公民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公共法律规范要求公民以法律为准绳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共享经济中的资源是物品所有者的闲置资源,这部分人是闲置资源的所有者,作为物品的使用者只是获得了短暂的商品使用权,并没有剥夺甚至处置占有该资源的权利。共享资源的丢失、乱停乱放甚至是私人占有,就是公众缺乏规则规范意识的具体表现。共享资源往往会设置相应的归还和停放区域,人们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归还到相应的区间,这确实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这一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乱丢乱放不仅给交通通行和城市市容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会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加强共享经济中公共伦理建设的措施

共享经济的发展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公民应当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推行他律措施,使人们在享受生活便捷性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为共享经济的良性运转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一)强化公共生活,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交换的正义的概念:“交换的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基本准则”。契约精神要求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做到公正、平等、自由和守信,即人们应当在自愿的情况下与对方签订契约,并严格遵守。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共享app的不断涌现,共享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契约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易的主流精神,因此,整治共享经济使用过程中失范现象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强人们的契约意识。共享经济资源分享使用的重要前提,就是双方基于一定的用户协议的赞同,方可生效,也就意味着契约的达成,双方在短暂的使用期间内遵守相关的使用条例,直到使用结束。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建立良好的共享经济发展环境,不仅要靠公民个人道德的自律,还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即法律的约束。在现在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知法、懂法、用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学习的,应当积极培养公民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观念。首先,普法教育应当加强。在普法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还要注重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适当地加强法规的深层次解读和案例实训,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其次,共享经济自流行以来便缺乏专门的立法条文,这就导致人们对法律边界的不明晰,国家应该为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出台更细致的法律法规与措施,将当下笼统的各项条例逐步细化,并且不断加強相关部门的协同治理,携手共建法治建设体系,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用法。

(三)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德

共享经济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还是基于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的缺失。俗话讲:“有国才有家。”公德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公共伦理的建设以法律制度为依托,可以解决部分的社会公德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实现共享经济的长远发展,要将外在约束转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信念,使人们从本性出发受到内心的约束而内化为行为准则。首先,可以从教育阶段抓起,有目的地进行公德教育,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育阶段潜移默化地接受正向教育,培养公德意识;其次,要加强全民的公德教育,积极组织公民参加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以此增强公民的公德意识。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闲置公正公民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论公民美育
不做闲置主妇
迟到的公正
公正赔偿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