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寄托与守护
2023-10-23杨占平
杨占平
《素履行》是女作家张俊苗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集。此前,她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连翘》、散文集《苔花集》《旧梦琐忆》、文化专著《金融摇篮———冀南银行在长治》等作品,应当说,张俊苗的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所以,读她的这部散文集,我感觉不到稚嫩或粗糙,散文创作的基本规则做得很到位: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内涵深刻、文笔流畅等等要素,都体现出来了;而且是非常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对女性心灵世界的细腻刻画,比如充满灵气和感染力的叙述语言,还有看似松散却又有内在关联的文章结构。
张俊苗人到中年,有自己的职业,更要承担繁杂的日常家务琐事,她都能应对自如,尽心尽责,是一位在水利系统业绩优秀的员工,更是一位称职的女儿、妻子、母亲。虽然她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也不在文艺领域工作,但她从小就喜爱天马行空地想象,并且坚持不懈地阅读古今中外作品,凭借一次偶然的写作成功经历,让她迷恋上文学,尤其是对散文创作情有独钟。近些年来,文学写作已经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的吸引力,社会上也不再把作家看得特别神圣,而张俊苗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说明她对文学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正像她在新作《素履行》后记《扎根太行散发馨香》一文中所说:“我经常会拦住一只蚂蚁给它讲故事,或者拽一朵山丹丹,对着花蕊喃喃自语。多年之后,我在回顾往事时,才对这些微小的生命感恩戴德,并心存敬畏。的确,是它们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了文学之路。”
张俊苗如此喜爱文学,并且把写作当成自己情感的寄托与守护,当成精神世界的密友,让我这个文学“业内”人士非常感动,也非常钦佩。我理解,她之所以这样执着,这样真诚,原因大致有几方面:首先是她出生在太行山区一个普通的农家,长辈们为了让她和哥哥过上温饱生活辛勤劳作,改变居住环境,既严格要求做人做事,又尊重她的意愿,从小她就养成勤快吃苦的性格,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努力,都要有目标。其次是她在几十年里刻苦阅读过许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弥补自己未能进入文学院校深造的先天不足。此外,她具有頑强的毅力和不求名利的心态,把写作当成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阅读张俊苗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总体印象,她在观察人物、看待事情、认识社会、理解生活诸多方面,都比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作品很有个性,没有人云亦云,更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集子中所收文章,无论是题材选择和主题思想,还是叙述方式和语言文字,都是经过认真思考而确定的。这就表明,张俊苗是很好地学习借鉴了历代散文大家的优良传统,写每一篇文章都是探究社会现象和理解人生世事的一种切身感受。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张俊苗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对人性的感悟。可以说,这本洋溢着浓郁情感氛围的作品集,是张俊苗近年来散文写作的一次盘点和小结。每一篇文章切入的视角和丰厚的情感,都会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共鸣。
张俊苗编辑《素履行》,没有像其他作家通常的做法,把文章按照内容分辑,并且给每一辑起个很有韵味很有概括性的标题,也没有刻意分门别类,有清晰的题材界限;但是,她用了一个非常别致而有内涵的书名《素履行》。我查阅古籍知道了“素履行”来自《易传·象传上·履》:“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要心地纯朴,品行端正,遵循礼仪,实现自己的意愿。这个书名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因为张俊苗这部集子中的文章,都是从个人记忆的角度,用不同于他人的感受,把自己人生经历过的难忘的事情、难忘的人物、难忘的场景、难忘的物品,作了生动的描述,像《花布上的光阴》《榆钱儿》《春节纪事》《与书结缘》《一个军属的心声》《“二百五”老公捐款记》等等,读这些作品,能够让读者随同张俊苗的文字,一起走进她普通、平凡但有个性的生活中,她写的多数是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像母亲、姥姥、老公、儿子、同学;事情和场景同样是永远留在她记忆中的,像童年时期的乡村欢乐,家庭的重要事,行走外面世界的体会,采访札记,所有这些人和事,通过张俊苗生动形象的细腻描述,让我们感觉到她人生的欢乐与坎坷,小城生活充满远方,平凡中包含着诗意;也能看出她从小就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女子,成年后更是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的人和事。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入城市的中年女性,张俊苗跟许多同时代成长、同年龄段人一样,人生中的“锅碗瓢盆”是不可能不占重要位置的,她的一些关于家庭生活的体会文章,自然是这部散文集中比较多的部分,都是她在经营自己的家庭过程中的真实的感受,虽然琐碎,却富有味道,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让读者能够形成共识。最突出的一篇是《“二百五”老公捐款记》,文章首先讲了自己老公的特点:“说起我的老公,还真有点‘二百五的特质,那就是:爱惹事、不怕事、能扛事。谈恋爱那会儿,觉得他这人热心,有胆有识,值得交往。亲戚朋友旧相识,有事只要找到他,他总是说:‘没事,我来办!或者是:‘不用怕,有我呢!就冲着他这热心能扛事的劲头,我顶着家庭压力嫁给了一无所有的他。”接下去叙述了夫妻两个过日子的状况,进一步凸显了老公的性格,文字中有着嗔怪,却流露着喜爱。文章的核心是新冠疫情爆发后,老公决定为医护人员捐款,由于两个人沟通有误会,产生了一些摩擦,最终妻子支持了老公的做法,两个人的理解更深了。从文章中能够看出,张俊苗与老公的感情是在如何处理许多事情过程中加深的。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家庭关系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让张俊苗写出来,就感到非常真实有趣,大大提升了散文的意义。
我从《素履行》这部作品集,尝试概括张俊苗散文的特点,不一定完全准确,却自认为有些道理。首先是“我手写我心”的情感渗透于作品中。毫无疑义,个性与真情是所有从事散文写作的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但是,由于近年来不少作者或多或少存在着浮躁情绪,对这个基本原则有些忽视,因此,能不能用“我手写我心”的情感写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张俊苗不受浮躁之气影响,一如既往地用心灵写作,用情感写作,所以,她的叙述、她的议论,都能够打动人心,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阅读体会。
其次是注重现场感。当今时代,散文写作在整个文学创作中越来越普及,不光专业散文作家在写,而且从事小说、诗歌、戏剧创作的作家,都加入进来,更有不少评论家也涉笔散文,至于初学写作者,更是把散文当作进入文学界的敲门砖,队伍真的是十分壮观。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地在散文创作中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有人就认为,散文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非要到现场体验。我以为,这是需要商榷的。散文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文笔,自然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然而,主观态度上却一定要写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人和事。事实上,我们经常读到的那些平庸之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张俊苗已经避免了这个通病,她在这部集子中的每一篇作品,无论叙事记人,都是自己的真实体验,现场感明确,绝没胡编乱造的陋习,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浅薄。比如《和顺随笔》一文,就是通过作者在和顺县城自由的走访,看到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景点,形成了一篇看似闲笔却有深意的文章。这样的散文作品就让读者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有味。
第三是写作风格有韵味。阅读《素履行》让我领略到了张俊苗良好的艺术素养,她对每一篇文章的把握,都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叙述方式得体;她要力争让作品做到细而不腻,适可而止,转折自如,体现出自然的、有韵味的风格。比如全书的第一篇文章《花布上的光阴》一文,总共也就两千多字,讲述的是母亲腊月里送给作者两块红色的大花被面,由这件惯常事引发出她许多的联想和感受,在张俊苗笔下,写出了与众不同之处:母亲与女儿的心总是相通的,自己的审美观的转换,以前花布的制作过程,自己童年记忆里与花布的交集,享受着花布带给自己的愉悦。整篇文章详略得当,没有噱头,自然流畅,把读者带到了一种氛围中,让你细细感受,慢慢品味。
张俊苗的人生旅途和文学之路,都走到了成熟阶段,凭着她对文学的执着和良好的悟性,在以后的散文或者其他体裁的写作中,肯定会更为熟练,成果也一定会更加丰硕。
责任编辑:宁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