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的“四心”与“六新”
2023-10-23邢云单厚军
□ 邢云 单厚军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用足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一、农村调研必须做好“四心”
调查研究是新闻媒体推出高质量报道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还存在“车上看一看、随地转一转”“走马观花来、稀里糊涂走”等现象,个别记者在农村调研中漫无目的、浅尝辄止,热衷于依赖各地各部门提供的总结汇报等材料,或者只调不研、研而不实。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和传播力,甚至会对媒体的公信力带来负面作用,不仅难以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反而容易招致农民和基层干部反感。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在农村调研中写出乡村振兴主题的调研佳作,笔者认为需做好“四心”。
第一,调研须厚植“初心”。党媒姓党,开展农村调研的过程,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脚步迈下土,心中自有谱。新闻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踏入农村广阔天地,才能在步步脚印、声声方言中牢牢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才能让文字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第二,调研须找准“靶心”。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作。调研选题要做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聚焦关键,靶向发力,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找准农村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忌“大水漫灌”,偏离主题。
第三,调研须怀揣“真心”。新闻工作者只有怀揣真心开展农村调研,才能以心换心,才能了解到真人真事。要将身心置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与农村干部群众“零距离”,真正用心体悟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让调研成果有血有肉有灵魂。
第四,调研须坚持“恒心”。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涌现出不少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围绕乡村振兴破题研究,从群众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细微之处发现新闻,从扎实的调研中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二、农村调研的现实操作与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调研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田间地头,走到街头巷尾,才能听到真实的民生,查看真实的民情,得到真实的材料。惟如此,才能将调研主题涉及的事例和人物问清楚、摸清楚、顺清楚,才能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调研作品。
(一)立足新时代
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能否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就需要立足新时代,以政治上的高站位来思考如何开展农村调研。
2022年,笔者撰写了一篇调研报道,并在《河北日报》头版刊发,题目是《柏乡粮库:“老典型”焕发“新青春”》。柏乡粮库被誉为全国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几十年间,柏粮人完成了16个科研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之所以再次关注这一老典型,就是因为柏粮人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确立,柏乡粮库组成了技术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展小麦低温保鲜技术试验项目。待项目全部完成,可实现再造一个“新柏粮”的目标,“粮食储量够河北省人民吃上半个月”。
(二)关注新题材
开展农村调研,就要关注公众关心的新题材,盯准当地农业农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新事物,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来掌握情况。今年五一劳动节,是我国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笔者在与河北当地旅游业人士聚会聊天时,偶然得知太行山里开发闲置石头房的山村民宿非常火爆,于是假期前在某网络平台上抢订了多次,才预订到某客栈一间客房,然后在假期期间参与了一场关于山村民宿发展的围炉夜话。次日,又就此题材在附近山村继续调研,最终写成一篇调研稿件,引发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三)报道新风尚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通过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乡风文明体系,如今在燕赵大地,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的多了;搞迷信、聚众赌博的少了,业余生活文明健康的多了……一股股文明新风在农村扑面而来。
新闻媒体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者在农村调研中就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移风易俗等社会新风尚,通过深入调研来展现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新风采,为提升乡风文明提供助力。2018年“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中,河北日报70多名记者组成多路采访小分队,采写“燕赵气象新”“记者回家乡”等专栏稿件,小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广大农村的新气象。其中,面对当下愈演愈烈的高价彩礼风,笔者采写的通讯《小孔结婚记》讲述了一对青年对新风尚的勇敢追求,新风扑面,得到了有关部门表扬。
(四)提出新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区域和城乡差距较大等诸多挑战。虽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也趋于缩小,但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依然较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统筹推进。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农村调研中敢于直面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和认真负责的批评,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 2023年1月,河北日报记者邢云(左二)在邢台市彩虹山与全国林业劳模郭镇忠(左一)一起包饺子过除夕
2019年,笔者曾以《农民合作社亟待破解注销难》为题,对河北某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得到时任河北省委领导的批示,有力推动了这一问题及时化解。
(五)完善新形式
新闻前辈们积累了丰富有效的调研方法,比如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通过个别聊天、集中座谈等多种方法,走基层、摸实底,真正了解民生民情。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多去老百姓的炕头坐坐”,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追求,也是确保调研效果的出路。
在传承发扬新闻前辈们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每年河北日报都会设立“记者蹲点调研”等栏目,推动各部门动起来、深下去,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2022年底,河北日报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通过记者蹲点调研方式走进一线现场,充分展现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首篇报道《阜平县骆驼湾村:开发好山好水,致富路越走越宽》,讲述了骆驼湾村受益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村时的嘱托,因地制宜选对了富民产业的故事。如今,骆驼湾村人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做文章,持续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六)运用新渠道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交类平台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大家相互交流愈加高效便捷。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查研究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调研,可以进一步提高调研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网络工具开展调研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做到有的放矢,对信息要认真核实,确保无误。这种“云调研”的方式虽有明显不足,但在遭遇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中也可用作调研手段的补充。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北日报都会组织各地记者进行网络直播,实时介绍各地乡村振兴实施情况,这种“短平快”的调研方式受到网友欢迎。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问卷调研,认真归纳研判,找出相关数据背后的规律。
此外,新闻媒体的调研作品不再是大通讯或长视频的传统模样,随着媒体融合的提速提质,坚持移动优先、推陈出新,已成为大势所趋。“报、网、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化传播新渠道,正在构建起主流媒体新的传播体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调研是一个大课题,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立场、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检验。对此,我们要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里进行审视、思考和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调查研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党的新闻事业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