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2023-10-23万应龙
万应龙
□甘肃省靖远县刘川镇教育管理中心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要求改变传统固化的设计思维,将原本刻板的书面内容转变为实践性内容,将原本堆积如山的作业缩减再缩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作业内容转变为挑战性更强、趣味性更高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作业内容更加生活化、多样化和社会化,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以及积极创新的乐园。
一、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基础,为学生写作提供可用素材,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通常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特点及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再通过随堂小练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犹如一条纽带,将学生与课堂紧密相连,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堂教学内容需求,充分发挥作业的辅助作用。积累表达式阅读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语言训练点。根据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具体教学语境,合理选择语言训练点,一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累积语文知识,二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研读体味。通过研读文本的形式对作者的语言规律及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掌握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法;第三,即时运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与课本语境相符的拓展型作业,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
例如,在《丁香结》教学时,积累表达式作业可以做这样的设计:
(1)自由学习课文中描写“丁香花”的部分;(2)精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并将关键词标记出来,说一说这种表达方式的优点;(3)研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4)作者以多个角度展示了丁香花的美,并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对丁香花的特点进行深刻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学习所得,并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眼中“最美的花”。
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来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积累,二来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技能,进一步优化其学习效果。
二、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除了联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与课外实践的联动。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下文以《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作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语言产生初步感受,了解文章人物的情绪变化,并做到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本大意。接下来,深读课文,加深对事件梗概的了解,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细节和人物,并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
其次,回顾课文。回顾初读和深读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站在全局视野回顾整篇文章,罗列文章中语言规律较为明显的重点段落以及语言特点,以此巩固学生对语言规律性的掌握程度。该篇课文主要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朗读,品味文章内容,尤其是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使其可以深刻体会革命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再次,方法提炼。主要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段,通过引导学生将关注焦点聚焦于这些句、段的语言表达特点或规律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炼其中的语言规律,以此加深学习体会,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
最后,实践体验。根据教材特点和语言特点,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类似的课外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延续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开展的实践阅读活动要表现出开放性、趣味性的特征,如人物小介绍、给课文配上连环画、人物名片设计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我心中的革命英雄”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引导学生交流和探讨革命英雄故事。
这种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实现了课内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联结,既满足了“双减”政策提效减量的要求,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支架型作业
“双减”政策下,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技巧等是学生面前的“座座大山”。学习评价是引导学生如何高效开展学习的一个关键。基于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诉求,因而“双减”之下的评价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充分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学习评价并不是结果性的总结,应具备过程性,日常学习表现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支架型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老舍笔下的春节与课后习题4 阅读链接中“春节的事情”进行比较,寻找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两篇文章在内容安排、写法运用上的不同,体会不同写法之间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当然,这种比较方法也可运用到《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两篇课文中。虽然这两篇文章都有提到“腊八粥”,但是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为其写作提供了新思路。这个习题是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一个很好的支架,将二者进行充分融合,以课文、阅读链接的表达方式为参照,为这篇习作的书写做铺垫。
当这一单元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结合存在的问题对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做出合理调整。对于单元练习的评价,不应以学生的成绩分数为唯一标准,而应对练习中各个部分的情况加以分析,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针对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安排“积累和运用、阅读、习作”等方面的练习。其中积累和运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词语的书写、理解、辨析和运用,句段积累,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阅读可以从“情景交融”的运用和分析、“联想和情感表达”的区别辨析及写话来考查;习作部分则重点落实在提升学生想象力方面。
练习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与单元练习评价进行有效结合,给学生一个具体且客观的评价,使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议加以改正。
总之,“双减”下的作业设计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检查,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把“减负不减质”落到实处。
四、加强教材与生活结合,对作业内容进行灵活安排
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存在大量重复性内容,包括书写、背诵,这对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来说不具挑战性和吸引力,因而存在应付、潦草等问题,作业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固化的教学理念,对作业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才是“双减”下语文作业该有的样子。
首先,融入生活化趣味因素。比如,在学习“谐音”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生活周围利用“谐音”取名字的店铺;学习成语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成语描述自己的玩具等。这样的作业内容更具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其乐于融入其中,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刻体会到课文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性,从而掌握相关的学习规律和技巧。
其次,教师还需要坚持作业形式的不断创新,加强书面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最后,教师需要敢于打破传统局限,避免机械性和重复性作业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形式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势,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供学生在课后观看,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比赛活动,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小儿垂钓》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诗意将其中的意境画出来。
五、转变作业完成方式
各种因素造就了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有的学生智力水平比较高,有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发光体,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差异性特点,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能力提升,达到相互促进、扬长补短的效果。
首先,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任务。例如,在《爬天都峰》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为了将文章里的人物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熟读文章,掌握文章人物特点,继而在小组团队中练习分配给自己的角色,以在活动中展现个人风采。相较于重复性阅读,这种方式获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人物设定有了全面认知,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这种方式意味着师生要完全转换角色,由学生为教师布置作业。例如,在《七律·长征》《开国大典》教学时,学生可以要求教师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教师完成学生布置的任务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实现了教材的延伸,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新的知识视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的情感思想受到熏陶。对于教师而言,借助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作出合理调整,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和大人一起读”内容,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为学生构建一种多维化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布置“我是小记者”主题作业,要求学生采访父母,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当中,以此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的参与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最大的鼓励,也能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还能通过与学校的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优质的环境。
六、分层作业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化,统一的学习标准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语文作业需要体现层次性特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能力提升,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地完成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首先,基础型作业。教师基于整个单元需要掌握的字、词、句等内容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性知识。但是作业内容难度不可过高,旨在让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做到灵活运用。
其次,发展型作业。这类作业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字词句等内容为基础,主要指向课内外阅读、片段练写等,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综合练习的方式呈现。这类作业内容主要针对处于中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提升型作业。这类作业的设计不必局限于题型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可以以单元要素中的某一个难点或重点为要求,设计面对一部分有特别需求学生的习题,主要针对高层次学生,即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以促进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迈向更高层阶发展。因此,这类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整合性,难度比较高。
总之,在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语文作业能够兼顾每一个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分层作业中的基础型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而发展型和提升型则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完成。
七、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旨在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降低作业难度以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相反要做到“增质减量”。语文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一成不变的重复性作业内容,不断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同时对作业量进行合理把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以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