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健康管理师在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2023-10-22唐舒亚唐晓雯魏清萍周花仙
唐舒亚,唐晓雯,魏清萍,周花仙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1399)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尤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1]。有研究[2]表明,有1/3 的女性在哺乳期曾罹患哺乳期乳腺炎。且其具有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危害着母婴健康。哺乳期乳腺炎也是降低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3],部分患者会因疼痛等症状或对治疗的顾虑等放弃哺乳。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于2005 年在国内被正式提出[4]。其主要任务和职责在于负责个体的健康问题管理,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方法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健康维护,以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乳腺”专项行动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了多期“乳腺健康管理师技能培训”。我院于2020 年10 月选派1 名护士参加相关培训并获得“乳腺健康管理师”资质。经培训的乳腺健康管理师在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21 年4-12 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乳腺外科门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哺乳期乳腺炎,并由医生转诊至母乳喂养指导门诊;②产后2 个月内的单侧乳腺炎患者;③意识清楚,具有正常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因非炎症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③乳汁量少,正常情况也无法满足婴儿需要,以替代母乳喂养方式为主;④不会使用微信,不愿接受电话随访者。根据小样本预实验结果,随访1 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为50%~80%,随访3 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为25%~80%;按照优效性试验两组率比较的样本量计算方法,设Ⅰ类错误α为0.05,Ⅱ类错误β为0.10,脱落率为10%,分别得出随访1 个月及3 个月时的最小样本量分别为每组57 例(共114 例)及每组17 例(共34 例)。结合实际,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1 例,按照就诊顺序对其进行编号(1~161号),并根据R 4.1.0 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对应将其分为观察组(n=81)与对照组(n=8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2022-WZ-01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经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护理诊疗程序,且具备相关操作资质的专科护士进行干预,直至患者痊愈。干预内容包括:徒手排乳、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三才配穴乳腺治疗仪”进行排乳治疗以及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鼓励患者持续、频繁地从感染侧乳房开始母乳喂养;②教会患者判断哺乳时婴儿含接是否正确,如因乳房太充盈导致婴儿含接不良,建议在哺乳前通过手动或吸奶器挤奶[5];③鼓励患者休息,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④乳腺炎急性期禁热敷,建议在喂哺后冷敷乳房,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6]。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排乳治疗的基础上,由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干预管理,直至患者痊愈。(1)成立干预小组。干预小组成员包括乳腺健康管理师1 名、主管医师1 名、心理治疗师1 名及营养师1 名。乳腺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提供治疗性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其余成员负责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专业咨询。(2)建立健康档案。乳腺健康管理师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全身与局部评估、生理及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且于每日治疗结束后,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如哺乳、症状缓解情况等),对当日治疗进行回顾性梳理,并与小组成员沟通下一次治疗方案。(3)开展健康管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乳腺健康管理师结合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管理。①电话随访:治疗完全结束后1周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有无自觉乳房红、肿、热、痛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消失时间、是否影响纯母乳喂养等,同时评估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之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直至产后6个月。②微信互动交流:建立微信交流群,成员包括干预小组人员及患者,每天8:00-20:00 开放。鼓励患者在群里分享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等;注重相关问题的反馈,帮助患者应对哺乳期应激事件(如返岗等),通过指导其掌握储奶方法等,树立母乳喂养信心,避免因返岗放弃母乳喂养。③定期推送母乳喂养科普文章: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宝宝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益处,并鼓励其通过坚持让孩子吸吮、按需哺乳等措施有效刺激泌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疗效患者治疗1 周后,依据以下标准评估其治疗效果。痊愈:患侧乳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乳汁排出通畅,体温正常,肿块接近消失,可正常哺乳;有效: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明显恢复正常,乳房肿块与治疗前对比减小1/2,有轻微疼痛;无效:症状未消失,体征未明显恢复正常,乳房肿块未见明显缩小且疼痛严重。
1.3.2 纯母乳喂养率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产后6 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是指以母乳喂养为主,不加入人工奶制品;混合喂养指母乳喂养同时添加人工奶制品;人工喂养组则是以人工奶制品喂养为主,不加入母乳。
1.3.3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 -Care Agency Scale,ESCA)于治疗后3个月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评估。ESCA 由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r于1997年根据Orem 的自我护理理论制订[7],2000 年我国学者Wang 等[8]将进入并汉化。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 个维度,共43 个条目。量表采用 5 级评分,包含11 个反向评分条目,总分为0~172 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根据量表总分将自我护理能力分为3 个水平:>113分为高等水平,57~113分为中等水平,<57分为低等水平。中文版ESCA 具有良好的信效和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0.92,重测信度为0.91,结构效度指数为1.00[8]。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采用Excel 软件录入,并用R 4.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n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必要时使用连续性校正和Fisher 确切概率法)及配对χ2检验;以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干预1 周后,观察组乳腺炎的痊愈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纯母乳喂养率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 个月、3 个月及产后6 个月时,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随访1 个月与初始治疗时比,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有所提高(P<0.05);随访3 个月与初始治疗时比,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有所下降(P<0.001),而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比例有所增加(P<0.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n(%)]
2.3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干预前,观察组81 例患者自我护理量表总均分为(100.87±9.7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乳腺健康管理师干预3 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2 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乳腺健康管理师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N=81)(分,±s)
表4 乳腺健康管理师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N=81)(分,±s)
时间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总分干预前18.38±2.32 13.74±2.00 26.74±3.01 42.00±6.05 100.87±9.77干预后19.03±1.87 14.44±2.52 32.31±2.63 46.44±3.51 112.21±6.16 t值-1.890-1.960-9.860-4.340-8.070 P值0.070 0.570<0.01<0.01<0.01
3 讨论
3.1 对哺乳期患者开展乳腺健康管理的意义有研究[9]显示,33%的哺乳期妇女曾罹患急性乳腺炎,其中5%~11%可发展为乳房脓肿,直接影响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显示,2012-2014 年中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8%,且在3年内没有增加,哺乳期乳腺炎可能是造成产妇放弃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之一[10]。同时,产妇普遍缺乏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及哺乳技巧也增加了母乳喂养的困难。而母乳喂养具有其他代乳品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育、可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生理需求、可降低孩子长大后发生超重、肥胖或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利于降低母亲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可促进母亲身材恢复等。因此,加强产后哺乳期健康管理对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意义重大[11]。哺乳早期,大部分初产妇因缺乏母乳喂养、乳腺炎的相关知识[12],也较少主动寻求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导致乳汁排空问题未得到及时重视及处理,进而发展为乳腺炎。且多数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接受门诊治疗,离院后的自我护理及对相关措施的依从性对于疾病康复尤为重要。传统的专科护士工作模式仅局限于门诊,缺乏对疾病的全程管理,对患者的整体结局和身心健康关注往往不够。而乳腺健康管理师则将工作范围从门诊延伸到家庭,可为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提供及时、个性化的专业康复指导,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有积极意义。
3.2 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效果
3.2.1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干预1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5.06%)高于对照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的专科护士管理相比,乳腺健康管理师对每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针对性的全程管理,通过借助微信平台、电话随访和团队协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搭建了健康管理的桥梁,使患者能及时反馈和解决居家管理期间的各种问题,并有效促进健康管理的落实。乳腺健康管理师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使其了解哺乳期乳腺炎发生机制,知晓乳头内陷、早期按摩、保持乳头乳晕的清洁以及吸乳排空乳汁的重要性[13],指导其更好掌握正确哺乳的方法、乳腺炎的自我护理技巧等,进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3.2.2 有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表3显示,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1 月、3 月及产后6 个月时,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治疗1 周时患者的症状缓解尚不明显,对于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足等有关。另外,随访1 个月与初始治疗时比较,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 个月时,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初始治疗时(P<0.05),而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则有所增加(P<0.05)。这可能与对照组专科护士缺乏后期持续干预有关。观察组开展的由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可及时了解和纠正患者错误的哺乳方式,并通过与微信互动交流、电话随访等,不断强化其纯母乳喂养的理念,增加其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进而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3.2.3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显示,经乳腺健康管理师干预后,除自我概念及自我护理责任感维度外,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均较之前有所提升(P<0.05)。自我概念和自护责任感维度的得分提升相对较少,这可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有关。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自己内在的感受与信念,被认为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可对心理健康、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发展及康复产生影响。有研究[14]表明,大部分患者对哺乳期乳腺炎的康复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不良,存在负面情绪。乳腺健康管理师通过对患者乳房问题进行细致的护理与指导、及时评估患者的身心问题、必要时协助转介至相关专业人员(如心理治疗师等)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健康教育团队的重要构成,应积极关注并提升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观察组81 例患者中,高中以上学历者占81.48%,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研究[15]指出,学历越高的患者,对自我护理的理解力也更强,在疾病治疗知识储备方面更为重视。但同时由于79.01%的患者是初产妇,干预前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较低,为(42.00±6.05)分,在接受乳腺健康管理师干预后,相关知识得分提高至(46.44±3.51)分(P<0.05)。
3.3 健康管理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产前,乳腺健康管理师会通过家庭俱乐部的方式开展专业的哺乳指导,引导孕妇和家人树立正确的治未病理念,以降低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虽然部分产妇在产前会主动学习母乳喂养知识,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缺乏专业的哺乳指导、具体的技巧落实不到位,则可能引起乳腺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院乳腺健康管理师尚无权限开设独立门诊,需要医生转介,可能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为了更好地支持母乳喂养,充分发挥乳腺健康管理师的作用,科室后续还将不断完善医护一体母乳喂养指导门诊,针对孕前围产期至产后喂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乳腺健康管理师无法解决的专业问题(如因婴儿口腔结构异常需口腔科医生介入等),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后续也将通过开展多学科合作等模式,促进乳腺健康管理。
4 小结
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护理能力。经由系统性培养路径培养的乳腺健康管理师,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将成为专科医师的有力辅助,但二者的工作如何更好地衔接仍需进一步探讨。且本次研究由于未针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微信和电话随访,无法全面搜集其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乳腺健康管理师在提升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