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23-10-22
2007年,《广西文学》策划了《广西散文新势力十六人作品展》,推出沈东子、何述强、莫雅平、沙地黑米、王冰、梁志玲、透透、刘美凤、王梆、董迎春、李金兰、叶华、石丽芳、苏会玲、欧泽璋、蓝薇薇等十六位作家,从文本到观念,完整地呈现了广西散文的创作立场、个性特征和审美追求。
2015年,时隔八年,《广西散文新锐专号》聚合了陶丽群、罗南、连亭、唐女、林虹、梁晓阳、剑书、宋先周、孟爱堂、寒云、杨仕芳、颜晓丹、刘景婧、李海凤、羊狼、陈洪健等十六位散文新锐,对广西散文新生力量做了一次集体展示,为广西散文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2023年,又一个八年,《广西散文新实力二十家》再次出发。集结了70后陶丽群、罗南、琬琦、刘永娟、唐女、梁志玲、林虹、罗晓玲、廖献红、梁晓阳、宋先周、孟爱堂,80后连亭、黄其龙、覃冰、李会鑫、剑书、施毅,90后岑叶明、韦东柳等二十位作家,他们是当下广西散文创作队伍的坚实力量。三个年代之外,广西依然有一批专注于散文写作、功底扎实的实力散文家没有囊括其中。
本期专号中,我们看到,70后依然是当打之年,他们安守着散文的初心,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人生阅历修为、思想穿透力、文化涵养等经过岁月长久的沉淀,在笔端静静流淌着光华。80后、90后也褪去青涩,渐成气象,作品体现出对芸芸万象的审视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
在文学史上,散文曾承担着其他文体难以取代的艺术功用,是一种最贴近生活、生命和灵魂的文体,当下,随着社会日趋多元化,读者审美情趣的提升,非虚构写作、跨文体写作浪潮高涨,散文边界的模糊化,散文如困兽般试图从四面八方突围。林非先生曾有言:“散文创作是异常艰难的,情感的勃发和哲理的深化,都无法大量和永远涌现,更何况还得天衣无缝地汇于形象和文字里面,要写出美轮美奂和震撼心灵的作品,需要在毕生的观察、揣摩、阅读、体验、感受和思索的过程中付出努力。”
广西散文也一直在寻求个人突破和集体突破之路。
广西散文有着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并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社会变迁和人生百态。从本次专号中我们看到,在挖掘本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不断加深文本的深度和亮度,向内朝灵魂深处挖掘,向外寻找更为广袤的天地,努力使作品更具现实性、丰瞻性和超越性。
散文如何保持万物在我心的质朴赤诚的同时,又不丢失对生命、对生存、对世界的终极追问?如何表现社会的广阔和历史的纵深,抵达超拔开阔、生动奇崛之境?如何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见心、见性、见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是每个在散文路上长途跋涉的作家需要思考的命题,也是散文在这个时代所要捍卫的文体尊严。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
我们期待广西散文闪耀精神的光芒、内嵌光阴的力量,迎接未来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