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
——以“心理应激中介”为例

2023-10-22李明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学医学思政

李明芳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即要主动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2],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1 医学心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历来医学教育推崇以德为先,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学生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医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桥梁。

1.2 具有可行的教育路径

医学心理学教授的是人“心灵”方面的知识,而思政教育就是“灵魂”[3]。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使其掌握专业实践技能,还能避免课程思政“空洞化”,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意识[4]。

1.3 符合现代医学的现实需求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存在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掌握精湛的医学技能,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关怀能力及高尚的职业操守,这就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培育具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及仁爱精神的医学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2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现代化革新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线上+ 线下”教学模式[5-6]。我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团队尝试在医学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借助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中的医学心理学在线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线上+ 线下”的三阶段(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混合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使得教与学的时间、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解决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

3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实例

选用张黎逸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心理学》[2],该教材是高职高专课程思政示范教材,选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心理应激中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3.1 学情分析

3.1.1 学生学习内容方面 学生已学习了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健康心理和异常心理相关知识,本章节主要内容为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第1 个学时学习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的基本理论,心理应激模型中的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应激结果等。心理应激中介中的认知评价与情绪ABC理论(antecedent,事情的前因;belief,信念consequence,事情的后果) 有紧密的联系,可引用埃利斯的情绪ABC 理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明白认知差异会造成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还可讲解应激源经过应激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引起应激反应的应激过程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规律及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的关系,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1.2 学生特征方面 专科学校学生因长期处于学业不良状态,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压力较大、心理承受力较弱、心理压力排解方式不当等问题。而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临床心理干预能力。

推荐理由:本书是普利策奖得主理查德·克鲁格的全新力作。讲述了一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众舆论权诉讼案,展现了美国殖民时期纽约社会政治全景画卷,被誉为“美国争取独立与自由之开篇史诗”。

3.2 教学设计思路

心理应激也称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心理应激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应激的过程也是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管理压力的基础,具有现实意义。限于学生对心理压力的感受和理解,加之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教师以与学生联系紧密的考试压力为切入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分析,帮助学生将概念化的心理压力转化为亲身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故事为思政素材,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此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增强人文关怀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3 教学目标

3.3.1 知识目标 掌握心理应激中介变量概念;熟悉各中介变量在心理应激过程中的作用;了解认知评价的过程。

3.3.2 能力目标 具备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及在临床中指导患者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3.3.3 素质目标 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应激;具有应对心理应激的自信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3.4 课程思政素材

思政元素提炼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思政素材:课前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 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视频,提前查阅了解相关案例;课中进行思政素材分享,弘扬家国情怀及奉献精神;课后以“弘扬奉献精神”为主题,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激发学生职业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3.5 教学过程设计

3.5.1 课前导学(线上:雨课堂+学堂在线平台) 教师活动:(1)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在学堂在线平台发布录制的心理应激模型微课视频;提前布置任务,课前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20 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视频,并查阅相关案例,课中随机抽取学生分享讲述。

学生活动:完成预习任务,并根据课前任务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次教学内容。

3.5.2 课中研学(线下+线上雨课堂) (1)复习所学知识:教师活动:教师针对上节课重难点(心理应激的概念和心理应激模型中的部分内容),采用雨课堂中随机点名的方式抽取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被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学生补充回答。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课后及时复习。

(2)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法):教师提出“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同学们普遍认为考试是一个压力性事件,属于应激源中的社会性应激源。那么面对期末考试,你的反应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在雨课堂发送弹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对考试的反应都不一样,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应激源,却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或应激程度?”进而引出授课内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指出需达成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学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从而有的放矢的学习。

(4)新课教学。教师活动:①概括强调心理应激中介的3 个主要知识点:人脑是心理应激过程中的“黑匣子”;心理应激中介是大脑信息加工的过程;心理应激中介调节应激反应的程度和形式。②提问“‘黑匣子’里都有什么?”从而引出心理应激中介变量相关知识。③通过列举学生面对考试的不同反应,讲授4个心理应激中介变量: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思考,正确认知心理应激。

设计意图:①由于心理应激中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性格等因素,因此教师可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②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③教师通过考试这个例子,详细讲解认知评价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5)故事分享。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分享课前准备的案例故事。②结合学生分享的案例,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精神作用(社会支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充满信心、坚定信念、积极乐观,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才能缓解压力,更好地服务患者(认知评价)。

学生活动:①课前线上预习、观看视频、自主查阅资料。②课堂上积极分享。

设计意图:用故事感染和激励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弘扬家国情怀及奉献精神。

(6)课堂练习巩固。教师活动:让学生根据事例查阅资料,探寻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思考并作答。

设计意图:4 个事例,引发4 次思考,给出4 次启示,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

(7)拓展延伸。教师活动:提问“了解了应激反应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可采用哪些策略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引导学生结合心理应激中介中的“优化认知因素、调整应对方式、完善支持系统、培养兴趣爱好”等内容去解答。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并将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设计意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拓展延伸讲解,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提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8)自助与助人。教师活动:①通过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你是医生,你怎样帮助患者调节应激反应?”的问题。②结合各小组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在自己有效应对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人有效应对应激事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会自助的基础上助人,在自己有效应对压力进行自我心理照护的同时,指导患者有效应对应激事件,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的结合,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9)知识小结。教师活动:①回顾总结主要内容,梳理重难点,强调学以致用。②教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课程教学的方法论指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压力,认识到压力是一把双刃剑。③推荐阅读书目:《化解压力的艺术》《压力管理》。

学生活动:回顾强化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②启迪思维,让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解决问题。③通过推荐书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拓展阅读,进一步掌握压力管理技能。

3.5.3 课后练学(线上:学堂在线平台)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课后围绕“弘扬奉献精神”主题撰写心得体会。

学生活动:课后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书写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职业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突出思政教育的持久性。

3.6 教学反思

3.6.1 成功之处 (1)以考试压力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概念化的心理压力转化为亲身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心理应激、心理压力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因此,选择的案例主要为学生自身及临床案例,不仅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突出了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3)突出了课程思政的趣味性。若只采用枯燥的讲授灌输模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巧妙运用思政素材,通过故事分享、视频观看、学生讨论分享等形式及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了课程思政的趣味性。

3.6.2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差,未能自主完成课前任务,导致课堂讨论交流环节处于被动状态,课程思政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后续需督促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线上任务。

猜你喜欢

心理学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