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的元语用分析
2023-10-21卓丽
[摘要]模糊限制语能体现主体对概念范畴的认知,是主体维护面子的语用策略,也是构建主体认知立场的语用资源。以《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和《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两份白皮书为例,考察模糊限制语的元语用功能,发现:经贸白皮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其在中美经贸纠纷情境下具有增加信息来源信度和得体度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白皮书;元语用;中美经贸摩擦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2-2643(2023)02-0040-09
AnalysisofHedgesPragmaticFunctioninGovernmentsWhitePapers
ZHUOLi
(SchoolofEnglishandInternationalStudies,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Hedges,apragmaticstrategyforsubjectstoexpressandconstructcognition,canreflectonescognitionofconceptualcategory.Byclassifying,annotating,andstatisticallyanalyzingthehedgesinTheFactsandChinasPositiononChina-USTradeFrictionandChinasPositionontheChina-USEconomicandTradeConsultations,thispaperrevealsthathedgesofindirectmitigationoccurmostfrequently,indicatingChinaspurposeofenhancingcredibilityandreducingimpolitenessinChina-UStradefrictions.
Keywords:hedges;whitepapers;meta-pragmaticfunctions;China-UStradefriction
1.引言
主体认知具有主观性,模糊限制语具有体现个人对概念范畴认知的功能。在不同社会价值体系差异背景下,个体的情感、利益取向差异都会影响认知,话语生产者如何通过模糊限制语构建认知立场值得研究,而以往研究主要围绕学术语篇展开,较少涉及政府白皮书文本。本文以中国政府发布的两份白皮书——《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和《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文本为语料,通过对文中的模糊限制語进行识别、编码、统计、分析,探寻其元语用特征和功能。研究问题包含:1)文本中高频模糊限制语包括哪些类型;2)有哪些元语用功能;3)在建立认知趋同/异立场时有何规律。
2.文献综述
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从逻辑推断上语义含糊、在真假值之间界定不清的词语,如“有点”“类似”等(Lakoff,1973)。它们可以部分改变话语的真假值,具有故意模糊、弱化威胁、体现谦虚礼貌、保守表达以避免极端等功能(Meyer,1997),同时也是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指示语(Verschueren,2000)。从研究方法看,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主要是对模糊限制语的列举或简单划归,缺乏系统分类。Zadeh(1972)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形容词和副词类、词缀类、方式和程度状语类、礼貌缓和类四种不同类别,Lakoff(1973)从语义语法层面出发,展示了五十多个表示程度和真假值的模糊限制语。80年代后期,语言哲学出现“语用转向”,模糊限制语也成为语用研究的重点,其概念内涵进一步扩展。Prince等(1982)认为,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命题内容本身相关;另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存在于命题内容和说话者之间。在延续Prince的模糊限制语分类基础上,何自然(1985)进一步诠释二者内涵,认为前者从语义范畴表达与命题相关的内容,后者从语用范畴表达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的态度;语义变动型可分为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语用缓和型则分为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Brown&Levinson(1987)也将模糊限制语分成四个类别:质量型模糊限制语、数量型模糊限制语、关联型模糊限制语、方式型模糊限制语。Hyland(1998)从语义学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分为词汇模糊限制语和策略模糊限制语两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内容指向模糊限制语和读者指向模糊限制语两类。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功能研究表明,它们在言语交际中可以减弱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达到保全交际主体面子、体现礼貌品质、维持人际关系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关系的有效策略(Brown&Levinson,1987)。不过,模糊限制语的语义含糊功能会增加语言的不确定性,在需要清晰明确信息的交际情境下可能会引起语用失误(陈治安、冉永平,1995)。由于模糊限制语在学术及实践层面的重要性,近年来,不同类型话语研究(如学术话语、文学话语等)都开始探索其元语用特征。在学术话语中,Hyland(2005)将模糊限制语称为立场构建的元话语,许家金(2019)称之为立场标记语。语用学研究称其为元语用立场指示语,具有增加礼貌程度、转移信息责任、构建认知立场的元语用功能(卓丽、夏登山,2022)。此外,模糊限制语被认为可以减弱作者认知判断的肯定性,而程度强调词可以增加认知判断的确定性(Hyland,2005),二者共同构建认知立场,并间接表达态度(Park&Fang,2021)。在本研究中,中美两国从各自立场定位出发,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构建对贸易事件的认知立场,并最终达成趋同/异立场。
3.研究方法和量化分析
本文语料选自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9月和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和《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国白皮书文件已有30年的历史,但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所选语料是迄今中国政府首次以贸易纠纷事件为题,通过新闻发布会等传播途径正式阐述国家立场的双语白皮书文本,希望以此为例探寻政府白皮书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元语用特征和功能。根据研究目的和语料特点,本研究采用何自然(1985)提出的标准划分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见表1)。
本研究将两份经贸白皮书文本分别建档、清洁、分词,使用BFSUQualitative软件进行识别、标注、编码、统计。统计结果发现,2018年经贸白皮书文本包含171个模糊限制语,2019年经贸白皮书文本包含26个模糊限制语,两份白皮书都以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为主,这与以往政府工作报告通常偏向使用副词类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潘峰,2014)不同。
宏观上看,两份经贸白皮书大量援引美国言据以及双方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微观上看,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频数均为零,由于此类主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犹疑态度(何自然、冉永平,2010),其缺失现象恰好表明中国政府持有的坚定态度。在其余三类模糊限制语中,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频数都较低,如表2所示。
其中,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包括“大致”“较为”“几乎”“接近”“多次”“初步”等,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包括“各国”“许多”“大量”“左右”“广泛”“不明”等,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以“新华社发”“根据中国商务部”为主。
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所修饰或限制的内容具有损害或修复面子的功能,而维护积极/消极面子可以构建趋同立场,损害积极/消极面子可以构建趋异立场。积极评判就形成了趋同立场,而“交际主体一方基于交互主观性对另一方立场的消极评价就形成了趋异结盟”(Wang,2020)。如态度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新华社发”在2018年的经贸白皮书中出现27次,其趋同/异功能需结合语境,并根据之后所修饰的内容而定。
根据对模糊限制语构建趋同/异立场功能的统计,在2018年白皮书的171个模糊限制语中,50个构建了中国趋同立场,26个美国趋同立场,78个美国趋异立场,17个中美趋同立场。2019年白皮书包含26个模糊限制语,其中程度变动型、范围变动型和间接缓和型三类共10个模糊限制语用于构建中国的趋同立场,1个间接缓和型构建了中国的趋异立场,4个间接缓和型用于构建美国的趋同立场,有范围变动型和间接缓和型共8个模糊限制语用于构建美国的趋异立场,2个间接缓和型用于构建中美的趋同立场,1个范围变动型用于构建中美的趋异立场。
整体上,2018年白皮书以构建美国趋异立场为主,2019年白皮书以构建中国趋同立场为主。由于只有考虑模糊限制語使用的语境因素才能理解其意义(崔凤娟,2012),本文将进一步结合文本语境对模糊限制语进行质性分析。
4.模糊限制语的质性分析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威胁交际双方的面子,从而传递尊重对方或保护自己面子等特殊会话含义(邓兆红、何世潮,2008)。在中美两国发生贸易纠纷的情况下,模糊限制语具有模糊分歧内容、缓和双方矛盾的功能。在具体语境下,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达成了不同语用功能。
4.1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通过修正话语内容,或给出一个变动范围对话语本身进行模糊限制,而改变甚至取消话语的原意。两份经贸白皮书都使用了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董娜,2003)。
4.1.1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对原话语意义作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它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得更加得体,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从而避免武断(董娜,2003)。例如(斜体部分标记模糊限制语):
(1)中美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2)2015年中国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4.4%,明显低于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已接近美国。
(3)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中,也曾多次出现波折、面临困难局面。
由于中美之间贸易额的计算方式不同,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和美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存在数额不对等的问题。例(1)通过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大致”模糊化中美之间经贸往来的具体数额是否对等的情况,避开双方对具体经贸数额的分歧,维护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顺应中美趋同贸易立场的上下文本语境。例(2)构建了中国政府遵守对世贸组织承诺的积极形象,指出中方税率低于发展中国家,使用“接近”修饰美国,既指出中国税率之低可与美国相媲美,捍卫中方立场,又弱化中国和美国之间关税税率的具体差额。在数次会谈成果不明显,贸易纠纷依旧僵持甚至有加剧倾向的背景下,例(3)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多次”模糊化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困局的具体次数,弱化双方不和谐的关系史,构建了中美贸易趋异立场,同时缓和双方立场冲突。
4.1.2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衡量事物或限制范围变动的模糊性结语或结构。说话人在无法准确知道范围或不愿意把范围说得太绝对的情况下,使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让听话人在所给范围内理解信息(何自然、冉永平,2010)。参见下例:
(4)美国实行高关税的措施遭到了30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许多国家第一时间对美国实施了关税报复措施。
(5)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国际广泛认可。
(6)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前景不明,世界贸易组织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由3.7%下调至2.6%。
(7)美国现任政府以产业损害和保护认知产权为由,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单纯根据美国国内法挑起国际贸易摩擦,以“232条款”“201”条款”和“301条款”名义发起一系列调查。
例(4)使用范围限制型模糊限制语“许多”修饰国家,指出中国只是实施关税反制的国家之一,同时模糊其他国别名称,维护双方的消极面子,避免引发新一轮贸易报复,构建中美趋异立场。例(5)“广泛”一词指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国际认可的范围较广,捍卫中方立场,也构建了中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形象,而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果的不认可等同于选择与许多国家趋异的立场。例(6)使用“不明”修饰中美经贸摩擦的前景,它同时预设了中美贸易摩擦走向积极方向和消极方向的可能性。在中美贸易纠纷持续加剧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贸易增速持负面预期的社会背景下,该词模糊化中美贸易前景,可以同时缓和双方立场冲突,体现中国政府对中美贸易持积极乐观心态,希望中美构建趋同立场的语用意识。由于美国对外发起的非法调查标准界定不同,可能导致统计数量差异,例(7)通过使用“一系列”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修饰美国调查数量,既体现中国政府的严谨意识,也避免双方争议。同时,该模糊限制语所修饰的消极评判与美国的消极贸易纠纷情境身份共同构建了美国的趋异立场。
4.2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援引第三方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我对命题内容的态度、看法或认知,降低对某些可能缺乏确凿证据事件的肯定程度,个体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修饰命题内容代表着其自身已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该言据;此外,包含有明确信息来源的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能提高陈述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何自然、冉永平,2010)。
在白皮书中,中国政府转引了大量国内外不同媒体、政客、机构的陈述或评判以增加中方构建认知立场的分量。按照具体来源,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中方机构(如: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新华社等)、美方机构(美国商务部、美国消费者选择研究中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和第三方机构(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
4.2.1援用中方机构
(8)据中国有关方面统计,2018年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57.9亿美元,同比下降10%。
(9)根据中方统计,中美服务贸易额从统计开始的2006年27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253亿美元,增长了3.6倍。
例(8)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据中国有关方面统计”,组合了贸易纠纷加剧背景下减少对美投资的中国消极贸易关系身份和美国阻挠之下被动减少投资的中国积极立场评判,共同构建中国趋异立场。例(9)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根据中方统计”以中美贸易额快速递增的积极评判与积极身份共同构建中美趋同立场。
4.2.2援用美方机构
(10)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认知产权保护状况不断改善,过去十年间中国使用外国技术支付的专利授权和使用费增长4倍,2017年为28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其中为本国境内使用的外国技术支付费用的规模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11)据美国方面统计,2007-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由131.4亿美元扩大到576.3亿美元,增长了3.4倍,而同期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出口额增长1.8倍,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30倍至402亿美元。
(12)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研究显示,2015年,中美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成本,相当于美国家庭收入的1.5%。
(13)美国智库“贸易伙伴”(TradePartnership)2019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01%,就业岗位将减少216万个,一个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将增加2294美元。
(14)2017年8月,美国依据本国《1974年贸易法》,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并在2018年7月和8月分两批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此后还不断升级关税措施,2018年9月24日起,又对2000亿中国输美产品征收10%的关税。
例(10)援引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观点,结合积极评判与中国注重认知产权保护的积极个体身份,构建中国的趋同立场。例(11)使用“据美国方面统计”,将两国互通有无的积极贸易关系身份与积极认知立场评判结合,也构建贸易趋同立场。例(12)通过援引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把中美贸易伙伴关系的积极身份和中美贸易积极立场评判结合,构建中美趋同立场。例(13)使用并援引“美国智库‘贸易伙伴”的报告,减轻对中国增税会导致美国生产总值和就业岗位减少的消极评判的语力,此消极评判与美国的消极贸易纠纷情境身份相结合,共同构建美国的趋异立场。例(14)指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纠纷的依据是《1974年贸易法》,但其第301项条款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通过拆解美国贸易纠纷行为的认知立场,指出美国以此为依据对中国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属于非法行为,同时援用“贸易法”降低对美国消极面子的威胁。
4.2.3援用第三方机构
(1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43美元,仅为美国的14.5%,排在世界第71位。
(16)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指出,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减少19.5万个就业岗位,若受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就业岗位可能减少62.4萬个。
(17)美国智库“贸易伙伴”2019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01%,就业岗位将减少216万个,一个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将增加2294美元。
例(15)通过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把积极评判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个体身份相结合,构建中国贸易税制合理的趋同立场。例(16)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提出美国加增关税会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的事实性消极评判,并与美国的消极贸易纠纷情境身份相结合,共同构建美国的贸易趋异立场。例(17)使用美国机构“美国智库‘贸易伙伴2019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的表述,指出美国继续对中国产品加增关税会导致其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成本提高的消极后果,减少对美国消极面子的威胁程度。总体上,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借用美国媒介构建中方的认知立场,使其更加客观真实而增强说服力;同时降低威胁言语行为的语力,避免激化矛盾。
在言語交际中,构建言据就是构建权威(DuBois,1986),政府白皮书使用多种模糊限制语引导、陈述贸易事件可以构建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纠纷中的权威形象。言据意在劝说,可以改变对方对命题内容的看法(DuBois,2007),引导对方的认知。经贸白皮书文本发布前,中国政府在双方经贸磋商中拒绝了美国将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与经济往来利益进行捆绑的行为,由此遭到美国报复性加增关税,在此背景下白皮书使用模糊限制语可视为更新美国对中国认知的语用手段之一,劝说其软化或最终放弃原有立场。
5.模糊限制语与认知立场构建
交际主体会通过定位、评判来构建对命题内容的认知架构,并基于交互主观性构建命题内容的认知立场(Wang,2020);而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内容的积极或消极评判,与立场的积极或消极身份一同构建趋同或趋异立场,具体需结合语境判定。相同的模糊限制语如“新华社发”能援引不同主体的贸易事实,既能援引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积极行动事实来构建中国的趋同立场,也能援引美国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或消极行动事实来构建美国的趋同或趋异立场,还能援引中美双方的融洽会谈及合作来构建中美趋同立场。
通过援引第三方的观点而避免直接陈达立场,能够显得中立可靠(Chafe,1986),同时也具有降低语势、维护双方面子、减少摩擦的语用功能。2019年白皮书中模糊限制语频数的下降,体现出在中美双方贸易纠纷僵持和加剧的背景下,中方态度和立场愈加坚定。同时,模糊限制语所呈现的立场为趋同和趋异共存,既有互利共赢立场达成趋同态势,也有互设贸易壁垒构建趋异立场。总体而言,尽管贸易纠纷持续升级,中国在两份经贸白皮书文本中的趋同意识保持显著上升趋势,与此相对,美国的趋异意识显著上升,这种反差更突显中美矛盾的加剧(见图1),随之两国立场也在趋同或趋异之间徘徊和起伏。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发现基于两份经贸白皮书的认知立场,中美贸易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经贸效应可归因于美国政府的语用意识。
交际主体一方频繁引用另一方之前说过的某些话语元素来构建自己的立场,可以让双方话语之间产生关联和新的话语意义,并影响双方对彼此立场的解读(DuBois,2007)。然而,引用另一方并不一定就是认同对方的立场,相反,交际主体很有可能通过引用对方的话语来微妙地构建、展示双方立场的差异(DuBois,2007)。因此,可以认为两份经贸白皮书在构建中国趋同、美国趋异立场的同时,通过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援引美国政府、机构、媒介的话语来构建认知立场。
6.结语
研究发现,政府通过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援引多方的媒介信息来源从而在积极和消极面子的层面上均实现捍卫中方立场、委婉驳斥美方立场,在弱化对命题内容的消极或积极评判的同时,构建趋同或趋异立场。可知,中国政府经贸白皮书文本中的模糊限制语具有增加中国政府礼貌程度、降低中美贸易摩擦的功能;不仅能拆解美国对中美贸易的消极认知,也有助于引导对中国立场的积极解读。参考文献
[1]Brown,P.&S.C.Levinson.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Chafe,W.EvidentialityinEnglishconversationandacademicwriting[A].InW.Chafe&J.Nichols(eds.).Evidentiality:TheLinguisticCodingofEpistemology[C].Norwood,NJ: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86.261-272.
[3]DuBois,J.W.Self-evidenceandritualspeech[A].InW.Chafe&J.Nichols(eds.).Evidentiality:TheLinguisticCodingofEpistemology[C].Norwood,NJ: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86.313-333.
[4]DuBois,J.W.Thestancetriangle[A].InR.Englebretson(ed.).Stancetakingin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C].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7.139-182.
[5]Hyland,K.HedginginScientificResearchArticles[M].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8.
[6]Hyland,K.Meta-discourse:ExploringInteractioninWriting[M].London:BloomsburyPublishing,2005.
[7]Lakoff,G.Hedges: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J].JournalofPhilosophicalLogic,1973,2(4):458-508.
[8]Meyer,P.G.Hedgingstrategiesinwrittenacademicdiscourse:Strengtheningtheargumentbyweakeningtheclaim[A].InR.Markkanen&H.Schrōder(eds.).HedgingandDiscourse[C].Berlin:DeGruyter,1997.21-41.
[9]Park,J.&Z.Fang.Voiceinadolescentsinformationalwriting[J].Literacy,2021,55(3):191-200.
[10]Prince,E.F.,J.Frader&C.Bosk.Onhedginginphysician-physiciandiscourse[A].InR.DiPietro(ed.).LinguisticsandtheProfessions[C].Norwood:A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82.83-97.
[11]Verschueren,J.Notesontheroleofmetapragmaticawarenessinlanguageuse[J].Pragmatics,2000,10(4):439-456.
[12]Wang,P.-H.Stance,framing,andtheconstructionofrealityinFacebookcommentsaboutTaiwanssame-sexmarriagebills[J].Discourse&Society,2020,31(2):218-234.
[13]Zadeh,L.A.Afuzzy-set-theoreticinterpretationoflinguistichedges[J].JournalofCybernetics,1972,2(3):4-34.
[14]陳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1):18-24.
[15]崔凤娟.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2,(4):42-48.
[16]邓兆红,何世潮.Levinson数量会话含义理论与模糊限制语新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8,(4):40-44.
[17]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28-34.
[18]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5):27-31.
[19]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潘峰.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4,(4):24-29.
[21]许家金.语料库与话语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9.
[22]卓丽,夏登山.国家话语元语用立场分析框架构建[J].中国外语,2022,(2):39-46.
(责任编辑:葛云锋)
收稿日期:2022-10-02;修改稿,2023-01-06;本刊修订,2023-03-2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春秋战国时期劝说行为的历史语用学研究”(项目编号:FJ2022B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卓丽,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语用学、话语分析。电子邮箱:Joyzhuo18@126.com。
引用信息:卓丽.模糊限制语的元语用分析——以两份经贸白皮书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23,(2):40-48.
DOI:10.16482/j.sdwy37-1026.2023-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