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困生” 激发学习兴趣
2023-10-21屠晓红
屠晓红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那些智力正常,成绩暂时落后的“学困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智力发展的不同步,个人学习习惯、兴趣等的不同,导致成绩上的差异。为了帮助“学困生”从成绩落后的状况中脱离出来,我认为要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生活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后,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该如何激发?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寻找原因,形成教师、家庭、学生合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力产生的摇篮。班级里出现了几个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对学习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我时常想是什么使学生从学习中逃走了?美国心理学家德瑞克斯(Drex)的需求导向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有安全感、被接纳、被重视、被认为有学习能力的需求。当这些基本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及困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促使学习力产生的关键场所。班级里的小A同学在课堂中总是捣乱具有破坏性,当老师批评他时,他会反抗会顽固地叛逆,成为大家讨厌的学生。同学们甚至会称其“课堂小丑”。而他的种种表现实则是一种无助,一种渴望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被赞赏的体现。他用消极的方式寻求满足来获得心理的平衡。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他的心理,从学生外露的行为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才能更好地帮助他,我们的教学环境才能适宜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对待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我相信对学习都是有着期望的,他们都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的。“学困生”的产生并非朝夕之功,是日积月累所致。在学校,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地关心,平时课后可以在教室抑或是操场等场所和他们谈心,在轻松的环境下,脱下教师的外衣就以朋友的身份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只有在平等的角色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困难。明白了他们自身的原因,教师就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帮助。
家庭的氛围也非常重要。家庭是学生的另一所学校,家长要努力给他们营造温馨、幽默和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学生的积极性是脆弱的,他们最担心的是成人的拒绝和抛弃,他们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一个表情一声呵斥而消退。同样他们最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能力不足,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和能力等同。当失败的程度到达他无法承受的强度时,他会开始厌学,用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遭受失败的痛苦。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而不敢尝试,那么离成功才会渐行渐远。所以家长和老师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我们要学会分析他们的错误,利用错误,使错误具备无限的价值。家长和老师应对学生多一些共情,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期待,学生才能更为大胆地去尝试,学习力获得提升。
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除了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今社会,竞争导致的压力,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越来越少。有些家庭可能是离异家庭,给予孩子的爱不完整。还有一种就是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学习没那么重要的错误观点。这些都可能成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于班里的具体“学困生”,教师可以在取得家长的同意下,去家访几次,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可能导致成绩下滑的因素。取得家长的重视和配合,不管是怎样情况的家庭,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在教师耐心、爱心、用心之下,家长一定会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当“学困生”在教师、家长、自身的合力重视下,再制定一些方法,成绩一定可以慢慢赶上来。当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时有了成就感,他对学习的兴趣不管是自发的还是引发的一定是浓厚的,兴趣的激发,也会成为成绩提高的良性循环。
二、回归课堂,营造适合兴趣产生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学习动力犹如细小的源泉,汇聚成“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河流。怎样才能打开这些源泉呢?怎样才能使它们不致淤塞呢?怎样才能防止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呢?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围绕脑力劳动,在教学的内容上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或者相应的情境引入,在内容的把握上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以致用体现实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需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的场所就是教室,就是课堂。“学困生”之所以成绩跟不上,很大原因就是课堂的不专注,不投入,对教学的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要始终铭记初心——对学生的爱。这个爱包含了让学生获得课堂的安全感、课堂的快乐感、课堂的好奇感。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几乎全班学生都爱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是他们对学习最初的热情。而往往高年级的“学困生”你会发现他在课堂上似乎是和“优等生”处于两个世界,好像教师一切的提问都与他无关,他把自己置身于外,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有时候就算有了想法也不敢举手回答,生怕错了会被嘲笑,往往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使他们离优秀越来越远。而所有学段的学生都是带着未知来探索学习的,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只是正确的课堂,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堂应是在不断地错误,不断地探寻,最后才获取正确中结束的。知识只有在课堂的参与中才会印象深刻,掌握扎实。所以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说出来动起来,保护他们的好奇感。课堂上同伴之间正面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同、优势不同,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思考能力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学习小组,组内分配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去带领暂时落后的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困生”从模仿到理解,由一开始的茫然到逐步地認知,给予了他们“跳一跳,摘个桃”的可能性,锻炼其思考力及表达力,制造成功的机会。在小组的分工合作中,不同角色的分配也让大家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不仅使“学困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也拥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或许也会激发出一些思维火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困生”因为有了同伴初次的引领,再加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让复杂的知识得以分解,得以回顾而变得简单清晰,紧紧抓住“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之在课堂中不再游离其外。“学困生”因为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表现锻炼的平台,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学习过程也会相对轻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困生”获得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乐趣。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视野开阔。因此教师要信任他们,面对“学困生”的错误,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积极一面给予肯定,在不当的一面给予引导。学生总是渴望教师和同学的赞赏,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赞许,获得学习的快乐感。或许有时“学困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有困难,那教师还是可以找到夸奖的地方。比如:XXX你今天听得很认真,老师真为你高兴。类似简短的一句话,在全班面前教师这么一夸奖,高年级的学生依然会很高兴,他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爱,也会成为教师口中那个认真努力的学生。只有课堂专注了,态度改变了,积极投入了,总会有成功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获得课堂的安全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保持学习的好奇感,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找寻闪光点,引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能力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问,能问的不说,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习惯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整理条件,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专注,而这些都在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只有發自内心的学习才是成功的教育。面对退缩的学生,或许我们逼一逼他也能前进几步,但这是事倍功半,学生会因为严厉的批评和催促有所前进,那是他还没有聚积足够的能量来反抗,等到有一天他攒够了能量,最终还是会爆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得让他们有一个目标、梦想,心中没有目标的学习是脆弱的,任何原因都可能会成为他退缩的理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当他们谈及爱好时眼睛是发亮的,精神百倍,你甚至会想这是你平时课上无精打采的那位学生吗?面对“学困生”,教师不妨不着急给他们讲知识补作业,坐下来和他们聊聊梦想,不管他的梦想是什么,哪怕不是你心里认同的梦想,你也一定要支持他们。因为学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然后试着迁移到学科学习中。我们可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促进反思。先从他们热爱的学科开始,问问他们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喜欢的原因,和值得她喜欢的理由。继而联系到他们的梦想,引导他们思考梦想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梦想的终端可能偏离文化知识,但实现梦想的过程一定离不开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可借助这一点作为契点,激发畏学孩子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适当地允诺,只要能高效地完成学科作业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此作为激励。学生通过反思明白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梦想的支持,同时体会到教师督促自己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用心良苦,从而愿意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学生的梦想将成为支撑她做所有事的动力,当有了学习的动力她就不会觉得疲惫,不会退缩。
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当教师用心了解之后,总会发现那些“学困生”身上有着你所钦佩、不了解的地方。学生的能量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发现,他们都是一块璞玉。就像我们班XX同学语数英成绩都相对落后,令我很担忧。但有一天我发现他很爱体育,不管风吹雨打都挡不住他踢足球的热情,他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尽情拼搏、勇于挑战。看到这些,我的内心是涌动的。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情境,表现截然不同。而这些表现、品质是他内心自发的,具有无穷力量的。我想如果面对学科的学习,他也能把这些品质带进来,他一定不是“学困生”。于是,我把他请来办公室和他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我知道你非常热爱踢足球,而且你也有踢足球的天赋,这是你的优势。如果你能加入学校足球队参加比赛,我想你肯定能为学校争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很在意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在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清楚地看到他表情的变化,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起伏。接着我继续“攻击”,“老师可以帮你申请加入足球队,但前提是你学科的学习课堂要积极投入,作业认真完成。”话音刚落,XX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答应了。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用踢足球的动力克服学习的困难,一步步在努力,一点点在进步,慢慢地学习兴趣浓厚了,成绩也相应提高了。所谓“学困生”其实只是在学业成绩上暂时落后而已,很多时候他们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优点,有些是隐藏的,有些是外露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擅长的地方,引发他们的学业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成绩的最重要的源泉,当作热爱的事就不会倦怠。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他会主动去探索,主动去获取,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把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尤其是“学困生”。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也一定会成为我们心中期待的“优等生”。尽管对“学困生”的改造过程可能漫长,但对每一位“学困生”来说,都需要老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用爱心、恒心、耐心浇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唤醒其内心最初的梦想,助其获得学习的喜悦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