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与学校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2023-10-21王伟
王伟
作为一种长期以来创造、积淀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地方文化有其地域鲜明的本土特色、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假如学生家乡有红色遗址,那么厚重的建筑物以及红色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小物品就会无声地提醒学生,先辈们为创建新中国而流血流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理应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假如学生家乡内有著名景点,那么学生就会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感知美,通过络绎不绝的游客深刻感知人类积极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感;假如学生家乡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家长会剪纸、雕刻等艺术,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以及文化的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學活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倾听故事,喜欢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以及古建筑,喜欢学习剪纸、传统美食以及唢呐等传统文化艺术。当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家乡的文化资源时,那么学生就会积极阅读关于家乡文化资源介绍的文本内容,与小伙伴、家长沟通交流当地的文化习俗,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阅读、口语表达交流以及写作练习,深刻感知语言文字在记录历史以及表情达意等方面的魅力,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没有深刻思考过“家乡”的内涵,而且当学生身处家乡时,容易忽视习以为常的美好。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关注家乡的文化习俗,让学生深刻感知家乡的美好、质朴以及文化传承的力量,能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当学生对家乡产生了浓厚的情感,那么他们就会进一步学习家乡的文化,积极传承家乡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整合模式下,学生会系统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包括历代名人、古建筑物的特点、传统文化意识、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技巧等,学生就会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审美、动手操作以及语言思维能力。如“香包”的制作,其中包括的注意事项非常多,学生需要了解适合香包的材料,需要学习刺绣、针线技巧等。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既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比如对地方文化资源内容的阅读分析,学生需要理解基本字词语句所表达的含义及其逻辑结构,结合语言文字以及直观实物进行欣赏与感悟,需要与同学、教师、家长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人展开密切的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的方法探析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将地方文化适时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一)地方文化与阅读教学活动相融合
阅读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需要分析字词语句的含义、文章的段落结构以及重要信息,需要将其表达的含义内化为自身语言思维的一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基本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构建、对关键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归纳等。地方文化大多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记录和描述,或是刻有文字的石碑,或是专门运用文字记录的书籍,或是以课文形式出现在教材上等。因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整合。
教师要将地方文化与课文阅读加以整合。如《故事二则》中的“扁鹊治病”以及“纪昌学射”等文章讲述的都是人物小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内容的主要含义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故事类文章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结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当地的人物故事简介,即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以及查阅古籍的方式阅读当地名人的故事等文本内容,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与归纳整理。
教师要将地方文化与课外阅读活动加以整合,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与家乡文化有关的文本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学生家乡的“香包”历史悠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记载“香包”的《黄帝内经》的片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先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香包了。还有传统文化艺术“唢呐”“剪纸”等,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当地对于“唢呐”“剪纸”等文化艺术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当地的名人传记,了解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名人的英雄事迹等。
(二)地方文化与作文教学活动相融合
写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身的所见所闻以及思想情感,其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是写作活动的源头活水,基于实际生活的写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也不会让学生陷入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境地。地方文化资源就是基于真实生活的写作素材,关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写作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的地方文化习俗开展写作练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化素材,运用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其写出来。即学生可以写作说明文,也可以写作记叙文。假如学生对家乡的“窑洞”这一古建筑非常感兴趣,那么他们可以运用说明文的文体形式来描述窑洞的内形、外形等特点以及居住体验等内容,具体可以是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式来描述窑洞的大小,运用打比喻的方式来描述窑洞的居住体验等,并可以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一古建筑的喜爱之情。学生也可以运用记叙文的形式加以记录,具体可以写成参观游记的记叙文,写自己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想,同样要表达出自己对家乡这一古建筑的喜爱之情。
当学生写好相应内容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评阅,赞扬学生写作中的亮点,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并引导小组学生互相阅读、互相评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地方文化与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相融合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思维观点流利、清晰地表达出来,无法形成快速的思维反应能力。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重语言的沟通交流价值,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家乡的地方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家乡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口语交际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导游”的口语交际情境,即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来自己的家乡,并提出想要参观家乡的要求,那么自己要带领朋友参观哪些地方,要如何介绍这些地方的特色等?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当地小导游以及外地朋友,然后围绕当地的文化资源等开展讨论交流等。假设当地有文化遗迹,无论是红色文化遗迹,还是历史久远的古代遗迹,学生都要在做导游之前做足功课,即了解遗迹的由来以及代表性人物和事件,了解文化遗迹所代表的历史精神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地方文化资源展开分享交流活动。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以及家庭教育具有个体差异性,有学生家长本身就是地方习俗文化的爱好者,有学生家长对地方习俗文化的关注度比较少,所以学生所了解的地方习俗文化也不一样。口语交流活动中学生会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积极分享给小伙伴,因而就会自主组织语言,表达语言,深刻感悟地方习俗文化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影响。如美食传统文化习俗,尤其是关于节日的传统美食,更是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每到节日期间,家长几乎都会制作美食,包括传统年糕、粽子以及地方特色菜等,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美食制作方法,可以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品尝过的地方特色美食等。
(四)地方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以地方文化习俗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视角走进地方习俗文化,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一查家乡有哪些名人,他们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并将其运用书面语言或者是手抄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学生可以画出地方名人的肖像,可以介绍名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做出的贡献,可以写自己对名人的敬仰和钦佩之情。假设学生生活在孔子的故乡,那么可以绘画孔子的肖像,写作自己了解的论语的内容,可以摘抄孔子的语录,可以写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情等。
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比如一些红色文化遗迹、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物、人物雕像、地方博物馆等。实际参观活动中学生会结合直观的物品来感受历史的年轮,会在观察、讨论交流活动中加强对地方文化习俗的学习探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集中呈现当地的文化遗迹,引导学生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的方式展开学习探究。
(五)地方文化与语言类表演活动相融合
语言类表演活动即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典故或者是传统艺术文化等展开表演,引导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氛围中加强对地方习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如学生家乡有民间艺术爱好者,非常擅长剪纸、皮影戏,那么学生可以积极学习家乡的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并将其表演出来。尤其是皮影戏,学生不仅要学习皮影的剪切、制作与操作,还要学习戏曲内容,理解戏曲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知戏曲故事所表达的内容。
如学生家乡有历史典故,比如三国时期的战役地点,那么学生可以积极阅读与三国相关的历史典故,了解三国时期真实的战争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扮演三国时期的人物角色,然后将三国典故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那么在这一表演过程中,学生要深入阅读历史文化书籍,观察当地的历史遗迹,并要认真揣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将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
教师要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表演,要以鼓励评价为主。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关注学生的表演状态与即时反应能力,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子女表现等。
地方文化典故以及文化习俗的学习和表演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只要学生的表演活动有精彩和进步之处,教师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赞赏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将其适时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地方文化习俗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地方文化习俗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围绕地方文化习俗展开表达交流,可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庆阳地方文化融入小學语文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GS〔2022〕GHB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