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

2023-10-21汪生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五育法治道德

汪生辉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五育”融合,小学教师纷纷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并深入思考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五育”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理念,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创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与发展。本文主要就“五育”的内涵、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五育”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五育”融合的理念被提出,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五育”融合理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五育”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育五个方面,教师需要遵从五个方向的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德育方面,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思想。在智育方面,教师需要认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系统性地教学,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一方面主要以文化课为主,经过不同阶段的学习,方可提高文学修养,促进智力的提升。在体育教学方面,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身体素质,满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在美育方面,主要方式为美术、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创作等,通过美育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丰富其内心世界,促进艺术水平的提升。在劳动教育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拒绝偷懒的良好品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应用,有助于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不良现象,为社会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五育”理念的融合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文化课的成绩。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没有充分融合“五育”理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去挖掘“五育”中的教育内容,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甚至最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意识也无法使学生吸收与理解。

(二)教学模式僵化

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一些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没有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极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若教师没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影响到学习成绩。

(三)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

在当前的小学阶段,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只重点关注教材内容,并没有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较少,没有能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付诸实践。文化知识若没有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落实,将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无法得到巩固与加深印象,也不利于小学生“五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五育”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重视德育,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正在初步养成,教师应当充分融合“五育”理念,在课堂中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重视德育,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在德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一个人的德育精神表现在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当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提取其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并注重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化德为行,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讲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内容时,应当积极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助人以及善于为家人分担家务的良好品德,并在亲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后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这样一来,通过劳动也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关系,促进沟通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备受父母的宠爱,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孩子认为父母都应该为自己服务的,因此自身的团结友爱意识以及乐于助人意识较为淡薄。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出发,探寻德育教学方法,解决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启发与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忆父母的辛苦付出,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此无私,难道我们只是每天接受他们的呵护,而不为他们做些什么吗?”此外,教师还应当列举更多的实例,体现父母的辛劳,使学生意识到父母不仅需要在白天工作赚钱,回家还要做家务,为孩子辅导功课,自己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分担他们的负担,成为一个负责、有担当的好孩子,获得父母的称赞与夸奖。在经过德育讲解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家务技能的比赛,像是叠衣服、打扫卫生等,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更多的家务技能,可以在回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留下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至少要帮助父母完成一项家务,体会家长的辛苦,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经过这样的德育教学,小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关心他人的意识,从而加强对父母的关爱以及对他人的帮助,增进亲情与友情的,促进道德认知的提高。

(二)融合智育,促进学习热情提升

在小学阶段,智力的开发极为重要,智育也是“五育”中最为关键的教育任务。相较于德育而言,智育的教学方向比较明确,教师可以从教材、学科以及具体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形成系统性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智力的发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智育视角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有效达成智育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定教材内容,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疑虑,设置符合智育教学的形式。像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正反面辩论,小组成员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进行诠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记录与打分,给予辩论观点与话术最清晰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诠释自身的观点,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作为一项工具,有助于技能的增长。经过辩论,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项事物,从而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对于辩论成功的小组,教师可以让他们分享辩论以及学习的经验,将学习方法分享给班级同学,这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强化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通过融合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精气神,更好地促进文化知识的吸收。但在大部分教师眼中,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事情,这样的看法过于狭隘。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达到高效率学习的效果。在完成文化教学后,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学方向,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其正确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提取有关体育健康的内容,并利用常见的游戏类型开展教育。教师可以举出一系列的游戏方式,像是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下棋、荡秋千等,询问学生这些是否都是健康的游戏,从而引发学生对健康游戏的讨论。最后可以总结出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应当正确认识体育游戏,围绕良好的体育游戏开展运动,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关于烟酒与毒品的知识应当及早教授给学生,使其对烟酒和毒品具有清晰的认识,避免染上坏习惯,损害身体健康。教师还可以定期观察學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成立评比小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打分,选出先进个人与小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

(四)融合美育,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并不是美术教师独有的教学任务,在其他课程中,不同的教师依然能够传导美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其审美能力。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阶段的美育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创作,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生活,培养美好的心灵。为了有效融合美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生活角度出发,使学会感受到真实的美以及不同的美,打破对于美的传统刻板印象,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到有关民间艺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资源搜寻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其中的艺术魅力,在获得享受体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并不只是使学生了解到狭义上的美,教师更应该在广义上融合美育理念,培养学生辨别是非与美丑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良的生活行为,并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教师可以组织关于学生乱扔垃圾的研讨会,要求学生对自觉放入垃圾箱以及垃圾乱扔两种行为进行评价,判断哪一种行为更具美感,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保护校园的美丽环境。

(五)融入劳动教育,发挥劳动价值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劳育”不可被忽视,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技能以及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途径。在当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必修课程,旨在从小学抓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价值。“劳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融合也离不开德育、体育以及智育的教学理念,一个成功的人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品德、高超的智慧以及健康的身体,在劳动方面也会具有正确的意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劳动知识,通过运用有效的道德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学习到衣食的来源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田野,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作。在了解植物的种植过程后,感悟到农民的辛苦,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食品加工厂以及衣物制造厂,了解每一种产品的制作过程,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体会劳动的价值,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此外,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植树,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将“劳育”融合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出劳动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五育”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学价值,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五育法治道德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