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中药化学课程建设探索*

2023-10-21向丽敏尹永芹陶曙红纪瑞锋邹忠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一流中药化学

向丽敏,尹永芹,陶曙红,纪瑞锋,马 江,邹忠杰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广州 510006)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意见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一流课程亦称“金课”,“两性一度”是其建设标准,要求课程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两性一度”既是一种建设标准,同时也是一种建设要求[2]。中药化学是一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鉴定[3]。作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化学是衔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前置课程以及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后置课程的桥梁,在中药学本科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流课程建设对中药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针对传统中药化学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当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培养一流创新型中药学人才为目标,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从中药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环节出发,对中药化学课程建设措施进行了全面探讨。

1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思政元素融合不足 一方面,随着学科的发展,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已从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鉴定延伸至结构修饰和改造、生物转化及代谢等方面[4-5]。目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化学》已经增加相关章节,然而当前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鉴定,相关延伸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较少涉及,教师未能及时地将中药化学领域最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下,教师需要根据中药化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中药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使之融入课程教学的全程,这样学生不但能够获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政教育[6]。但是目前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中药化学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衔接不合理,使得课程思政流于说教,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1.2 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中药化学的教学仍以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教学法为主。虽然LBL教学法可以系统、全面地传授理论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颠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权威,缺乏自我思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与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相悖[7]。

1.3 课程评价缺乏多样性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教研室中药化学课程成绩评判采用平时成绩(40%)与期末考试成绩(6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单元小测验(90%)和课堂出勤率(10%)。总体而言,考核侧重结果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考核指标及考核过程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于“中药化学”课程知识的系统理解和灵活运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 中药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流课程是建立在“目标导向”“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实现高阶能力培养的课程[8]。课程质量和学习成效是一流课程最关键的要素,两者相辅相成。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中药化学的教学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高课程质量和育人成效,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问题[9]。下面以本学院中药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对该课程建设措施进行全面的探讨。

2.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优质的线上资源 一方面,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按照详略结合,重点突出的要求进行。首先,教师应明确中药化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内容应详细展开,对于难点问题要讲清讲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将各章节之间的共性知识点进行整合,便于学生比较学习。例如在讲授“三萜类化合物”和“甾体类化合物”这两章时,由于这两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途径相同,结构特点相似,在介绍这两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检识方法时可以进行整合,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注意中药化学与中药炮制、中药分析、中药药理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交叉内容可以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将中药化学及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果等前沿知识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当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介绍与中药化学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应深入研究中药化学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药化学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衔接,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传道”,把相关案例背后不畏艰难、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授“萜类和挥发油”这一章时,通过短片介绍屠呦呦教授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发现青蒿素的故事,培养学生们孜孜求索、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另一方面,由于中药化学课程涵盖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众多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学习难度较大,而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简而言之,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突破了课堂时空的限制,学生在课前、课后可依据自身需求在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利用平台跟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及测验完成情况,进而对线下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本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中药化学在线课程。已经构建的线上资源包括:①基本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②过程评价资源(单元测验、讨论等)。③课外拓展资源(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药化学相关的经典药物开发案例及知名中药化学家的故事等)。见图1。随着中药化学学科的发展,此后还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线上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更新,构建题库,拓展案例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线上线下教学。

图1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中药化学在线课程

2.2 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中药化学课程内容多,分论部分各个章节编排方式相同,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期由于缺乏主动性而游离于课堂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10]。因此打破中药化学课程传统的授课模式、探索适合一流课程建设背景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随着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以及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本教研室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过渡到“学生课前线上学习、课中教师引导、课后师生反思”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2。在该模式下,学生不仅仅需要参与线下课堂教学环节,而且也需要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参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线上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11]。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按要求参与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完成预习作业,带着问题进入线下课堂。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相关内容。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超星学习发布签到、选人、随堂练习等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章节内容,让学生以思维导图或者PPT形式进行自主讲解,教师进行总结答疑,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单元测验和开放式讨论话题,在线上进一步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鼓励其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探究式学习。

2.3 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9]。针对现行评价体系的单一和不足,构建中药化学课程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在考核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及个体差异,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课前,教师依据学生线上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课中,教师针对薄弱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提问和随堂测验,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测验得分来给出学生的课堂成绩,督促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课后,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单元测验题,学生线上完成单元测验,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此外,支持和鼓励学生提交章节思维导图、PPT等学习作品,依据作品完成质量评定相应的成绩[12]。整个中药化学课程成绩将由以上各部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得出,成绩更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能力提升情况。

一流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改革必须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内容。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本文从教学内容,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药化学课程建设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课程建设符合一流课程建设的发展要求,达到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更好地服务于一流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一流中药化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关注一流学科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