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SR 模型的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23-10-21周可心陈绍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3年10期
关键词:集镇集约子系统

周可心,陈绍军,梁 兵,王 旭

(1. 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了各类水利水电枢纽9万余座,这些水利水电枢纽在防洪、抗旱、发电、蓄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约2 486 万水库移民[1]。移民安置问题关乎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其生产安置重点在于如何解决移民的土地问题[2]。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当今增量土地受限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有限土地供给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3],人们逐渐意识现有土地挖潜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需进行要素的组合或配置方式的改变,使得加工设备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能够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因此,面对现今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推进安置区土地利用高质量的集约发展,从而实现移民经济生活的快速恢复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保障移民生存发展权益重要所在。

近年来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对不同尺度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4,5],研究成果众多,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现也已日趋成熟[6-10]。然而,对于集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却相对匮乏,集镇受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人地矛盾复杂尖锐[11]。集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居民点,人口密度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属于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区域,也是农业土地利用向城市土地利用过渡的中间地带。城市和农村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表现一般较为稳定;而集镇中城市性因素和乡村性因素在此交汇碰撞,使得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市与乡村的土地利用特点[12]。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究竟如何?土地利用发展是否协调?哪些因素阻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以保障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以有效恢复,维护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筛选相关指标对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测度,科学有效地提出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这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推动集镇安置区整合优质土地资源、优化经济布局,进而重构土地利用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不同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本质和内涵上存在认知差异,在评价指标选用以及模型构建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体系[11-15]。基于此,本研究基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以W 水库Z 新集镇移民安置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应用广泛的PSR模型,构建Z新集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对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全方面分析与探讨,以期为集镇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提供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W 水利枢纽工程是昌江干流中游的一座控制性工程,坝址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境内,本工程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供水和发电的功能,该项目共涉及移民安置区31 个。Z 新集镇安置区是其中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也是仅有的以城集镇形式安置的移民安置区。Z 新集镇所在的Z 镇位于浮梁县境东北部,东连兴田乡、鹅湖镇,南接臧湾乡,西靠蛟潭镇,北邻经公桥镇、江村乡,距浮梁县城40 km。Z 新集镇安置区则在整个Z 镇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后靠安置,是整个集镇搬迁的移民安置区。Z 新集镇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集镇住宅房屋建设,建设面积共计70 248.34 m2,累计共计约382 户;公共设施建设包括18 家机关事业单位、80 多家店铺、1 座基督教堂和3 座祠堂,还包括道路、广场等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等。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涉及的有关Z 新集镇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建设现状等真实值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W 水库枢纽工程项目指挥部、Z 新集镇居民委员会和本调查小组对W 水库枢纽工程项目Z 新集镇安置区进行的现场调研数据。指标理想值主要来源于以下3 个部分:①国家颁布关于镇规划建设的文件,主要包括《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以及《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②《W 县Z 新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W 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规划》;③国内学者关于区域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文献关于指标理想值界定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

1.3.1 PSR模型

PSR 模型包含3 个子系统,其中P 代表压力(pressure)子系统,即土地受到的外部压力;S 代表状态(state)子系统,即土地及资源的状况;R 代表响应(response)子系统,即为改善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而采取的响应政策或管理措施。该模型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WP)提出,用以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种数据分析模型[16],可以有效揭示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本文选用PSR 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 个层面去解析影响W 水库移民Z 新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因素。其中,压力主要描述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施加的直接压力和间接干扰,Z 新集镇安置区土地利用承受的压力来自大量移民安置所需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状态主要描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集约利用变化,Z 新集镇安置区的土地状态由大批移民汇入带来的综合效益以及地区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开发状态等组成;响应主要描述社会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而做出的努力,Z 新集镇安置区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类相关政策和实施的各种管控措施的总和。梳理发现,政策“响应”之后的变化通过土地的“状态”得以体现,而土地“状态”又将导致土地“压力”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开放式、螺旋式的“压力—状态—响应”系统,不断提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PSR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值;Sp为压力子系统权重;Ss为状态子系统权重;Sr为响应子系统权重;n为压力子系统的指标个数;m为状态子系统的指标个数;l为响应子系统的指标个数。

(1)指标筛选。本文结合水库移民安置土地特点以及集镇安置区特殊的地理因素,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目标,经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 个层面,最终选取可衡量、可获得、有代表性26个指标,作为Z 新集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起W 水库移民Z 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的PSR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3 个子系统,对安置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压力指标用来衡量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造成的压力,如人口密度、安置房容积率等7个指标;状态指标用来衡量当前土地利用的状态和变化,如单位面积商铺营业额、移民人均收入等9个指标;响应指标用来衡量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状况,如移民安置区规划参与度、地均建设总投资额等7个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Z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Tab.1 Intensive land use indicators in the resettlement area of town Z

(2)权重计算。以该项目中多位专家的意见和现有关于集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为参考,在上述评价指标标准化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指标的同一层指标,构造判断矩阵直到最下层,并使用公式(2)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重值W[17,18]。一致性检验CI: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15]。

当CR≤0.1 时,表明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而CR>0.1 时,表明该判断矩阵偏离程度过大,不通过一致性检验,需重新调整其相对重要值直至结果通过检验。根据公式(3)计算一致性比值CR,进行进一步判断:

式中:CI为一致性检验指数;RI为多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其中,RI值可查表2获得。

表2 AHP 法中不同阶数对应的RI数值Tab.2 RI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orders in the AHP method

(3)综合得分值。按照公式(1)可以得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进一步参照现有城镇地区土地问题研究以及相关集约用地规程,确定Z新集镇安置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土地利用集约度等级划分Tab.3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intensity

1.3.2 系统协调度

PSR 模型“压力—状态—响应”3 个子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造成其他系统做出相应的变化,也都会引起土地集约利用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变化,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这个角度上说,衡量Z新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不能只看PSR 模型综合得分的高低,还应关注3 个子系统彼此间协调的程度。基于此,本文借鉴现有学者的研究,采用协调度函数测算“压力—状态—响应”3 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U为系统协调度;P为压力系统评价综合值;S为状态系统评价综合值;R为响应系统评价综合值。若子系统评价值越接近,系统协调度U越接近即子系统间的协调度越高,说明地区土地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协调发展;反之,则认为不协调发展。

1.3.3 障碍因子分析

为提高Z 新集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必要从众多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中找出阻碍地区土地集约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由下述公式可计算出障碍因子。因子贡献度Ci,表示单项指标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式中:Wi代表系第i个指标权重;S表示第i个指标对应的系统层权重。指标偏离度Di,表示单项指标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之间的偏差:

式中:Yi代表第i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指标障碍度hi,表示单项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程度:

子系统障碍度Hi,表示子系统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程度:

2 结果分析

2.1 PSR模型综合评价结果

使用专家打分法,经过计算得到系统层及指标层权重。其对应的系统层判断矩阵CR=0.059 6,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3 个指标层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是CR1= 0.060 1,CR2=0.041 0,CR3= 0.075 5,CR≤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再利用公式(5)代入数据可得Z 集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值。具体见表4。

表4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值Tab.4 Weights and Comprehensive Values of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icators

结果显示:Z 新集镇移民安置区土地集约综合得分为0.236,介于0.2 和0.4 之间。查表2 可得土地利用不集约,属于粗放型用地模式,土地低效利用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压力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为0.243;状态子系统得分为0.264,响应子系统得分为0.190;由此可得,现状得分值最高,对于综合评价影响也最大。综上所述,压力—状态—响应3 个子系统对于集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同时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系统做出相应的变化,最终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然而,3 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度如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2 协调度结果分析

由表4 可得压力、状态、响应3 个子系统综合值,将其代入系统协调度函数公式(4)。测算出PSR 模型中3 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数值为1.717,数值接近1.73。表明,Z 城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PSR 评价模型中的3 个子系统协同作用良好,即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共同作用、协调发展。

2.3 障碍因子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得到Z 新集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进一步促进Z 新集镇移民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进行障碍因子分析,具体诊断结果见表5。数据表明:安置区土地状态子系统障碍度相对较高,土地响应子系统障碍度最低,现有土地利用情况是阻碍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要提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要从土地状态系统入手,同时注意土地状态的变化对土地压力系统和响应系统产生的影响。综上所述,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系统层障碍因子既存在共性规律也显示出一定差异性。然而子系统中存在多项具体的评价指标,究竟是哪些评价指标影响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需对其指标层障碍因子做进一步分析。

表5 障碍因子分析结果Tab.5 Obstac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从指标层来看,S3 单位面积商铺营业额障碍度高达17.427%,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P4 土地人口承载量障碍度为15.211%、R2 地均建设总投资额障碍度为14.271%和S2 移民人均收入障碍度为9.435%。四项指标障碍度总和达到56.344%,占总障碍度分值的一半以上,由此判断其为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阻碍指标。想要促进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从安置区商铺经营、土地人口承载力、建设投资额和促进移民收入等方面入手。

3 结论和建议

研究基于构建PSR 模型对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Z新集镇移民安置区土地集约综合得分为0.236,介于0.2 和0.4 之间,属于粗放型用地模式,土地低效利用现象较为严重。其中,P压力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为0.243、S 状态子系统得分为0.264、R 响应子系统得分为0.190。S 现状得分值最高,对于PSR 综合评价影响也最大。由此研究发现,P 压力—S 状态—R 响应3 个子系统对于集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系统做出相应的变化,最终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度的综合评价结果。模型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其演变,也能较好的表现出研究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进一步经过系统协调度计算得出:PSR 三个子系统协调度值为1.717,表明P土地压力子系统、S状态子系统以及R政府响应政策子系统之间属于协调发展。最后,通过障碍因子分析得出:单位面积商铺营业额、土地人口承载量、地均建设总投资额和移民人均收入这四项指标是阻碍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通过上述几项数据分析工具评价结果集中反映出:Z 新集镇水库移民安置区,大量移民的汇入与集镇原住民交织在一起, 由此诱发和暴露出安置区诸多土地问题和矛盾。Z 集镇移民安置区现有规划和发展模式较为不合理,区域土地利用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和资产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利用。基于此,本研究对于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移民商铺单位面积营业额[21]。以商业发展来统筹引领安置区经济发展,最优化有限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安置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需高度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移民商铺周边规划建设现代化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入住园区,围绕商铺带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移民商铺单位面积营业额,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2)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人口承载力[22]。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土地人口承载力有者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根据老标准进行建设的,很多年过去了,很对基础设施出现了老化、毁坏等问题,当地政府应该重视此问题,利用后扶资金对安置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通过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规模、密度以及建设水平,来提升安置区人口承载力[23]。

(3)加大后扶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地均投资额[24]。充分考虑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的衔接机制,利用后扶资金进行产业扶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地均投资额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吸纳当地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集镇集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