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3-10-21谢军余其贵程秀俊孙媛媛
谢军,余其贵,程秀俊,孙媛媛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1]。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2]。预计到2025 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量约为 3 亿人, 2033 年达到 4 亿人以上,到 2053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83亿[3]。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给政府及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兴起的“医养结合”是集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顾为一体的新的养老模式,有效整合了老年人对“医”和“养”的需求,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4-5]。本研究通过对合肥市瑶海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旨在探讨合肥市瑶海区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研究方法,于2020年3月-12月选取合肥市瑶海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60例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社区常住居民;自愿参与本调查;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能在调查人员协助下自主完成问卷。
1.2 研究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对象、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个人月收入、慢性病情况、衰弱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意愿等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在360例调查对象中,男性153例(42.5%),女性207例(57.5%);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6.20±4.56)岁;无配偶99例(27.7%),有配偶261例(72.3%);与家人合居246例(68.4%),独居114例(31.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3例(9.1% ),初中75例(20.8%),中专/高中168例(46.8%),大专及以上84例(23.3%);月收入<1 500元19例(5.2%),1 500~3 000元89例(24.7%),3 000~5 000元192例(53.2%),>5 000元60例(16.9%);无慢性病者104例(29.0%),合并慢性病者256例(71.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15例(59.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6例(29.4%),商业保险25例(6.9%),自费14例(3.9%);合并衰弱者227例(63.1%),无衰弱者133例(36.9%)。
2.2 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
360例调查对象中,有医养结合需求意愿的老年人有201例,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5.8%。
结果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合并慢病情况、衰弱情况、医保类型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居住状况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3 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有无医养结合需求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慢性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基本医保类型及衰弱情况等5种因素对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具有显著影响。见表2。进一步对上述5种因素与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之间进行多样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种因素与老年医养结合需求均存在相关性。见表3。
表2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表3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多样线性相关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城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较高
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不断增多,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加快养老产业及事业发展是当前应对我国提前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的基本国策[6]。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群不断增多,合并慢性病的老年人甚至是失能老人口急剧增加,导致社会或家庭养老负担及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增多。一项纳入210名≥60岁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需求率达46.5%[7];本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5.8%,两项调查均表现出较高需求。
3.2 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
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社区老年医养结合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对“医”和“养”的了解程度和可接受度有关,受教育水平程度越高其对医养结合了解及接受度越高,对医养结合需求度越高[8]。而教育水平较低的老人,对新事物认可度低,故对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接受度相对较低[9]。
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存在身体机能退化,导致多种并发症,造成老人对医疗的需求增加。老年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与观察,往往需要经常住院寻求专业医疗和护理服务[10-11],因此对于此类老年人群,医养结合能够将医与和养有机结合,满足此类老年人群在养老的同时对专业的医疗照顾的需求。
既往调查证实医保类型对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具有一定影响[12]。本调查发现职工医保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需求高于其他医保类型的老人。推测原因可能与医养结合养老成本高于其他养老模式成本,同其他医保类型比较,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高,自身负担比例较低,从而能够减少老人养老成本,减去老年人养老负担[13]。
有研究[14]发现月收入水平1 500元以下、1 500~3 000元、3 000~5 000元、>5 000元的4组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需求占比分别为16.67%、19.64%、57.72%和 48.82%,高收入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高于低收入组老年人。与本研究结果发现基本一致,即收入水平对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相关性较为明显。
研究发现[15]社区老人合并衰弱者中发生ADL/IADL障碍、认知障碍和抑郁比例较高,此类社区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显著增高。本调查分析揭示衰弱情况对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具有重大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宣传与普及力度
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全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为提高社会养老意识,增加社会养老途径,转变养老观念,通过多元信息手段或媒体平台加强对社区群众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区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医养结合的新养老模式健康快速发展[16]。
4.2 加强新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人才服务队伍建设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建设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重点内容之一。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团队是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关键[17]。人才培训首先需要有规范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和培养体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薪酬制度,提高及改善养老从业者收入及待遇。其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批社会紧缺人才,为医养结合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18]。
4.3 完善和发展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积极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互动机制,在政府统筹领导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伴随而来的医养结合需求增多,可尝试试行城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研究试点,完善老年人的医保报销体制,为有效缓解全社会因不断增长老年人群与养老负担提供参考[19]。
4.4 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复合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研究发现,社区高龄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多种慢病者对疾病医疗及护理需求巨大,此类老年人约占调查老年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由于社区不同老年人受自身收入情况、医保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特点[20-21]。因此,为满足社区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急需构建一个立体的医养结合体系:一是加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医养结合基地,探索及总结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二是协调医疗机构和养老结构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三是培训及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培训及提高社区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及护理水平,满足社区医养结合需求,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日常工作内容,不断提高为社区居家老年人上门服务的能力,同时完善社区老年人医保支付系统及支付项目,将符合规范要求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减去老年人个人养老负担,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体化医养结合需求。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