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3-10-21严叶魏鑫邢潇潇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羽毛球

严叶 魏鑫 邢潇潇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中国羽毛球队曾经是世界赛场上的超级劲旅,堪称世界霸主,但近些年来中国羽毛球队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研究发现中国羽毛球队老将退役小将难以扛起大旗,队伍人才断层,教练员在选拔后备人才的理念上过于陈旧,在培养方式上过于同质化,教练员缺乏经验,执教能力不足都是影响我国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成绩下滑但是羽毛球作为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民众普及度较高。在体教融合的新发展时期,作为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羽毛球人才储备是我国体育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为我国优势体育项目的延续提供坚实保障,促进羽毛球人才发展是实现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对青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提升和呼应。目前羽毛球运动已逐渐发展成为高校主流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大部分高校体育选修课已经囊括了羽毛球运动,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以高校为基地的羽毛球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属性并具有时尚、健康元素的运动项目。我国以培养综合性素养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因此学生的体质健康尤为重要。羽毛球运动不仅提升运动者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审美水平。有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羽毛球选修课或羽毛球运动队,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甚至出现了羽毛球俱乐部教学,而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开设羽毛球专项课,约有90%的学校成立了校羽毛球协会,为该项运动人才的集聚提供良好的基础。高校学生对于羽毛球的认知度和兴趣度较高,其中教学、训练、培训、科研、智库五大模块是高校羽毛球教学的主要内容[1]。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可以积累优秀的运动员,推动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发展。

1.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困境

尽管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羽毛球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发展势头良好,女运动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男女运动员在数量上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既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也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从主观上来说目标不统一,跟不上现代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形势,教学理念、培养人才的理念相对落后都都是制约我国羽毛球事业发展的因素。从客观而言,场馆及各类基础设施、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锻炼方式方法、地区间的羽毛球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均是使得羽毛球人才凋零,人才培养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1 目标不统一

正确的目标是一切动力的基础,十四五体育强国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这就是羽毛球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但是在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体育部门的目标是竞技成果,而教育部门的目标是体育项目普及与发展,二者在理念和培养目标上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一定的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这种失衡也与体育强国发展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

1.2 办学理念滞后

办学理念是决定教学先进与落后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体育项目也不例外。部分高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过分偏重于基础教学,而缺乏专业、科学、系统性地训练,整个训练过程出现“原地踏步”的现象,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时限被延长,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其竞技水平被限制,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后备人才的发展。

1.3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是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的硬件,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由于部分高校体育发展经费的短缺或者对羽毛球运动的关注度不足,直接导致基础设施缺乏或者后期维护程度不足。众所周知,高校场地设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或者补贴,来源单一,加上对于羽毛球运动的认知还停留在健康的单一功能,因此对于羽毛球运动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以羽毛球场馆为例,室外的羽毛球场易受到天气影响,严重阻碍了羽毛球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羽毛球场馆的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羽毛球学习和锻炼的需求,进而影响羽毛球人才的培养。

1.4 学训矛盾明显

学训矛盾明显。学训矛盾是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学业和训练的各类冲突现象时常出现,尽管我国以素质教育为主,但因为学业而放弃体育训练的学生数量并不少,人才培养半途而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由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行政壁垒导致的,在人才输送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学业与体育二选一的现象。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即使是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在专业训练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好学训矛盾,都存在放弃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各类关节尚未打通,学训矛盾依然明显,这是影响羽毛球人才培养的桎梏。

1.5 教学内容单调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给学生以不同的教学体验,有趣的教学内容将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快乐,并且接受更快的知识,反之则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慢。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模式急需更新。目前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单调,趣味性不足,或者针对性不够,羽毛球运动性、观赏性尚未统一,过分偏重于竞技训练反而影响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次,从教学模式上看,简单的动作演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羽毛球学习的要求,急需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1.6 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是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训练成果。在我国,羽毛球专业训练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以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为例,目前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年龄比较年轻化,多数执教老师年龄在35 岁以下,35 岁以上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的教师比例较低,而青年教师承担着我国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的重要人物。从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上看,通过资料搜集和走访发现,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其次是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群,硕士以上学历的羽毛球教师极为少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中这样的学历结构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羽毛球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职称上,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以讲师人数最多,其次是助教,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这与我国高校羽毛球师资队伍年轻化有着一定的联系[2]。

1.7 羽毛球发展不均衡

我国高校羽毛球竞技实力分布不均匀,呈现出竞争多元化态势。羽毛球在地区间、高校间发展不均衡,各高校羽毛球项目非均衡发展。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较高的院校以国家“211”大学或者有着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院校为主,这是引领着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主力阵营,竞技强队的实力垄断现象显著。

1.8 竞赛机制不完善

我国羽毛球职业化水平不足,职业联赛的制度规范化缺失,受此影响,我国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运动员竞赛机会相对较少,竞赛机制不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等问题。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学生可参加的羽毛球比赛较少,只有高校羽毛球锦标赛等为数不多的比赛,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参与者普遍以体育专业学生为主,普通学生参与较少,交际之间、地区之间的竞赛数量不足,竞赛机制的不完善不利于高校羽毛球人才的长远培养。

2.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策略

2.1 以体教融合为契机,更新办学理念

第一:相关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通体教融合部门之间的关节,建立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高校为主体并吸收多元元素的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和体育部门要打破行政壁垒和观念壁垒,积极开展合作,共同研究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和办学理念。同时加强政策保障,在政府主导和各部门通力合作下,制定羽毛球特长生学习、竞赛、灵活学籍等制度,将体育人才的选拔和体育政策优惠想匹配,高校要积极对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体育特长生、羽毛球潜力人才的学训矛盾。除此之外,加强组织间的协同效应,在整合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培训机构等社会体育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合作,明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和作用,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3]。

第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主导。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在“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过程中,高校要以体育人才培养为己任,将国家战略融入办学理念中,并凭借高校自身强大的办学体系将羽毛球运动与学科学习结合,建立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应在解读一些列教育和体育文件精神中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以羽毛球人才培养为契机发挥高校的职能,加强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改革。

总之,高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助推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进程,利用社会力量办体育,推动羽毛球后备人才多元参与,注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性构建,推动后备人才培养布局系统性发展。

2.2 以设施改造为基础,加强硬件升级

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此在扩招学生的背景下,加大对羽毛球场地设施的建设投入,引进科技打造时尚元素的羽毛球馆,并加强后期设备器材的维护,以满足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需求。当然这离不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因此高校要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捐款、合作等方式丰富经费渠道,加强羽毛球运动设施的科技升级,也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金。

2.3 以优化人才为宗旨,创新培养模式

首先,构建多层次教学模式,扩大羽毛球运动的参与范围,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采用分层教学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羽毛球教学,并通过校内羽毛球竞技运动建设后备人才梯队,拓宽羽毛球人才选拔渠道,吸引更多羽毛球运动天赋的学生。同时建立教育系统内部羽毛球竞技人才信息系统,关注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状况,避免人才流失和断层。

其次,依托于羽毛球体育赛事效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也是宣传羽毛球运动、发掘羽毛球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广告效应,积极宣传羽毛球文化元素,拓宽羽毛球竞赛参与渠道,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并从中选拔人才。

最后,推进体校改革。体校作为羽毛球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要逐步推进体校的精准改革,树立体校的标杆作用,加强体校文化教育质量提升,盘活体校场馆人才资源。

2.4 以师资建设为重心,完善软件建设

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晋升。尽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普及程度较高、民众基础较好,但专业的羽毛球教练人员明显不足,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相对篮球、足球、排球较为缺乏,教师的思维、运动技能、教学技能无法得到及时扩充。因此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对羽毛球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与体育专家、体育专业运动员或者同行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的知识系统更新才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动态考核制度,将学生评价、系统评价相结合,细化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对于优秀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和激励,提升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另一方面,引入社会教师资源,尤其是专业羽毛球体育明显,这不仅是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提供新鲜血液,也是对羽毛球人才的精神激励。通过与社会各组织开展羽毛球人才教学合作,积极引导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体育热心人士、专业教练员、个人体育协会、羽毛球俱乐部进入校园授课,一方面提升授课水平,另一方面“明星光环”能大大提升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学习积极性[4]。

3.结语

体教融合为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体教融合开启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通过对体教融合的不断践行和探索,为我国羽毛球人才培养、提升我国体育竞技实力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羽毛球
羽毛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羽毛球PK赛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