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技术创新视角的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0-2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关键词:农业产业高质量农业

李 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回溯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2018 年4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标志着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吹响了号角[2]。2021 年11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强化休闲农业产业要从规模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3]。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4]。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创新驱动的结果[5],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休闲农业也不例外。因此,处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休闲农业,必然需要关注如何通过有效创新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文献综述

对于休闲农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从时间节点看2017 年党的十九大之前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创新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7 年党的十九大之后开始侧重于休闲农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从研究地域对象看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和天津市。从成果产出时序看对福建省研究早于天津市研究。对福建省研究主要观点认为“十二五”期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搭建休闲农业创新技术体系十分迫切,要以企业组织体系创新为载体[6],福建休闲农业创新路径主要包含政府制定创新战略框架、中介部门建立互动信息平台、企业自身要吸收转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政府促进闽台休闲农业创新合作等[7]。对天津市主要研究观点认为休闲农业创新需要构建由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服务机构所构成的创新网络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休闲农业的消费方式、服务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的革新,进而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8],天津的休闲农业创新要从政府、企业、人才、产品四个维度进行创新[9]。另外,有学者对天津32 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调研后发现休闲农业企业所开展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产业技术以及创意设计3 个领域,创新可有效促进休闲农业产业的转型提升[10]。天津休闲农业创新还可借鉴我国台湾创新经验,注重文创与休闲农业结合、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促进休闲农业创新[11]。另外还有研究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认为贵州的休闲农业创新要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12]。随着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2018 年开始关于休闲农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认为新形势下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获得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支持,并对模式方法创新才能提高综合效益[13]。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休闲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14],新阶段天津市要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鼓励产品与服务创新,并将创新政策落地[15]。天津只有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突出区域休闲农业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16]。

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休闲农业创新可有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的休闲农业创新系统是休闲农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同样也发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立足于制度、商业模式、组织、市场、理念等碎片化的创新局部,相对而言还不能较为完整的从整体上揭示休闲农业创新对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方向,对休闲农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将创新理论与当前创新主要方面为出发点,综合研判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的休闲农业创新作用方向,尝试构建休闲农业创新系统并提出系统实现的主要措施。

三、创新理论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休闲农业创新选择

(一)创新理论发展及创新主要方面

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熊彼特在20 世纪20-30年代提炼出来,其认为创新主要包含5 个方面,分别是“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和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方式”[17]。之后,众多学者在其基础上对创新理论进行不断地深化和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研究逐渐从关注技术创新研究到关注全面创新(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研究。典型的如经济学家弗里曼在对“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调查分析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只是注重技术创新,而是日本各级创新主体除了将技术创新为主导,还将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有效结合才促进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随后,弗里曼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不仅包含技术创新,还包含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非技术方面的创新[18]。与此同时,众多学者也发现产业发展中除了技术创新外,非技术创新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创新的全部[19],因此,有学者再回望熊彼特早期所提到的5 种创新,就指出5 种创新中的后3 个方面的创新其实就是非技术创新[17]。作为国际认可的创新调查指南和世界各国测度创新指导书《奥斯陆手册(第三版)》也在2005 年就将非技术创新纳入到了创新数据采集[20],但至今学界对非技术创新定义并未统一。对于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两者的区分更多是从主要关联活动进行(表1)。那么作为新业态的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是侧重技术创新还是非技术创新就成为首要回答的问题。

表1 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主要关联活动

(二)侧重非技术创新是我国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

1.我国休闲农业制度供给越来越倾向于非技术创新

追溯我国最早专门针对休闲农业的制度供给是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此文件首次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21]。随之原国家农业部2011 年发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国第一个休闲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标志着休闲农业开始由国家旅游部门主导变为国家农业部门主导。之后,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制度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规模,并提出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0%[22]。如果说2017 年党的十九大之前的休闲农业制度主要侧重促进规模扩大,那么2018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则标志着休闲农业发展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同时也更加强调非技术创新在休闲农业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文件中休闲农业升级的五个发力点四个均是强调非技术创新[2]。从这一时间点后发布的相关制度都在不断强化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而聚焦到各省份来看,很多省早在国家制度出台之前就已倾向对非技术创新的制度供给,如处于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第一方阵的江苏早在2016 年就提出要强化休闲农业创意,主要内容就是加强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23]。

2.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特性决定需要侧重非技术创新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结果,要了解其特性就要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解析。从产业融合理论看,休闲农业属于内部化型产业融合,此类型的融合是通过对原有农业产业价值链的移动、延伸、整合,进而实现对原有农业产业外部分工的内部化,这种内部化更多体现为“服务化”[24]。因此,从产业层面看休闲农业产业是传统农业产业价值的延伸或转向,进而形成了“产业服务化”,从企业微观来看“服务化”的目标在于缩短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的距离,通过“服务化”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因此,休闲农业作为融合结果实际是把与农业有一定内在关联性的经济活动均纳入到农业产业之中,进而与其他经济活动一并进行了价值再创造,通过融合带来超越传统农业的经济收益。同样,也正是由于对丰富多样的固有农业农村资源进行了再打造,使得休闲农业形态外在表现才会异常丰富,产品缤纷多样。据此,融合必然打破传统农业产业边界,而打破边界就意味原有产业的框架无法再适应,必然需要变革原有的政策、平台、模式等[24],而这些均属于非技术创新范畴。

3.休闲农业企业特征决定创新应主要聚焦在非技术创新

根据《中国休闲农业统计年鉴》可知,我国休闲农业企业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体;二是休闲农业企业的产品形态多样。现实中某一休闲农业企业的产品可能既包含了有形产品也包含了无形产品。有一产的原始农产品,也有二产的农业加工品,还有三产的服务体验产品。首先,从休闲农业企业以中小型为主这一特征看创新方面往往会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约束,致使很难自我进行技术创新;其次,从产品多形态这一特征看,如果企业要进行一产的农产品创新就要面对农业本身创新的复杂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而企业理性选择会采用研发外部化或仅参与技术创新中的某个环节,而不是自我进行技术创新[25]。如果休闲农业企业要对二产的加工品进行创新,同样受到类似一产的条件约束。因此,广大休闲农业企业创新就主要集中在三产的服务体验产品范围。此方面目前成功企业主要做法为:一是将农业生产或农产品初始加工环节由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参与,进而增强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体验度,使得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具有“双重身份”,通过消费者参与体验更加有效地了解产品进而促进购买,此方面的创新就是农业项目的体验化设计;二是将艺术设计与农业、旅游与农业、体育与农业等进行融合形成创意性农业新产品,进而获得更多的产品溢价,此方面的创新就是创意农业。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产品销售的创新也属于非技术创新范畴。由此可见休闲农业企业创新应主要聚焦在非技术创新。

四、休闲农业产业非技术创新系统构建及系统实现措施建议

(一)休闲农业产业非技术创新系统构建

从前人研究可知,农业创新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异质性,即各参与主体是通过地理上的临近和创新要素的集聚,在各种创新关系下形成创新网络,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26]。本文借鉴世界银行关于农业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27],尝试构建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系统,该系统由制度供给与执行效果监督系统、创新提供系统和支持辅助系统三个子系统和休闲农业产业内企业构成。

1.制度供给与执行监督系统:本系统需要为其他两个子系统提供制度保障,并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2.创新提供系统:通过学校、科研院所与休闲农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研成果与专业人才支持;

3.支持辅助系统:通过社会服务组织、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为行业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非技术创新服务,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并节约成本。

其中政府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休闲农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构成创新系统的主要参与主体(见图1)。

图1 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系统

(二)休闲农业产业非技术创新系统实现措施建议

值得说明的是产业是具有同类产出结果和相似产出方式的同质性经济活动集合,是企业间互动形成的外在现象。因此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系统能否实现的着力点在产业外的创新支持系统和产业内的休闲农业企业两个方面。

1.产业外创新支持系统

(1)制度供给与执行监督系统:省级制度传导畅通,地市执行落地有效。现有的非技术创新制度供给已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关键点在制度传导畅通与执行有效。制度传导属于宏观层面因此制度传导畅通主要由省级层面负责,具体措施包含:一是省级层面要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政策分解、传导和反馈保障机制,保证制度纵向维度传导畅通;二是在横向维度上建立互动和协调组织与机制,使得休闲农业政策涉及的农业、旅游、交通、文化等多个部门共同协同。制度执行堵点在地市级层面,因此制度执行有效主要由地市级层面负责,具体措施为各地市级要根据本省对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利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应侧重非技术创新这一判断,对本省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切分,建立好本地级市及以下层级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非技术创新制度供给与执行有效[28]。

(2)创新提供系统:校研企深度合作,成果与人才共同支持企业创新。对于科研成果创新可借鉴发达国家组建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创新联盟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高度协同性,促进校、研、企可共同研究与攻克非技术创新关键难题,实践中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发起,全国不同区域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休闲农业企业参与成立的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自2020 年成立来在此方面已进行了有益探索[29];对于非技术创新人才,要摆脱传统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原因在于休闲农业企业往往地处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依靠传统的招聘手段往往难以留住休闲农业人才。因此,需要地方政府主导、休闲农业企业主动、区域院校积极响应,充分把握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机遇,大胆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让休闲农业企业自招生开始就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解决认可度不高、忠诚度不高造成的休闲农业创新人才短缺问题。

(3)支持辅助系统:提升支持服务能力,降低企业非技术创新成本。一是扩大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组织规模。2022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信息显示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到30 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 亿元[30],如此庞大的休闲农业企业规模获得的非技术创新服务还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应鼓励更多供给者参与、扩大组织规模;二是推进区域行业协会建立,发挥协会创新集成功能。行业协会是区域企业知识交流、激发互相学习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常州市是江苏省最早建立休闲农业协会的地级市,多年来在协会作用下休闲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创新集成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的地市创新就显得相对滞后[23];三是继续深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休闲农业需要面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风险,动植物难以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休闲农业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制约了企业进行有效的非技术创新。可喜的是自2021 年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农业银行已专门针对休闲农业发展出台了支持文件[31],在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发力,力图有效解决困扰休闲农业发展多年的资金问题[32]。

2.产业内休闲农业企业

(1)创新企业商业模式,丰富产品供给。休闲农业属于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休闲农业企业产品既要满足消费者物质层面需求也要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因此休闲农业企业跨越了单一的聚焦定位,从单个点漂移到达了一个区间。这种由聚焦定位到区间定位的变化,就需要企业在原来产品垂直打造的基础上向多维度转变。从价值链理论看这种变化同样也体现为不断催生多个价值链,新价值链出现必然对旧有企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和影响。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当前人流互动加剧,休闲农业企业原有对应的市场人群年龄、收入、文化等都会随之变化,变化同时也带来消费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以上方面均决定了休闲农业企业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给。

(2)创新组织结构,提升运作效率。休闲农业的融合性决定了其与传统的农业企业不同,与一般农业加工企业和旅游企业也不能划等号。所以其企业的组织结构一定是适应一二三产融合需求而非单一产业。实际看来很多企业易将组织结构设计为要么与传统一产农业企业一致,要么与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致。在休闲农场、休闲农庄、农家乐、观光采摘园、农业示范园等多种休闲农业企业类型下,休闲农业融合方式是从一产农业为出发点向三产延伸的融合,是将服务价值模块嵌入到传统农业之中,所以其业务单元已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虽然休闲农业企业类型多样,但均发生了业务单元变化,因此休闲农业企业都要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才能提升运作效率。

(3)创新营销服务,增强竞争力。休闲农业企业非技术创新主要切入点之一就是营销服务创新。首先,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本身虽然得益于地理位置偏僻所带来的环境生态优势,但也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让休闲农业企业获得市场信息难度增大、与消费者直面交互体验机会减少。其次,在充分认清企业地理优劣基础上注重利用互联网营销工具从两个方面创新营销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是搭建与顾客紧密连接的“线上+线下”通道,保证双方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如网络直播、微信、微博等可作为“线上”通道,实景活动体验与节庆活动举办作为“线下”通道;二是要建立比一般企业更加细致的顾客档案,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如客户关系管理中除了进行客户类型归类外,还要利用注重“线上+线下”通道保持最有价值顾客与最有潜质顾客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管理软件及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智商”。

五、结语

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休闲农业已迈入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发展新征程,休闲农业创新作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如何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三产融合的休闲农业与单一产业比较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综合研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我国休闲农业创新方向应在非技术创新,尝试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非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创新系统实现的主要措施建议。这一探索是将非技术创新研究在休闲农业领域具体应用,是对如何有效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高质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