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变迁与时代生成:新中国语文课程话语体系的构建
——评《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

2023-10-20谢泉峰

中学语文 2023年25期
关键词:视域语文课程话语

谢泉峰

新中国成立的1949 年,对语文课程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它开启了全新时代:作为“天赋”的语文、作为“素养”的语文和作为“学科”的语文合而为一,成为一种言说方式,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王超博士的《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通过钩沉新中国语文课程话语的流变脉络,探讨不同时期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的本质特征,把脉语文课程话语的发展态势,对构建新时代中国语文课程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解话语:历史变迁中通往语文课程的秘境

1.话语与历史关联

话语演绎历史,历史亦通过话语来呈现。课程话语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选择怎样的话语,期待发出何种声音,希求得到哪种回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方的博弈通过课程话语呈现,并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塑造当时的历史。所以,《新中国70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反映的实际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文化变迁史。

2.话语与意识形态

话语由符号构成,与社会结构紧密联系,是权力关系的表征。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心话语是由教育行政决策者发出的官方话语,代表国家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课程话语是国家将课程作为载体,赓续行政管理权力、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因此,我们通过考察新中国语文课程话语的流变,就能从官方话语呈现中发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功能。

3.话语与文化同构

话语作为交流工具,凸显课程的文化价值。课程话语不是书页中的文本,而是一种实践行动,它通过对文本的生产、分配与解读,维系或改变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推动文化实现与主流价值观的同构。《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呈现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出于文化需要,语文课程采取的不同话语表达推动着文化在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汇聚成共识,从而在形塑主流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审视话语:国家发展中解锁语文课程的钥匙

1.语文课程中的权力博弈

语文课程话语流变体现不同势力或群体的话语权变化过程。《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指出,官方的权势话语、学者的理性话语和民众的个人话语是理解、把握课程的三种重要方式,它们相辅相成,但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官方话语的强势,到新时期学者话语的凸显,再到新课改背景下民众话语的勃兴,我们能够看出这是各方博弈的结果。语文课程话语的构建应防止出现权力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避免语文课程话语系统失衡。

2.语文课程中的意识影响

语文课程话语潜藏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语文课程话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展现出思想政治倾向,在新时期展现出知识能力倾向,在新课改中展现出人文倾向。《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以《项链》为例,阐述三个历史时期小说阅读提示的变化,说明意识影响伴随政治风向变化而转变的过程。但无论语文课程话语如何变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可或缺,良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3.语文课程中的需求变迁

语文课程话语反映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状态和理想诉求。《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完整展现了语文课程话语从思想本位、科学本位到生命本位的变迁过程。但作者强调,语文课程话语不能完全追随民众的需求,要防止过度强调个人生命和主体意义,忽视国家价值共识与社会政治义务的危机出现。

三、重构话语:时代生成中驶向语文课程的蓝海

1.课程目标要重视多元整合

构建多元、平衡的课程话语,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提出,语文课程话语要合理划定范围,让官方、学者和民众都有机会成为话语主体,使行政的政治话语、理性的学者话语和实践的民众话语有效整合,构建多元主导的话语共同体,服务语文课程的发展,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故而,语文课程话语的构建应确保国家话语权力的正当性,承认教师话语权力的合理性,同时为个体行使话语权提供空间。

2.课程内容要超越生活取向

超越日常实践生活取向,是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要求。《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提出,语文课程话语不仅要基于现实生活取向,更要高于日常实践生活,即在赋予课程内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同时,进行科学理性精神的渗透。我们只有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方能获得最大的公约数。

3.课程教学要达成视域融合

师生平等对话达成视域融合,是迈向新时代的必然之路。《新中国70 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提出,语文课程话语一方面要重视语言运用,回归语文课程本体;另一方面要促进平等对话,达成适度视域融合。平等对话不是建立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也不是建立在教师的绝对权威之上,而是在师生对话的共同体验和感悟中通过视域融合结成的共识。

猜你喜欢

视域语文课程话语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