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023-10-20

中学语文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情境

周 烽

一、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

首先,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当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时,他们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通过学习真实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其次,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生通过阅读真实的新闻报道,参与实际的讨论活动,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语文知识,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习得,还需要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参与真实的写作活动、文学创作或演讲比赛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学生还能增强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更加深刻地认识语言的力量和文学的魅力,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最后,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此外,真实情境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首先,资源的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符合。资源应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涵盖重要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和学科要求。资源内容应与教材内容一致或能对其进行补充拓展,以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资源还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其次,资源必须真实可信,能够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真实情境是资源选择的重要依据,教育工作者要确保资源的情境设置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资源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习变得具体有趣,增加学习的实际性和可感性。甚于真实情境的资源还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再次,资源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相匹配。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兴趣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的难度和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资源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此外,资源筛选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题和内容,以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也是重要的筛选原则。多样化的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资源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资源的可操作性也很重要,教育工作者应提供清晰明了的学习指导和任务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关于韵部所体现出的声情特征,王易在《词曲史》一书中作了讨论:“东董宽洪、江讲爽朗、支纸缜密、鱼语幽咽、佳蟹开展、真轸凝重、元阮清新、莆筱漂洒、歌哿端庄、麻马放纵、庚梗振厉、尤有盘旋、侵寝沉静、覃感萧瑟、屋沃突兀、觉药活泼、质术急骤、勿月跳脱、合盍顿落,此韵部之别也。此虽未必切定,然韵近者情亦相近,其大较可审辨得之”[7]178。

三、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步骤

遵循筛选原则,教师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素养目标的设定分解

素养目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设定素养目标时,教育工作者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目标与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相符合,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相适应。

初中语文课程的素养目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等。语言表达能力指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范,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指学生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文化素养则是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认知和体会,以及其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分解素养目标指的是将宏观目标逐步细化为可实际操作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每个素养目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例如,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可以将其细化为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不同方面的任务。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划分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从简单的写作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完成复杂的写作和演讲等任务,培养其较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

2.真实情境的场景构建

在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真实情境的场景构建是为学生打造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

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真实情境。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选取与之相关的话题和情境。例如,对于初中生而言,生活中的友谊、亲情、成长等话题是他们比较关心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围绕这些话题构建学习场景,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如学生自身的亲身经历、同学之间的友情故事等,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也是构建真实情境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通过介绍其真实经历、文学作品或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例如,通过在以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为基础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历史背景,还能体会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加对历史与文学的兴趣。

最后,在构建真实情境时,教师还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可感性。情境的真实性意味着它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相符合,不过分虚构或离学生的实际经验过远。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境的可感性指情境应该引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例如,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还原历史人物的悲壮结局,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引发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深刻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素养目标。

3.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围绕素养目标展开,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涵盖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内容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取经典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引导学生深入鉴赏其中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

其次,任务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教育工作者通过任务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品味。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置实地考察任务,让学生亲自走访历史遗址,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最后,任务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兴趣快速发展的阶段,任务设计应该适应学生的特点,避免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文学创作任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4.课程资源制作与整合

课程资源的制作与整合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转化为具体教学材料的重要步骤,教育工作者在资源制作过程中应确保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资源涉及的内容应基于权威的教科书、学术资料和可靠的研究成果,确保其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在制作教学PPT 时,教育工作者要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PPT 中呈现的信息准确、全面。

制作的资源也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视觉和听觉刺激更加敏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制作资源时加入生动的图片、动画、音频等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例如,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动画形式展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合资源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各类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教学故事和学习体验。而资源的整合又应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展开,确保资源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学习某位历史名人时,教育工作者可以整合其生平事迹、相关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位历史名人。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资源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资源的多样性指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制作不同形式的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资源的可操作性指学生可以轻松地使用这些资源,不会出现技术或理解上的障碍,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资源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资源,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元的知识体验和实践锻炼,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此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希望未来有更多学者投入其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一教育方法,推动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