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2023-10-19赵淑杰

中华魂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总书记群众

文/赵淑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43 年6 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中,高度概括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还对这一工作方法作了详细阐释:“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河北省无极县里城道村村干部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倾听群众诉求和对乡村发展建设的意见建议 王海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自觉拜人民为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党军将领郑洞国曾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同志回答道:“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这些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也深刻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回望历史,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谈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考察调研中接触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把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情怀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现在,一个拥有9800 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 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进道路上,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1945 年抗战胜利后,党的干部即将到各地开展工作,毛泽东同志寄语他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求共产党员像“种子”一样,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这是对党群关系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植根人民、不忘人民。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巨人叫安泰,他力大无穷,只要他与大地保持着密切接触,就不可战胜。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就把安泰举到空中,让他无法从大地盖亚那里获取力量,最后把他给扼死了。刘少奇同志多次借用这个故事来告诫党员干部不要脱离群众,“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就会像安泰一样被人扼死”。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必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做到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使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红军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这是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以真心暖人心、以初心赢民心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的体现。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境地中挺身而出,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是为了人民;胸怀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困顿中发愤图强,是为了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锐意进取,大踏步赶上时代,是为了人民;团结带领人民昂首迈进新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还是为了人民。

2021 年9 月,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回忆起父亲习仲勋说过的家乡话,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 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要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好的方针政策都应该来自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总书记群众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