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2023-10-19朱文璟

科技风 2023年26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土地

朱文璟

武威市基础地理勘测技术服务中心 甘肃武威 733000

影响农田质量的因素较多,农田质量下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会有所下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快农田建设能够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需求,同时也能为我国粮食的稳定供应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土地是影响农村地区发展的根本因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建设速度,缩小城市以及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经济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度,可以对建设策略进行不断调整,保证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

(一)确保粮食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粮食稳定供应是极其关键的,如果粮食供应不足,很有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降低人们生活幸福度,因此一直以来如何解决粮食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可以进行利用的土地资源出现了存量不足的现象,虽然已经提出了耕地红线政策,但是部分耕地质量较差,生产能力较弱,所能供应的粮食量有限,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视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强化土地资源质量,进一步提高防灾以及抗灾能力,减轻外界因素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不仅可以控制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生产能力,让更多的农户拥有种粮积极性。当前社会环境以及国际形势变得越发复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满足了国内人口粮食需求。

(二)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人工耕作生产存在的局限性,重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建立标准化农业生产体系,将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到农业生产实践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现代化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可以优化现有生态环境,将各类新型的科学种植技术应用到生产活动中,解决土壤细碎化以及肥力水平低问题,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会针对农业生产活动配备各类其他的工程,例如灌溉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用量,也能够形成更加高效的灌溉模式,根据农作物需求实施精准灌溉;在某些地区也开始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了肥料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减少了农户施肥、灌溉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强度。

(三)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提高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以往人们为了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对土地资源进行大肆开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为了能够建立更多的工厂,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及农药的大量应用也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视对现有的土壤环境进行改良,利用一系列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能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会重点针对存在的农业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科学利用秸秆还田等技术处理面源污染,让农业土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对于农村存在的大量荒地而言,可以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收入渠道。

(四)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是主要的目标之一,美丽乡村不仅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同时也重视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让农民拥有更加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变农村地区自然环境风貌,让以往杂草丛生、农药残留过多的土地变得精良平整。并且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进行调整打造农业景观,利用农作物的特点构成田园风光,有利于发展观光农业,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强化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转型进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存在的固有问题。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要素较多,虽然各地已经开始重视对建设方式进行调整,但仍然存在较多的推进难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优化建设路径,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理念。

(一)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顶层设计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建设路径进行合理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土地流转、工程建设以及跟踪管控等各个环节的要求有序安排建设活动进度,结合不同领域标准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首先,在建设前需要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实地调研和持续论证的方式了解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适的优化和改良方案,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符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利用该种方式也可以收集土地资源相关数据,将各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整合后,可以从大局角度出发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清晰的掌握,对于调整农业发展趋势有着积极作用。其次,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根据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区域对建设标准进行细化,并配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各地在高标准农村建设中可以有重要的理论基础[1],统一标准可以为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活动和监管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加强各个部门配合密切性,要求国土部门、水利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可以要求行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中,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以及所需资源,保障各个地区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激发农民建设积极性

目前农民普遍缺少良好的建设积极性,在当地开展各类建设工程时无法得到农民的配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民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才能够使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主动保护耕地资源,改变耕作模式,让农民形成耕地保护意识。首先,从村委会组织选拔优秀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向相关部门以及专业人士提出农民的需求,以此为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置特色项目规划,形成协同建设模式,让农民也拥有一定参与感。农民普遍学历水平较低,对于某些专业知识了解得较少,学习能力稍弱,这需要专业人员可以以直白的方式对其进行讲解,让农民对农田建设有清晰的了解。其次,重点鼓励大学生村官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参与到建设活动中,通过和这一类农村优秀人才合作,让农民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优秀人才收集来自农民的各类问题,并通过上报的方式让政府部门了解高标准的建设存在的影响因素,对提出问题的农民提供一定奖励,从而使农民可以主动参与到农田建设监督以及管护活动中。最后,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相关部门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优先选择抖音、快手这一类农民群体广泛且活跃的平台,在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以及进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进度和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可以向全国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范围,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三)落实建设工程事后管控要点

相关部门不能在完成农田建设后即认为可以交工,需要加强事后管控力度,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及时了解各类配套工程的运行情况,避免工程出现运行故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动态化的特点,会根据政治、农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出现改变,为了能够加强建设过程的监控效果,需要构建动态化监测系统,了解土地和建设现状,制订科学化的建设计划。首先,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进行绩效评价,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高标准农田现状,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和处理,确保各类工程的有序运行。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较好的地区可以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激发各个地区政府部门维护和管理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其次,组织多元化主体参与管护活动。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组织或者农民的主观积极性,按照谁受益、谁管控的原则将其委托给经营组织或者农户进行管理。政府可以和相应的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合同,要求其可以切实落实管护要求,以此来让更多主体参与到管护工作中[2]。

(四)建设系统性领导组织体系

领导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以让管护活动变得更加高效,针对现有的管控问题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政策对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划分,梳理职责交叉现状,明确权利和义务边界,让各个部门可以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工作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和划分。将事权以及工作职责实施整合,加快机构改革速度,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安排专门的小组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管理,下属部门应涉及工程建设、工程验收以及后续管理等,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自然资源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副组长,国土部门水利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为小组组员。副组长负责加强组长以及组员间的沟通效果,及时传递各类信息,解决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也能够针对组长的权力行使情况进行监督,避免主管领导权力过大,影响领导小组职能落实。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涉及工程规模较大,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此来提高农田建设质量。首先,财政部门需要设置专项资金,专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并提高资金拨付额度,满足各个地区的资金需求。其次,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针对农田发展设置基金会,或者利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使其也能够参加到建设活动中。社会资本普遍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资金储备量丰厚,应当利用社会资本的优势提高高质量农田建设效果。

(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耕作技术会给耕地质量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重点针对新型工作技术进行推广,积极使用绿色种植技术,优化土壤生态环境,全面提高耕地质量。首先,更新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肥料资源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要素,如果肥料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过多很有可能会污染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要控制肥料用量。在施肥时应积极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和施肥活动融为一体,形成精准施肥模式,直接将水资源和肥料资源送入根系附近,强化根系吸收效果,促进农作物健康发育。其次,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利用绿色防治技术,改变以往单一的农药防治手段。例如,农业防治是最为常用的防治技术,农民接受度普遍较高,对于其掌握也较为熟练,只需要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优化各个环节即可。如在种植农作物之前优化品种选择,对种子进行筛选和消毒,可以从源头控制病虫害的出现,消灭种子内部的病原菌以及害虫虫卵[3]。同时也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病虫害隐患。

(七)加强农田生态建设

农业生态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可以确保农田内部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绿化自然环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可以选择在农田附近建设林网,或者针对附近建筑物进行绿化,扩大植物覆盖面积,让农田附近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在排水时应当设置循环排水系统,针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水资源、雨水以及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将其收集后应用到农田灌溉中,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使资源浪费。农田尾水在处理时可以选择生态沟渠,通过沉淀以及自然进化的方式,对水体内部的各类微生物进行吸附,达到净化的目的。生态建设可以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三要素进行融合,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可以选择部分高标准农田作为示范区域,针对其生态建设效益进行推广和宣传,加强其他地区的生态建设意识。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和支持,加快了农业经济体系转型速度,促使农业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地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各类配套工程体系愈发完善,满足了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应当重视对建设路径进行调整,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农民主观能动性,加强事后管控,完善领导组织机制,提升耕地质量水平,优化生态环境。相关部门也需要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发动更多农民以及群体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土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我爱这土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