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

2023-10-19桑生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15期
关键词:资产金融评估

桑生娟

(江苏金财投资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产能过剩、人口出生率降低等问题凸显。伴随着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国有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不良资产类别增多、金额增大、风险因素变化较大,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不良资产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金融机构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方案,因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下不良资产呈现出来的新特性,所以,需要国有金融企业结合当前经营管理需求以及不良资产的管理目标,创新性地制定处置方案,更加高效地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一、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相关概述

从广义上而言,不良资产主要指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等形式呈现的有价资产,未来难以取得对应的收益,存在较大的资产流失风险,与正常金融资产相比,不良资产具有低收益、低流动、高贬值等特性。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主要包括重组、诉讼、核销、资产转让、委外清收等方法,国有金融企业结合不良资产特性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对不良资产选择组合方法来实现不良资产处置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是指国有金融企业在严格遵循相应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处置方案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所以,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国有金融企业必须严格、客观、公正地统计和反映不良资产的各类因素,对不良资产的分类、调查、评估、处置等环节都需要实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联动,真实披露不良资产的风险。近年来,如何对不良资产进行高效管理,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机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二、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业务的拓展,国有金融企业的资产类别增多、资产总额增加,资产管理工作更加具体、细化,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国有金融企业全面分析不良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为后续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方案制定提供分析基础。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不良资产定义模糊,不良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根据银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但是,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很多国有金融企业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难以严格按照政策文件对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认定。此外,对某些资产认定存在主观性,经常会出现部分资产不属于不良资产却分类为不良资产,提前针对这些资产进行处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有部分资产按照分类应划为不良资产,却人为地认定为正常资产,错过了处置的黄金时期,导致资产承载更大的损失。

同时,部分国有金融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国有金融企业管理层对不良资产的认识不够,管理层人员更多的是关注业务拓展以及营收的增加,而对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以及风险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内部难以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进度较慢。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未发挥作用,三会一层机构职能职责模糊,内控合规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缺乏依据。

2.未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对不良资产缺乏跟踪管理

当前,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同主体的国有金融企业间不良资产处置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包括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风险点、不良资产处置评估要素等信息,导致不良资产处置成本的增加,尤其在跨区域和异地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问题更加凸显,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

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存在数量大、问题多、处置难等问题,在处置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跟踪管理机制,导致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很大。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国有金融企业对不良资产处置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对不良资产处置关注侧重点不明确,更多的是关注不良资产处置的后端,未从前端对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包括前期的分析、评估机构的选择等。很多国有金融企业存在“为核销而核销”的观念,未将处置重点放在对外追索,实现现金清收等工作上。第二,国有金融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通常是临时性抽调人员组成团队开展不良资产处置,难以实现对不良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3.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单一,相应配套措施不足

从目前国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较为单一,相应的配套措施难以保证。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主要有催收、诉讼、核销、批转等方式。批量转让最常见,现金清收难度较大,而这些处置手段有很多因程序复杂、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很少被采用。国有金融企业更多的是倾向于处置操作程序方便、审批手续简单的方式,所以导致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较为单一。第二,监管部门未牵头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平台,不良资产处置的配套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实际资产处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条款不明晰,处置标准不明确,给国有金融企业的资产处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复杂,处置过程风险因素较多

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处置过程中的潜在性风险因素很多。很多国有金融企业对不良资产处置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关决策流程不规范、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风险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不良资产处置前期的尽调工作不到位,在尽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要依赖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尽职调查不充分、估值不合理、价值挖掘和市场推介工作不到位、竞价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给后期不良资产处置估值提供的依据不准,导致风险增大;第二,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与资产收购方相关承诺,部分国有金融企业会出现与收购方私下签订承诺回购、保底分成或资产代持等协议的行为,违反洁净转让、真实转让要求,难以做到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公正客观;第三,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转让合规性不强。部分金融企业会出现将尚未达到不良资产标准的资产作为不良资产转让,违反定向转让规定,将不良资产直接转让给社会企业和个人等违规转让情况,转让过程的决策程序不到位,增加后期审计风险。

三、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对策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例如,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经营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国有金融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性在遵循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提升资产管理效益,降低资产处置风险。

1.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不良资产处置风险

为解决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国有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全局意识,在充分考虑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同时,争取制定最优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方案,降低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特别是对重点大额不良资产项目,要加大催收力度,创造清收条件,加快现金回收;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政策,各业务条线联动配合清收处置。在对不良资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国有金融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资产存在的风险点,对不良资产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类资产质量。此外,国有金融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管理实际情况,对不良资产进行科学预测,客观、合理地评估不良资产的真实价值,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构建不良资产风险管理机制。

2.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处置方式多元化组合

从宏观层面分析,不良资产处置需要上级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资产处置有据可依,上级监管机构可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充分参与到市场的资产处置方案中,提升国有金融企业对不良资产的认识,确保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多样化。从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税收角度来说,因不良资产处置中涉及的增值税及附加、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款较多,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简化国有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税务申报程序。例如,针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程序,国有金融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及简要的损失处理审批和执行文件,不再需要报送详细资产损失资料。同时,针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需要创新管理模式,灵活采用多样化组合处置方式,从单一的诉讼清收、打包转让、核销等传统处置方式转向了协议重组、司法重组、留债或债转股、转信托受益权等多措并举的处置方式,因此,需要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机构、司法机关、调解中心等加强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探索不良资产多元化交易模式,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成本最小化的制度创新。

3.广泛整合资源,建立不良资产生态圈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国内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加速释放,过去传统、单一的不良资产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管理需求,国有金融企业需要广泛地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不良资产+互联网”新模式,建立不良资产生态圈。例如,国有金融企业可以建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汇总各类型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信息,实现数据及时共享,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成本偏高等问题。各区域国有金融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探讨不良资产收购、管理、经营与处置领域的深度业务合作,挖掘提升不良资产价值,建立健全项目互助机制,运用兼并收购、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和债转股等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细化分类,按类型制定处置和盘活方案,提升资产处置效益。在不良资产整合过程中,国有金融企业需要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全链条打通不良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信息化技术嵌入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4.完善评估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不良资产价值评估是资产交易的基础,因此,国有金融企业需要对不良资产价值的本质、原因、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作深入探讨,完善评估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从目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上看,主要包括账面价值法、市场清算法、协商定价法、市场定价法、分级计算法等。对于国有金融企业来说,在不良资产处置前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评估方法,对不良资产的各类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得出准确的处置价值,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例如,国有金融企业选取假设清算法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就是在对债务人进行充分评估调研基础上假设能取得的最大资产处置收益,这类方法通常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程序不复杂的资产。在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人”,包括债权人、债务人(企业)、担保人(企业);二是“物”,包括债务人抵质押物、担保人抵质押物。针对收集的调查分析资料,科学地计算不良资产的评估价值,确保各项评估程序合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防范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有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阐述了不良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不良资产的管理涉及范围广,且管理过程复杂,潜在性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国有金融企业结合各类不良资产管理特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类型的管理方案,避免在制定方案时一刀切统一采用一种处置方式,灵活性地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案,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资产金融评估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P2P金融解读
评估依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