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改善效应研究
——以K企业为例
2023-10-19赵阿娜
赵阿娜
(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引言
企业通过精益管理的应用,让危险源风险单元划分更精准、危险源辨识更全面,使危险源的管理过程更清晰、方法更科学、措施更有针对性,改善风险研判遗漏、措施指导性不强等问题。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及对隐患数据的统计分析,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表面整改向源头防范渗透,改善粗放型管理模式分析归纳能力不足等问题,掌握隐患发生规律,有效应对各种类型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通过运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两种预防性工作机制,达到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K企业动力车间通过对双重预防机制的精益管理,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及隐患排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有效应对风险,预防、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构建车间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确保精益管理方法在动力车间安全管理工作中有效实行,成立“双预防精益改善”小组,由车间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的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车间安全管理员、志愿消防员、兼职安全员。明确职责分工,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确保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责任工作能落实,为改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二、精益管理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改善
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改善,从危险源风险单元划分、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着手,实施精益管理,对比精益改善前后效果,论证精益管理在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应用的有效性,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
(一)风险单元划分更清晰
对危险源风险单元的精益管理,按照车间空间结构及生产系统总体布局对风险单元重新进行划分。划分包括动力车间锅炉房、动力车间空压站、动力车间配电室、动力车间天然气调压站、动力车间污水处理站、动力车间屋面等13个风险单元,并按活动、工序、设备确定91个子单元,对危险源逐一进行辨识,共识别危险源179个。改善以往风险单元既按设备划分又按系统划分,既体现工段,又体现工序共35个风险单元造成的危险源风险单元和子单元层级不清晰、头重脚轻的逻辑障碍,使风险单元、子单元的划分由总到分,由粗到细,层层递进,更科学、更适用。
(二)危险源辨识更充分
首先,对危险源识别的精益管理。通过细化危险源,明确具体物质、具体行为,除了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不安全因素,增加了对管理的缺陷的辨识。其次,将相似、相关作业活动中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考虑进去,挖掘危险源的根源和状态,如“相关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进行通风,未对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未审批”“锅炉天然气管道泄漏未检查出”等危险源。结合车间现用设备特点,删除对“制冷机溴化锂泄漏”等危险源的识别(旧厂设备不再适用新厂)。最后,修改调整了25项内容,改善未充分识别车间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遗漏及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危险源项造成的管理缺陷,使危险源辨识更充分,覆盖更全面,管理更系统。
(三)风险评价方法更科学
对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精益管理,依据公司企业标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防控管理办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后果严重和可能性大的,可直接判断为重要危险源”;对车间有限空间作业中辨识的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其他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LEC法进行危险性评价,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及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将D值≥70判定为重要危险源。通过将直接判断法与作业条件风险评价LEC法的有机结合,对识别出的179个危险源的危害程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共判定出重要危险源28项。改善以往所有危险源均运用LEC法共识别15项重要危险源造成的重要危险源管理遗漏,规避LEC风险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判断取值的局限性,使车间对重要危险源的管理更科学,覆盖更全面,更符合车间生产实际与管理需求。
(四)管控措施更有针对性
1.修订管理文件。新增《动力车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职责及注意事项;新增《动力车间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推动车间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车间的安全工作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修订《动力车间生产管理规定》《动力车间安全管理规定》,使管控措施实行更有目标、行为更有规范。
2.更新管理台账。首先,依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梳理车间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备,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其次,增加对密闭设备真空缓冲罐及地上有限空间地源热泵室外补水箱、变频供水水箱的识别及管理,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明确有限空间作业个体防护要求,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最后,共识别有限空间28处,改善以往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识别疏漏(共26处),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力度,预防和减少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3.修订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预案的精益管理通过评估车间应急能力,结合车间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特点、日常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及应急资源的变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准确地把握动力车间现场处置方案功能定位,梳理应急处置基本程序,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注意事项,及时调整、修订预案内容。在原有《突发人身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锅炉房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天然气调压站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配电室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污水处理站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个预案文件基础上,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及汛期配电室已暴露出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修订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体系文件,编制并发布实施《动力车间配电室防汛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新辨识的关于有限空间的重要危险源,编制《动力车间有限空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推动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应对车间重大突发事件中切实发挥着应急指南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动力车间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使危险源管控得更有针对性,措施更有效。
4.打造应急团队。车间对内部应急资源进行精益管理,扩充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在原有志愿消防员9人、兼职安全员14人的基础上,新增防汛人员5人,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车间应急保障能力。
5.建立应急物资库。开展应急物资调查,强化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增加2022年车间全年安全投入费用。补充雨衣、雨鞋、防水塑料布、抽水泵等防汛应急物资,新增便携式气体检测仪1台,新增防毒面具4个,新增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4个。在消防重点部位建立应急物资库,根据各消防重点部位隐患特点及应急需求的差异,以就近原则,设立3个应急物资库。应急物资分别存放在锅炉房消防应急柜、污水处理站有限空间应急物资库、配电室防汛应急物资库,并建立管理台账,根据物资消耗情况及时更新补充。计划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增加压缩空气呼吸器、通风机,进一步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升级车间应急装备,提升应急处置效果,确保在发生事故时,抢险救灾工作能更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多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车间安全文化建设。将预案培训纳入车间培训工作计划,采用桌面演练及实战演练兼顾,明确演练目的,精心策划组织,2022年动力车间开展现场处置及应急疏散演练共16次,进一步提高车间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二是开展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操作规程、劳动防护措施等安全教育培训11次,让各岗位职工进一步掌握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点,在深入学习、强化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传达学习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车间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学习贯彻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学法守法倡议等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五是向职工宣传《重视安全就是积德行善》倡议书,增强人员的责任意识。六是开展消防安全专题讲座,提高职工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七是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座,提高员工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守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三、精益管理对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改善
对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改善,运用仪器、测量工具提高隐患排查精准度,运用数据统计法分析隐患发生规律,对比精益改善前后效果,论证精益管理在车间隐患排查治理中应用的有效性,实现隐患排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一)提高隐患排查精准度
结合先进测量仪器、工具,提高隐患排查精准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在燃气安全专项检查中的应用,提高了对天然气泄漏情况隐患排查过程的连续性、结果的统一性。改善了2022年6月以前的专项检查中用直接观察法和用肥皂水检测泄漏情况的粗放型隐患排查方法,规避因人员感官触觉、嗅觉敏感程度不同或工作经验的差异造成的隐患排查的结果差异。通过依靠仪器、设备对气体含量检测的灵敏性,精确定位泄漏点,提高燃气专项检查工作的精准度。并在原《动力车间天然气调压站每日防火巡查记录表》《动力车间锅炉房每日防火巡查记录表》的基础上,增加《动力车间天然气管道月度巡查记录表》,增加天然气检查频次,加强车间天然气安全管理,进一步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天然气安全隐患排查、管控、整治行动进程。
(二)落实闭环管理
整合班组周安全检查表、月度安全检查表、特种设备自行检查表及各消防重点部位每日防火巡查表发现的各类问题、故障、跑冒滴漏等隐患,结合车间内部检查、公司安全检查、隐患随手拍问题反馈,对安全生产隐患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建立《动力车间安全检查问题清单》。对隐患主要问题设定整改要求、期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问题清单经审核通过,下发至责任人签字确认,安全管理人员对隐患整改进度进行跟踪,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情况进行说明,并持续跟进,直至整改完成验收合格,实现隐患排查全过程闭环管理。
(三)运用统计分析法
对隐患数据、类别进行统计分析,逐步掌握车间隐患发生规律。2022年开展车间月度安全检查12次,开展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自行检查12次,开展天然气管道巡查24次,开展消防设施、设备巡查24次,开展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检测4次,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监督检查9次。采取措施组织人员落实整改隐患77条,整改率100%。其中安全隐患要素:物的不安全状态61项占79.2%;环境不安全因素9项,占11.7%;管理缺陷6项,占7.8%;人的不安全行为1项,占1.3%。“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素中隐患类型:电气安全隐患25项,占41.0%;设备设施安全隐患20项,占32.8%;标志缺陷10项,占16.4%;防护缺陷3项,占4.9%;消防隐患3项,占4.9%。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掌握车间安全生产运行特点和隐患发生规律,对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和倾向引起重视。分析安全隐患要素占比数据,强化源头治理,对隐患要素中“物的不安全状态”重点管理;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素中隐患类型占比数据,对电气安全、设备设施安全重点关注,加大电气安全专项检查频次和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增强电气、维修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现场标识标牌、安全防护、消防安全管理。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预测、精准预防转变,全面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能,消除事故隐患,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障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