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18杨亚军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知信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杨亚军

【摘 要】在强调健康教育的背景下,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文章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以“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例,探究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健康知识形成、健康技能获得、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的途径,以期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健康教育 合理营养 食品安全 “知信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2-54-03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2021年9月3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程标准)关于健康的论述较多,如在学业质量描述部分,提出让学生针对生物学相关议题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决策,并尝试探究人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形成科学态度和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切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高达一半的健康教育内容。基于生物学学科开展健康教育,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一、“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健康和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健康手段的干预等,帮助人们获取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我国尤其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早在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要求根据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合理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分配到各个阶段中,并要求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个课时健康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旨在普及健康知识,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中学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二)“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知”“信”“行”分别对应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也称KAP模式)以“知”为基础,即知识、信息、感知是行动的基础;以“信”为关键,即信念和态度是行动的前进力量,是行为的前奏;以“行”为目标,在坚实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动力,付诸行动,促成习惯的养成,达成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知信行”模式反映人的认知规律的认知—信念—行动的整个过程。

(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知信行”模式形成的,学生通过知识研习获得认知基础,以信念态度为动力,形成健康观念并引发行为,“知信行”模式反映学生从获得认知到形成信念再到付诸行动的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健康教育最常用的理论,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1]近几年,随着健康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逐步应用于学校教学。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健康知识、获得健康技能、培养健康意识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见图1)。

二、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中学阶段,生物学与健康教育的联系较为紧密。中学生物学课程涵盖大量的健康教育内容,涉及较多健康相关知识。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落实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又有利于学生获取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刘志业在《中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于2017年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选择5个省,每个省各选2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选取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研究学校,每所小学随机整群抽取四年级2个班,每所中学随机整群抽取初中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健康行为、掌握的健康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0%以上,但仍有一些健康知识学生了解得不够,如洗手方式、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并且在对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的调查中,学生对学校开展相关健康活动的正向意愿占比高达94.7%。[3]面对中小学如此之高的健康教育需求,中学生物学教师应以生物学课堂为阵地,积极融入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涌现,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相关信息无处不在,教师应教会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去伪存真。

最后,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符合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感兴趣的健康教育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健康生活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

(二)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学活动现象、探索生物学活动规律、探究人体生命現象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有助于人类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更好地保护自我。生物学教育和健康教育有较多的互通之处,中学生物学教材涵盖丰富的健康知识,可以说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健康教育的过程。

其次,生物学教材中有显性资源、隐性资源,教材中有多种栏目链接,包括问题探究、思考、科学故事等,既可作为健康教育的显性资源,又可作为隐性资源,拓展延伸健康教育更丰富的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中,教师可以用知识链接“什么是冠脉循环”,结合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示意图,向学生说明心肌内毛细血管网的血流来自冠状动脉,再经静脉回到右心房,心脏的血液供应通过冠状动脉运输到心脏,倘若冠状动脉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脏疾病,进而联系到适量运动可以促进心脏冠状动脉循环,保护心脏。教师如此教学,既对学生进行了健康知识的教育,又联系实际,倡导学生平时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内容为例,尝试根据“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探究健康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路径,为落实健康教育提供新角度。

(一)教材分析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涵盖合理营养、食品安全两个部分的内容,上承“消化与吸收”,下接“人体的呼吸”,既是对前部分内容的深化,又为后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且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教材围绕合理营养,分析不良饮食习惯,提出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探究食品安全问题。教材编排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需进一步挖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意义。据此,本文尝试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为依据,创新教学设计,拓展课程内容,进一步挖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价值,为健康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的融合提供参考。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探索学习本章前两节内容,学生掌握了食物营养素种类及其吸收过程,但是对一日三餐营养素的搭配不明确,且充满好奇。据此,通过导入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或不足、营养物质污染两个常见生活场景,衔接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同时,引入合理营养摄入、食品安全,帮助学生形成最初的健康饮食观。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收集、分析案例,验证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坚定健康饮食观。最后,学生以为家庭设计健康饮食套餐,科学安排饮食,践行健康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围绕学生健康饮食观的形成、促发、践行,制订以下教学目标:①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了解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树立合理营养、安全饮食的健康饮食观。②采用案例分析,探究合理营养、食品安全对健康的影响。③通过学习,学会选择安全食品,设计健康饮食套餐,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肥胖、低体重、正常体重三类人群的图片,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提问:不同体重人群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不同体重人群应该如何饮食?肥胖、低体重的危害有哪些?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以经典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问:“酸汤子”中毒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首先利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并了解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基本要求、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其次利用经典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以及如何选择安全食品。最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

设计意图:通过场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逐步探索中知晓合理营养的奥秘,形成初步的健康饮食观。

2.案例分析

在此环节中以反向思维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收集不良饮食习惯案例,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容易诱发的疾病;通过调查当地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探究食品烹饪、加工、储存不当造成的食品污染、食品变质等问题。以反面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观。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反面案例,学生认识到合理饮食、食品安全对健康乃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的健康饮食观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得到印证。

3.回归生活习惯养成

在此环节中,学生在收集食物营养成分资料的基础上,依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自主甄别食物,自行搭配设计食谱,为家人制订营养套餐。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为家庭选择、搭配食谱,对合理营养、食品安全内容进行回顾。这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健康饮食观。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学生健康饮食观初步形成,到健康饮食观的印证,再到回归生活践行健康饮食观,其本质也是知识从内化到同化再到服从的过程。

随着健康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中学生物学课程健康教育内容越发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为依据,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感知健康、体会健康,践行健康观念,最终养成健康好习惯,提升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美丽,朱丽辉.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9,26(9):9-12.

[2]甄志平,张瑛秋.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1-223.

[3]刘志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1-50.

猜你喜欢

知信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JCI标准下哮喘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药食同源知信行及建议研究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