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发展对业财融合的促进作用
2023-10-18刘勤曾思宸
刘勤 曾思宸
【摘要】在以大数据、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的支撑和驱动下, 伴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企业业财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业财融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认可。本文在简要梳理业财融合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从信息系统的视角, 就数智技术对业财融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 重点对数智技术影响下业务和财务在流程、 组织和系统层面的融合过程进行剖析, 并对未来业财融合的发展进行展望, 以期能够对企业实现业财深度融合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智技术;业财融合;流程共享;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20-0020-5
一、 引言
2014年和2016年财政部相继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重要文件, 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篇章, 同时使业财融合的话题得到了广泛关注。2021年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会计职能对内拓展”的发展任务, 强调管理会计职能要对内拓展, 管理会计应走到业务前端, 及时、 准确地整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在战略制定、 事前预测、 事中管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任务为业财融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业财融合作为数智时代管理会计发展新阶段的热点议题之一, 与管理会计的终极发展目标相契合, 但并非表明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的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综观古往今来人类商业社会的发展史, 在管理会计诞生前后, 业务和财务之间就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关系, 究其原因, 与经济发展、 劳动分工、 法规建设、 组织演变、 技术进步等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 业界对于业财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取得较丰富的成果, 但在有关业务和财务内部流程、 组织、 岗位、 系统等的融合机理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基于此, 本文拟结合在“业财融合驱动财务价值创造”专题论坛上的演讲稿, 从信息系统的视角解析业财融合的发展机理, 以期对企业实现业财深度融合有所帮助。
二、 业财融合的起源及发展
业财融合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引起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史料表明在人类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业务与财务呈现出分分合合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过程。
有关业财关系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私人工商业的发展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相关的业务活动开始丰富起来。《战国策》中曾记载过一种收债的业务活动。齐国相国邀请一位叫孟尝君的门客负责帮他按照券契收债, 作为一种凭证, 券契上记载了放债金额和利率以及债权债务方的签名。由于当时交易活动较简单, 涵盖的信息较少, 收债的门客只负责按照券契收债, 并不需要额外登记账簿(康均, 2006), 即业务人员实际上在处理业务的同时完成了简单记账的职能, 可以说这是业财处于原始融合时期的实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进入工业经济的萌芽时期, 相关交易活动趋于复杂, 需要处理的信息较多, “账房”开始出现, 负责履行专职会计的职能, 自此, 业务和财务之间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特别是进入18世纪之后, 劳动分工理论诞生, 强调分工协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管理者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明确的专业划分, 因而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职业分离, 业务和财务逐步实现相对独立的管理, 业财进入初步分离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以后,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及在管理中应用的普及, 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活动。从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库存优化、 产供销管理, 发展到以资金运作和资源优化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生产、 经营管理和内外部供应链管理, 企业借助以ERP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实现了人财物资源和业务活动的整合与运营, 信息系统支撑下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实现初步融合与共享。业财在信息系统层面进入有限融合的阶段。
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个人和组织出于压力、 机会和借口等动机, 导致财务和业务舞弊事件频繁发生。为此, 以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 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的的内部控制方法、 手段与措施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政府为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和正义不斷对相关的业务和财务活动出台强监管措施。这种明确职责范围、 实现交叉检查和控制、 形成相互牵制的管理态势, 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内部一定程度的业财岗位的分离。
进入21世纪后, 管理会计及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实践, 以及共享数据库、 数据中台、 云服务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 特别是财务机器人等技术的出现及应用, 大大提升了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促进了业财在数据、 流程和系统层面的共享, 逐步化解了严格管控和职能共享间的矛盾, 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业务和财务的再一次融合。
在理论研究方面, 尽管20世纪末就已出现相关的研究文献, 但大规模的研究则始于2017年以后, 并主要产生于中国学者群体。当前, 存在诸多不同的研究视角, 如战略融合视角、 组织融合视角、 流程融合视角、 数据融合视角、 系统融合视角以及文化融合视角等。
从系统融合视角来看, 业财融合本质上是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融合, 通过一个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 支持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业务的管理(汤谷良和夏怡斐, 2018); 在会计科技的影响下, 业财走向深度融合, 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在信息输入、 处理、 存储和输出以及控制等环节高度共享(刘勤, 2021a); 企业业财融合的前提是业财信息系统的创新(陆兴凤和曹翠珍, 2020), 系统应可支撑超细分、 多维度、 弹性大、 体量大的数据需求(徐涵等, 2020); 通过业财系统的有效对接可以提高管理会计信息质量、 提升信息应用价值(马贵兰, 2016)。
三、 影响业财融合的数智技术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影响企业业务、 财务及其融合发展的因素很多, 有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法律因素、 科技因素、 文化因素和人口因素等, 其中科技因素特别是新一代数智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影响尤为显著。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以来, 以计算机、 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 以及以大数据、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 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 产品服务、 业务边界、 管理流程、 组织架构等。新技术利用高速、 准确、 智能等特点, 帮助企业管理者实时、 精准、 安全地采集企业内外部数据, 快速、 精细、 高效地对业财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便捷、 智能、 可视化地向管理者展示其所需要的决策支持信息, 帮助组织降低成本、 提高质效和加强风险管控, 支撑组织转型和快速发展。
根据Gartner(高德纳)近年来发布的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布的“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见表1), 毫无疑问,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物联网和区块链及其子技术和交叉技术是当前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数智技术。
Gartner公司提供的报告, 内容涉及信息系统、 财务、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法务合规、 市场销售等领域, 其在以往报告中曾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ERP(1990年)、 客户关系管理CRM(1995年)、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2017年)等技术已成为当前业界众所周知的技术。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从2017年以来发布的“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则从财会视角展示了对行业最具影响的信息技术, 已被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所认可。
不难看出, 上述这些评选出的技术都是“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子集或组合技术。如: 财务云是云计算技术的子集, 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治理、 数据挖掘等技术都是大数据技术的子集, 商业智能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子集, 数电发票、 电子会计档案、 新一代ERP、 中台技术、 移动支付、 在线与远程办公等则是“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交叉组合技术。以下对“大智移云物区”这些具有共性的大类技术在业财融合中的支撑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1. 大数据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大数据技术是指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 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存储、 数据清洗、 数据挖掘、 数据可视化等环节的处理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 企业可以获得组织内外部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财务及业务数据。经过标准化和清洗处理, 企业可获得大量的可供业财融合使用的、 与底层事项相关的、 颗粒度更细的可信数据, 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更好地管理业财流程, 深度共享和挖掘数据资产价值, 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
2.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 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 方法、 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种新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智能处理、 管理流程的智能优化、 风险管理的智能监控等。更为重要的是, 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员工)还可以化解人类员工在业财融合中经常遇到的内控和共享间的矛盾, 可以利用一人(数字化员工)多岗的模式来满足业财融合的需要。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移動互联网技术是指移动通信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一体, 使用手机、 PAD、 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其他无线终端设备, 通过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 在移动状态下随时、 随地访问互联网以获取信息和使用各种网络服务的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功能, 消除部分因部门隔绝而引起的业务和财务间的流程断点, 可提高业财融合的耦合度。
4. 云计算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 它将计算机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资源的资源池上, 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 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的核心是资源池, 通过专门的软件实现和管理, 无须人的参与, 可以动态扩展和回收。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业财融合提供很好的资源管理平台, 利用公有云、 混合云或私有云来提供业财融合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无缝集成业务和财务信息系统。
5. 物联网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传感器、 射频识别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红外感应器、 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 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及各种需要的信息, 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 跟踪、 监管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实时获取、 监控和分析, 得到大量管理所需的、 实时的、 细颗粒度的数据, 弥合部分业财融合中的流程断点, 为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进一步挖掘经营数据价值奠定基础。
6. 区块链技术及其对业财融合的影响。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 它通过分布式节点进行维护, 使得数据透明、 不易篡改、 可追溯。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企业业财数据的透明度、 可信度和安全性, 可保证链中记录的交易信息不被篡改, 还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完成合同签署、 安全支付等活动。另外, 区块链技术还可用于改善企业的供应链, 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追踪, 从而从业务和资金层面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 数智技术对业财融合的影响机理分析
数智技术主要通过对企业战略、 商业模式、 产品、 服务、 数据、 流程、 系统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来支撑业财融合实现。其中, 对企业战略、 商业模式、 产品、 服务、 管理制度的影响具有更复杂的机理, 限于篇幅本文不做分析。以下仅从信息系统视角, 以流程为抓手, 就数智技术对数据和系统的影响机理做一概要分析。
1. 业财融合前的流程。业财融合之前, 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大多彼此分离、 数据各自存储, 在业务和财务的处理环节之间只有少量的数据传递或交换, 这些数据传递或交换通常借助于纸质票据来实现。因此, 业财数据共享程度相对较低(见图1)。
由于部门的割据和传统内控的需要, 业务和财务的管理岗位无法实现有效共享。流程中的业财数据普遍存在数据标准和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现象, 这也给业财数据的共享带来了挑战。从信息系统视角来看, 处于这种状态的企业通常会出现典型的“信息孤岛”现象。
2. 业财融合后的流程。按照业财融合的系统观, 业财融合的过程就是在企业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数据共享、 流程融合、 系统融合, 甚至操作人员共享的过程(见图2下半部分)。
在业财有效融合的状态下, 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虽然仍保留各自完整的体系, 但部分环节会呈现出利用数字化方式实现交叉耦合的情况(如图2中的业务处理环节i和财务处理环节j的联接), 还可能会出现大量业务和财务共享的处理环节(如图2中的业财公共处理环节1、 环节P和环节Q), 这类共享处理环节可同时完成业务和财务的部分处理工作, 其操作人员很难被准确界定为财务人员还是业务人员, 有可能这些共享的处理环节还会被外包给外部服务商来管理。此外, 业务和财务数据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共享, 系统呈现高度集成状态。
对这种业财流程有效融合的状态, 企业需要应用大量的数智技术来支撑。首先, 需要共享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进一步可能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提供对基础业财数据的管理能力, 还需要采用合适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严格的清洗处理。其次, 企业需要搭建基于云技术的信息系统平台来实现对流程的管理, 这个平台可能是传统的面向企业资源的ERP系统或者是面向企业生态的新一代ERP系统, 还有可能涉及数据中台技术。再次, 需要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智能终端来支持管理者在线、 实时处理业财管理任务。最后, 或许还需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IPA(智能流程自动化)或基于AI的智能程序来自动化或智能化地处理业财融合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断点, 以保证流程的平滑。
3. 未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业财融合流程。在新一代智能技术的驱动下, 未来业务和财务流程将进一步融合, 业财数据充分共享, 公共处理环节增多, 信息系统进一步集成, 部门藩篱被逐渐打破, 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职责范围交叉(见图2)。与此同时, 企业将引入大量的数字化员工, 这些数字化员工与人类员工采取人机协同的方式共同完成业务和财务流程的处理工作。
通过引进新型智能系统或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嵌入更多的智能处理算法以及安全分级、 操作日志、 IT审计等控制模块, 数字化员工可以摆脱传统内控中借助不相容岗位、 业务归口、 分级授权等针对人类操作者的控制机制和手段, 实现业务和财务在处理流程层面的高度融合。但与此同时, 也会给智能系统中的内控机制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以上内容主要是基于对业务和财务流程的分析, 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关数据流、 数据处理、 操作者、 内控机制、 信息系统、 共享文化等对流程变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 业财流程设计和优化的过程必须满足企业战略、 商业模式等宏观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价值保值增值的发展目标, 否则无论多么紧密的流程融合都是毫無实际价值的。
五、 数智技术对业财融合支撑的典型场景分析
与业财融合流程相关的案例很多, 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北美公司再造采购到付款流程的案例(见图3)。该案例已成为过去几十年来商学院课堂上最常用的案例之一。
该案例描述了福特北美公司对应付款部门流程进行再造的成功经验。这次再造使公司应付款部门从500人减员到125人, 在成功实现裁员75%的同时工作效率还得到了大幅提高, 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管理变革目的。如果试着从信息系统和业财融合的视角去观察此案例, 它实际上成功地验证了前文有关业财融合前后流程演变的过程。
1. 流程再造前。在流程再造前(见图3的左边部分), 作为业务部门的采购部门和验收部门与作为财务部门的应付款部门, 它们内部的管理流程(图3中未能展现)基本上是彼此独立的, 在业财不同部门间传递的信息只有纸质版的“采购订单”和“验收报告”。各部门间信息相对封闭, 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作为大流程中的核心部门, 应付款部门只是对来自于采购部门的采购订单、 来自于验收部门的验收报告以及来自于供应商的发票信息进行简单的核对, 并在确定无误后开出支票付款。在这个流程中, 应付款部门难以了解业务部门管理活动的真相, 无法实现“事前预测、 事中管控”的职能, 更谈不上履行“辅助战略决策”的职能。业务部门也很难了解本部门之外流程的处理过程, 有关本部门财务绩效的信息也无法有效获取。
2. 流程再造后。在借助信息化进行流程再造以后(见图3的右边部分), 相关的采购订单信息、 商品验收信息等都被业务部门单点录入计算机系统, 并存储到统一的共享数据库中, 这使得应付款部门可以实时共享到来自业务部门的相关信息, 并快速完成付款工作。当业务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的规模、 数据的颗粒度足够细时, 财务部门就可以协助业务部门完成管理和决策工作; 采购部门也可得到之前很难获得的供应商资金交易信息和验收部门的验收历史数据, 为进一步控制采购成本、 提高采购质量、 控制采购风险等提供管理依据。
从信息系统视角看, 流程再造的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福特北美公司利用共享数据库代替了纸质文件的传输,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业财数据在共享数据库中得到了有机的集成, 实现了共享数据单点输入, 可明确责任、 避免差错, 数据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3. 智能技术支撑下的采购到付款流程。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限制, 笔者无法了解当前福特北美公司应付款部门最新的实际处理流程, 本文参照有关文献中智能财务系统的研究成果(刘勤,2021b), 构建了未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采购到付款业财融合示意图(见图4), 这同时也是符合图2功能的应用场景图。
在这个虚拟的业财融合场景中, 技术层负责提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获取、 传输、 存储、 处理、 应用、 展示等底层信息技术。知识层负责提供应用层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所需的数据和知识处理算法, 以及由智能软件组成的数字化员工。应用层则简单地描述了采购到付款业财融合的大流程。
在这个场景中, 业财数据得到了充分的集成; 人类员工和数字化员工成为合作伙伴, 并可根据业务和财务管理需要动态分配具体岗位; 业务和财务只是管理的不同维度或视图, 具体处理环节可能存在大范围的共享。
为实现这个未来发展蓝图, 我们必须坚持企业价值导向, 大力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重塑内部控制机制, 不断打破不同部门和职业间的藩篱, 再造组织机构和核心流程。
六、 结束语
业财融合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业务和财务之间形成的机构定位、 管理职责、 KPI、 核心流程、 数据标准、 制度规范、 信息系统、 知识体系, 乃至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同时, 业财融合也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因为只有业务和财务目标一致, 双方同心协力、 资源共享, 才能消除组织中无效的管理和内耗, 真正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发展目标。
为弥合业财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鸿沟, 或许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新一代智能技术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智能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数字化员工和智能系统的加入,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管理中基于人类操作者的、 不利于融合的各种控制机制和手段。当然, 所有的业财融合变革, 必须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前提。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康均.中国古代民间会计的发展[ J].财会学习,2006(10):72 ~ 74.
刘勤.技术发展赋能会计变革[ J].会计之友,2021a(19):8 ~ 13.
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知识管理与人机协同[ J].财会月刊,2021b(24):15 ~ 19.
陆兴凤,曹翠珍.管理会计内部应用环境优化——以“共享价值+业财融合”为指导[ J].财会月刊,2020(5):150 ~ 156.
马贵兰.从业财融合视角看管理会计信息质量[ J].财会月刊,2016(35):53 ~ 56.
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 J].财务研究,2018(2):3 ~ 9.
徐涵,李肖楠,王雨菲.精益管理背景下的管理會计数据变革思考——基于业财融合视角[ J].财会通讯,2020(11):143 ~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