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
2016-10-27毛胤强
毛胤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背景及目标,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生态资源环境和区位环境等核心竞争力,结合现阶段推进的“数据中心”、“13+N朵云”、“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据铁笼”等工程,分析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所遇到的难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适于贵州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本文对贵州及西部经济落后省份发展大数据产业亦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核心竞争力;数据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3
大数据(Big Data)概念起源于APACHE开源项目NUTCH,用于描述网络搜索更新时处理或分析的数据集;2009年开始,大数据一词在互联网领域及信息技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工业革命4.0计划的开展,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迎来爆炸式增长,根据国际数据统计机构 IDC预估,2020年全球信息总量到将达到40ZB[1]。
2013年起,国内各级政府均在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海、陕西、广东、天津、重庆、北京、贵州等相继出台大数据发展的地方规划或方案[2],2013年也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发展“元年”。贵州是全国率先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省份,2015年5月,“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在贵阳举行,以此次数博会为标志,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携手中关村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3]。同时,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枢纽省份贵州做出重要战略部署,明确出通过打造世界级的大数据中心来带动产业和经济增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本文结合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背景及目标,在综合解读政策、环境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遇到的难点和不足,结合目前实施的项目和工程,提出适于贵州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背景及目标
过去以煤炭等能源矿产为主的贵州面临发展瓶颈,继续按传统路径发展,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但在大数据产业上,各地都刚起步,而贵州是第一个将大数据作为省级发展重要战略的省份,并作为后发先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5]。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4 年,实现规模总量1460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单月规模达到130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同比增长62%,大数据信息产业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增长34.5%;2015年上半年,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9.4%。同时,贵州大数据产业也获得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关注,2015年2月12日,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创建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4];2015年9月18日,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贵州建设正式启动。贵州省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贵州大数据”金子招牌, “只要提到大数据,第一反应就是想到贵州”。目前,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成为推动贵州站上全国高点的关键、成为推动中国站上世界的高点的关键[5]。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目标明确体现在2014年4月发布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纲要中明确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发展路径,以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其中,2014-2015年为基础构建期,基本建成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在1-2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初具雏形,初步形成大数据应用服务布局;2016至2017年为产业集群聚集期,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资源中心、大数据产业基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2016至2017年为创新突破期,巩固国内一流的数据中心地位,大数据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和服务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产业体系健全,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能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提出明确的总体发展目标,根基于贵州省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明确面临的优势和不足,对促进贵州大数据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策环境优势
2012年下发的(国发〔2012〕2 号)文件,将贵州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从财税、投资、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到2020 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实现。在此基础上,以2013年9月8日为开始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正式进行有序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提出三大主要任务、十大工程、七大政策机制,其中唯一提到的省份就是贵州,纲要具体指出“推进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性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应用”;本纲要的出台将大数据发展由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结合国家政策,贵州省出台《贵州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提出: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区,实施重点云计算项目,打造完整的贵州云计算产业链;在《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提出:围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方面建设贵州“七朵云”,利用大数据服务平台,探索现代商业新模式。
贵州省内各级人民政府也分别与中国电信、阿里巴巴、富士康、世纪互联、腾讯公司等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同期陆续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等管理和科研机构;对外不断实施拓展和宣介,举行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评选 “云上贵州大数据十大风云人物”;孵化创新商业模式,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挂牌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相继上马并建成一系列如“云上贵州”、“数据铁笼”、“13+N朵云”、“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等重点项目。在政策因素的积极引导和刺激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环境日趋完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生态资源优势
核心竞争力来自贵州特有的资源优势,贵州省发展大数据的四大优势包括即生态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战略优势,其中最为独特的是生态优势和能源优势。2014 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授予贵阳市“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的称号。
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重点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保障上,而大型数据中心属高能耗项目,对电力资源、水资源消耗巨大;贵州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5.3℃,夏季平均温度为23.2℃,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能耗。同时,作为西电东送的电力输出省份,贵州省水煤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相对其他省份可大大降低大数据中心的耗电成本。贵州省地质条件良好,是20 世纪以来未发生6 级以上地震的少数省份之一,没有台风、空气洁净度高,完全满足数据中心所需必要条件。目前,三大运营商、高通、富士康、泰豪将全国数据中心节点全部落户贵州,建设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总规模将超过10 万个机柜,服务器将超过200 万台。
贵州省优质的空气、适宜的气温、稳定的地质、秀美的风光、适宜的海拔也将吸引更多人来投资、定居、旅游,为大数据发展奠定人才、产业和应用的支撑。
(三)区位环境优势
贵州省地处我国中部与西部的结合地带,是我国西南铁路核心枢纽省份,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黔桂、贵昆、川黔、湘黔等干线和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运输网络已经形成。贵州近年来发挥近边、近海、近江的区位优势,着力改善对外交通环境,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利用外来投资高速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载体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贵州省在航空方面形成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的“1干13 支”民航系统;在公路方面与2015年实现全省88 个县(市、区)将全部实现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在西部地区将位居前列;在水运方面,高等级航道将突破700km,水运能力达2000 万吨以上,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突破3000 万吨,预计2020 年水路货运能力突破5000 万吨。
交通建设设施的大幅度提速,为大数据产业所需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输送奠定坚实的设施基础。
三、面临困难和实施建议
贵州省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过程中,除去一般产业发展所需的支撑、保障和体系三个关键点外,更需注意到信息类项目为典型PDCA过程,各阶段需求不尽相同。在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发展目标和省内特点,厘清各阶段的重点和难度,针对性协调处理相互关联的各个因素,形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
(一)加快数据共享与开放
作为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没有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式,但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共享后,在挖掘和复用方面获取价值。因此,现阶段整个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困难,是如何打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共享交换。
贵州省已在相关领域尝试开放数据工作,2014 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30条措施鼓励数据环境的开放,并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但发展至今,各部门均较为谨慎,单位之间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形成巨大的数据壁垒,形成影响大数据形成的前置因素。如果不打破数据之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的价值无法发挥。
建议贵州省加大政策吸引力度,进一步营造数据开放良好环境,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核心要义。以现有“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为基础,按照涉密、非密敏感、开放三个类别梳理数据,加快全省政府部门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迁移工作。同时,采用“逐步开放”策略,建立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开展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数据资源梳理,依法安全有序开放政府数据;统筹规划政府数据开放计划,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职责,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范围从政府数据逐步扩展到公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形成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机制。
(二)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目前我国政务服务的公众用户对信息产品及电子政务的理解、需求与前期用户相比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做好政务信息开公、增强交互服务功能是多数地区当前的重点。2015年贵州省被确定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省份,结合此次机会,建议贵州大数据产业在信息采集、监控、传输、分析和应用等技术上实施集成创新,在基础设施集约化和管理平台集约化成果上,推动数据共享集约化和政务服务集约化。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数据,降低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完善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省网上办事大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政府行政事务“一张网”,体现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
同期建议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加快网上政务建设,把能够纳入网络的行政权力全部纳入网络运行,通过大数据倒逼政务公开升级和行政流程再造,以“数据铁笼”项目为代表,全面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防腐体系,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将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让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运行,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三)布局整体产业
贵州实施的“信息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已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三大电信运营商、富士康、中电西南云中心等数据中心先后在省内落地,公安部、民政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气象局、华为集团等相关部委和行业巨头意欲将总部数据资源落户贵州;“光网贵州”、“满格贵州”、“数据贵州”、“宽带乡村”等工程夺取目标的时间进度大大前移,已经建成贵州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力争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纵观贵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贵阳市、贵安新区的将由中等跨入全国一流、进入第一方阵,其余市州将由落后提升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点,但在注重硬件能力的同时,软实力必须配套跟上。建议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以数据的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加快产业整体布局,重点打造系统平台、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和配套产品等产业链层级,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在系统平台层和云应用平台层面,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着力提供大数据政用产品和服务。把分散在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平台整合接入电子政务云,推动政府开发数据,推动大数据企业面向政府开发各类增值服务,鼓励政府购买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政用市场需求。在增值服务与配套产品方面,集中重点在能形成商业化的健康云、旅游云、教育云等云平台上挖掘大数据应用;同时结合富士康、以晴集团优势,配套培育生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产品等终端产品的企业。
(四)加快大数据人才建设
贵州已经成为大数据产业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行业精英、创意团队、知名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贵州,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参与贵州这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地、试验田的建设积累经验,赢得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匮乏,高端人员难以引进、中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公众对大数据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建议贵州省通过大数据峰会等会展提高社会公众对产业的认知水平,在实施电子政务类工程的过程中消除公务人员对产业的认识偏差;根据贵州省数据人才需求实际,制定数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政企合作健全覆盖从数据分析师、系统架构师高端人才到中低端软硬件开发维护人员、呼叫产业人员的人才培育体系;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财务、金融、税收、用地等各方面扶持,创建大数据研发团队并带动相关应用落地。
参考文献:
[1]张兰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A].中共中央党校,2014,4
[2]徐新.贵州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大数据综合体的价值思考与产业构想[J]. 商界论坛,2014,25:189-190.
[3]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事记[J].领导决策信息,2015,21(6): 29-31.
[4]习近平.习近平考察贵州: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N].新华网,2015-06-1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7/c_1115651477.htm.
[5]蒋伟林.贵州大数据产业路线图[J].决策,2015,4: 62-63
[6]曹凌.大数据创新: 欧盟开放数据战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4) .
[7]闫建,高华丽.发达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启示[J]..理论探索,2015(1) .
[8]大数据产业: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N].国际商报,2014- 07- 22(B03)
[9]徐艳.大数据时代媒体发展的SWOT 分析[J]..青年记者,2013 (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