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夸张 无情的讽刺
2023-10-18王卫东
王卫东
作家名片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吴敬梓出身世宦之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其为人诚悬豪爽,又富见识才学,在南京时与程廷祚等文人学士广有交往。乾隆元年,荐博学鸿词科试,他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吴敬梓一生工诗词散文,尤以著于南京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内容介绍
《儒林外史》全书共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做的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自己的理想。小说对于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后人对其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的译本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精段选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赏读
本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末、第六回开头。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上前猜度劝解,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他的结发妻子赵氏走到床前才道出了他的真实所指——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草太浪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个细节表面上看来是夸张的,甚至是荒谬的,但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吝啬的守财奴形象添上了极为传神的一笔。
匡超人与支剑峰、浦墨卿、景兰江同路。四人高兴,一路说笑,勾留顽耍,进城迟了,已经昏黑。景兰江道:“天已黑了,我们快些走!”支剑峰已是大醉,口发狂言道:“何妨!谁不知道我们西湖诗会的名士!况且李太白穿着宫锦袍,夜里还走,何况才晚?放心走!谁敢来!”正在手舞足蹈高兴,忽然前面一对高灯,又是一对提灯,上面写的字是“盐捕分府”。那分府坐在轿里,一眼看见,认得是支锷,叫人采过他来,问道:“支锷!你是本分府盐务里的巡商,怎么黑夜吃得大醉,在街上胡闹?”支剑峰醉了,把脚不稳,前跌后憧,口里还说:“李太白宫锦夜行。”那分府看见他戴了方巾,说道:“衙门巡商,从来没有生、监充当的!你怎么戴这个帽子!左右的!挝去了!一条链子锁起来!”浦墨卿走上去帮了几句。分府怒道:“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着送在儒学去!’景兰江见不是事,悄悄在黑影里把匡超人拉了一把,往小巷内,两人溜了。转到下处,打开了门,上楼去睡。次日出去访访,两人也不曾大受累,依旧把分韵的诗都做了来。
赏读
本段选自《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诗会之后,支剑峰自诩西湖名士,却通过分府之口揭露其是冒充读书人的巡商;景兰江是西湖名士,遇事却和匡超人“悄悄”“溜了”。二人做出这等无耻之事,事后却仍然将诗作出来,可谓丑态毕露。由此可见,这些“西湖名士”只是些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之人,他们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束缚下,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一股迂腐的味道,以花天酒地、互相吹捧为乐。这一情节极大地讽刺了这些“名士”的虚伪。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殭殭不醒人事。
……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淘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赏读
本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回末、第三回开头。周进来到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晕死过去,这是因为他已经六十多岁,却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捞到。他的一生几乎都放在了考举、中举上面,可努力了大半辈子却没有任何结果,甚至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迫不得已只好教书度日,告别科场。突然重回贡院,看到自己曾经多次来过的地方,如今已经与自己毫无关系,对他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急剧的心理变化引发了相应的生理变化,使他一时晕厥过去。醒来后,他又伏在各个号板上多次痛哭,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释放和发泄。吴敬梓在这一章节用了极致的夸张手法,对周进及其所代表的封建读书人毕生不得功名死不休的病态心理和荒诞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链接中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六朝烟水气”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
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在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有人从“六朝烟水气”中看到了南京人的个性;有人把“六朝烟水气”看成是南京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无可无不可,认为那才是南京的气息;有人認为它是六朝繁华背后的文学成就;还有人认为“六朝烟水气”是一种历史沉淀的味道,是一种到处透发出书卷气的文化气息,是一种美丽与哀怨相结合的诗意,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要求:①以“六朝烟水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