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庆
2023-10-18杨昕晨
☉本刊记者 杨昕晨
走进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只见大厅电子屏上的两行大字引人注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上下求索,践行梦想。还有一段来自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寄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类似一颗中继星,链接着科学与技术、大学与工业界,对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自巴蜀大地,访学童话王国丹麦,带着满腹学识与一腔热情踏上归国之旅,北上南下、步履不停,在中国冶金及材料工程领域屡创佳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抱守理想主义情怀,在搭建科技与产业桥梁的征途上,寻觅属于“科研报国领军人”的星辰大海。
发出科技自立自强“好声音”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那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刘庆说:“当面向总书记报告,聆听总书记对江苏,特别是对我们国家创新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指示,我非常激动。”
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激励下,江苏产研院近年来成果显著:专业研究所数量从17 家增加到75 家,向市场衍生孵化了1200 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向市场转让7000 多项技术,服务企业的数量更是超过了20000 家。
江苏产研院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努力,为科技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成绩?在刘庆看来,研究院的所有成果都要归结到产业化、都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接下来,产研院将进一步落实“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指示要求,在培育一流的研发平台、提升重大项目质量、梳理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清单等方面作出贡献。
从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始终不忘履职初心,积极践行代表职责。在大会召开期间,他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闭会期间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各项活动,立足本职工作和领域专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结合“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刘庆建议,“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机构合作,整建制引进领军人才团队,建设专业研发平台,主动与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合作项目。”
甘为“试验田”里“深耕者”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丹麦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和重庆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创办过多家高科技企业……丰富的工作经历让刘庆很早就意识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是世界性难题,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逐步破除科技领域体制机制障碍。
2014 年,刘庆受邀来到江苏主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上游至下游,川渝人民与江南百姓同饮的一江水,给予了刘庆深远的精神滋养与发展的宽广天地。他与长江的不解之缘,开启了新的故事章节。
回忆起自己决定辞去重庆大学副校长职务到江苏产研院工作的那个瞬间,刘庆感慨良多!他认为:“谈论一个地方科技的发展,不光是看科技投入有多少,更关键是看这个地方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能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走上创新之路,科研经费只是一个‘引子’。”能有机会在长三角耕耘一块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他来说更有意义。
“一位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纯粹、专注、执着。”这是江苏产研院工作人员对刘庆的一致评价。同时,刘庆坚定的信念感、果断的执行力、平和的心境也不断影响着身边人,“他能把想法落到实处,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令人十分佩服。”
自主持江苏产研院工作以来,刘庆以“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为主要任务,以“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突破口,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带领产研院从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财政资金高效精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初步构建了集创新资源、产业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
让创新活水在长三角涌流奔腾
“一周大概有四天在外出差,双休日也很少休息”,这是刘庆如今的工作节奏。同时担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的他,一直在长三角各地穿梭,忙着考察企业、与高校洽谈、考虑投资各种项目……
“要勇做‘试验田’的,不仅是江苏产研院,还有整个长三角。”2019 年,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刘庆带领团队按照“一套机制、一个团队和一体化管理”方式,以江苏产研院的工作实践与机制探索为蓝本,创建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与融合、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努力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刘庆认为,长三角不仅需要诸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样的公共平台发挥桥梁作用,长三角各地成熟、有成效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探索经验,都应该更大范围地推广复制,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拥有90 余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研发载体,累计与海内外各80 余家一流高校和创新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7 个海外合作平台,与370 余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了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谈及未来,刘庆希望能用5 年时间在长三角打造10 个以上的创新综合体,“按照设想,科学家、应用技术开发人员、龙头企业的员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人员,可以同处一室,探索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之路。”
凭借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战胜“不可能”的韧劲,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路者”,这条路知易行难!但刘庆在路上,并将不畏艰险、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