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的“双向奔赴”
2021-01-02朱珊珊
朱珊珊
国庆假期坐车回家,看着公交车窗外闪过的熟悉街景……我不由得想起了高中那段每天早晚往返于家和学校的时光。
高三的时候,由于焦虑和失眠,一直寄宿在学校的我向父母提出了走读的诉求。本以为会遭到拒绝,没想到他们却一口答应下来。从此以后,我每天清晨都能在上学路上看见淡朦朦的晨雾,夜晚又会在回家路上看见皎洁的明月。
我常常思考,最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是父母理性地教育孩子、无条件地支持孩子,还是像朋友一样相处?但当我从无尽的思绪中跳脱出来,实際与父母相处时,却常常感到我们无法套用任何一种固定的亲子模式。
妈妈性格好强,我也不遑多让。我们虽时有沟通,却常常契合不到一个频道上去。每次针尖对麦芒地大吵一架后,我总是懊恼又疑惑。懊恼的是自己空长年岁不长理智,困惑的是为什么我家母女和别人家情同“姐妹”的母女有如此大的出入?
但母亲又是在我无助时,最能给我慰藉的人。我高三模考排名直线下滑时,她贴心为我准备的炖品,整齐摆放的软绵绵的睡衣,在寒冷中给我带来温暖。我总是羞于向她表达情感,羞于给她一个拥抱。但她总是在睡前找我谈心,教我做深呼吸,在某个失眠的黑夜,还会悄悄地来到我的床边,摸摸我的脸颊。
父亲像我一样不善表达——或者说,是我像他一样。在离开家乡上大学前,我们大部分的交流都是在车上,互相透过后视镜看对方的眼睛。从小到大,父亲每天上下学准点的接送,让我错过与其他同学在放学路上追逐打闹的机会。我也曾因此埋怨过他对我的“过度保护”。
然而,当独自一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生活,我才意识到那些“过度保护”曾带给我无与伦比的安全感,意识到父亲的沉默中,凝结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和对我无尽的关怀。
高三,一场由于学习压力引起的焦虑危机,却在化解的过程中,意外地联结起了我和父母的心。如今,我终于明白最好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能够“双向奔赴”。※